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一个随性女孩的五年求职历险记
今天是2020年11月11日,毕业已是五年有余。
回顾这五年,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从“随性”看到了“选择”,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能做出选择在于对自身的确定。
大学时选专业因为“环境工程”听起来大气,跟对环保的热爱。毕业之后,因为喜欢杭州就从武汉来杭,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工作了一年,似乎看到四五年后自己工作的状态,觉得无趣。
于是离职,买了单反进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开始学修图学摄影,后来因工资总是拖欠选择离开。离开之前有次跟朋友聊天,她说,你家既然卖茶为什么你不去从事茶行业。隔天在哥哥聊天中,哥哥说起,以后传统文化行业会是热门,可以考虑考虑。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茶行业生涯。
以上随着“想”和“喜欢”而来的选择,看似轻巧,但中间的各种迷茫,想必大家多少能感同身受。
新行业新起点,作为茶行业小白,要求自己工作期间少说话、多做事、多观察、多动脑、不懂就先查后问,工作之余补充茶的相关知识、参加茶事活动。三个月后我由导购升到店长(这个期间我认识了碧湖),后由于自己对公司产品与茶的熟悉,被公司调到上海做品牌文案,同时协助茶事活动策划,一年后想从事市场相关工作,可以多接触人,就向公司申请了华东区督导职位。
前两份职务铺垫,让我在督导这份工作上算是得心应手。当店长时的门店管理及与各门店店长的熟络,做品牌文案时对门店活动的参与,都很好地协助我做督导时对各门店的经营管理。唯一会比较生疏的是人员管理和协调安排,但随着工作的展开,除了在公关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外,总体上还是受到不少认可,做得也挺开心。也许就是在这里,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擅长所在。
后来因为这家公司经营状态不稳的关系,我选择了离职。来到一家以打造茶空间为主题的小型文创企业,做了线上运营。每每新的职位都是挑战,想做就去争取,因为知道自己会尽力,可这次却产生了倦怠感,之前那股冲劲提不起来,反思原因,意识到工作内容过于基础化,自身能力得不到表现跟提升,而且公司整体格局发展也比较局限,后来也就选择了离开。
5年中不同职位的从事,让我明白只有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才会找到人生的享受。说到这里,要感谢我的好朋友碧湖帮我做了职业规划,让我更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目前我已拿到华为公司FM (Field Master)的Offer,以后确认自己将着重在市场管理上的线性发展,企业本身的发展格局目前对我来说更重要。至于茶是自己的爱好也是老师,生活中少不了,日后仍会用心学习跟接触。
前期在找市场管理方面的职务时,发现由于自身过往的相关经验不够聚焦,实现起来确实有些难度,这时候便在想,如果能早点发现自己能力上的擅长点,也许就会越早地做出一些相对合适的选择,而不总是在想在尝试。
也正是出于这一点,跟碧湖一起发起了“非复制青年共享生活计划”,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与陪伴,帮助到大家更早地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擅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我们也会同大家一起回归到生活、感受周边。
你们会不会想问,什么叫“回归生活”?为什么要“感受周边”?
其实,我们在享受着如今生活的便利性、即刻性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更趋向关注最近的我和最远的世界,而少了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就是我们的周边、附近的地方。
中间层断离,跟每天我们内心的情绪,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外卖,有了念头手动几下饭菜就到,看起来是节省了时间跟做饭的力气。但我们会不会因此失去什么?
本是多层次的个体,但现在却越发感知平面化了。没有外卖的时候,我们需要外出吃饭或是自己买菜做饭,从而牵引的是五感体验及与他人接触交流,而现在我们只需坐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享受味觉跟饱腹感。
现在的时代,在消除着我们本应该肉体直接感知的意义,把很多事情一下子转化为一个个数据,随着距离感的减弱、我们的感知也日渐麻木,这会给我们未来的生活带什么样的影响?
在这里,汤圆呼吁仍对生活本真充满敬畏的你,同我们发生联系,互助成长。
一起回归生活、感受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