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午时 - 但丁·迦白列·罗塞蒂

但丁·迦白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英国诗人、画家及诗歌翻译家,曾就读于伦敦国王学院,后入皇家美术院学画,同时醉心于文学,1848年创“拉斐尔前派”,同期写出早期诗作《神女》及《我妹妹睡了》,出版的诗作有《罗塞蒂诗集》《民谣及十四行诗集》和翻译诗集《但丁及其同道者》。罗塞蒂的诗意象具体精微,韵律均匀平稳,极富乐感,颇有画意。

寂静的午时
你的手裸露在繁茂鲜嫩的草丛,
指尖像盛开的玫瑰朝外张望;
你眼含宁静的微笑。
那牧场在云聚云散的天底下忽暗忽明。
我们草窠周围目光所及的田头金灿灿的金凤花有银边镶饰,
绿茸茸的峨参环绕山楂树篱。
看得见的寂静,静得犹如沙漏。
在阳光穿透的密林,那蜻蜓像天上垂下的一截蓝色丝绳
——这飞逝的时刻也正是从天而落。
哦!抱紧我们的爱,为不朽的时刻,
为天上赐予的无声的亲密的时刻,
此刻双倍的寂静就是那曲爱之歌。
这首十四行诗恰好典型地表现了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罗塞蒂注重自然、真挚,强调色、光、音之官能,追求神秘而朦胧的象征意味的风格,同时也具体地表现了“拉斐尔前派”诗人取材于自然、注重细节、感情真挚、带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宗教色彩的艺术特征。

英国意大利裔的罗塞蒂是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重要代表画家。他绘画的作品注重装饰,与同时代的其他几位画家不同。他受维多利亚风格圣人的罗斯金风格影响,是拉斐尔前派艺术向后来唯美倾向转变的领导人物,同时也是绘画史上少有的取得独特成就的画家兼诗人。

罗塞蒂远离社会问题,不趋向写实画风,执着于象征诗意的表现手法;其深厚的文学修养、高度的诗的热情以及近乎悲剧性的一生,赋予了作品盎然的诗情、朦胧的画意与浓浓的悲剧情绪。


罗塞蒂的诗意念具体,想象精微,有显著的民谣的影响,韵律均匀平稳,有意大利诗歌的音乐节奏感和宗教色彩。诗中富有画意,许多诗有他自绘的插图或为题画而作。他以女性为题材,作品弥漫着忧郁而伤感气氛,他不着力细节的描绘,但却注重表现女性的颈项美,罗塞蒂笔下的女性都有修长圆润的脖颈,使人过目不忘。罗塞蒂生命中最后几年被毒品上瘾所害,身体逐渐虚弱。于1882年死于英国的肯特郡。

「绿袖子」为一首传统的英格兰民谣,在 16 世纪期间开始流行于英格兰民间,属罗曼尼斯卡系歌曲。这首曲子的作家至今仍然无人知晓。一个广为流传,但未被证实的说法是,这首曲子是由英王亨利八世 (1491年-1547年)作给其爱人安妮.博林王后。
安妮曾经拒绝了亨利八世的爱意,而令亨利八世对她有著更痴痴的苦恋。「自己的衣袖上套著情人的袖子」 便是意味著「向世人宣告自己有心仪的对象」,也就是当自己穿戴著情人的衣袖,便像是向世人广为宣传对 她的爱意。

在这幅作品里,罗塞蒂笔下的模特变成了一位坐在树阴底下,捧着书黯然出神的女子。罗塞蒂在他所配的十四行诗中暗示,这位女子就像枝上的画眉一样,被困在悬铃木浓密的树枝所围成的深闺里。此时夏季已过了一半,树木还依然能抽出新芽,开出新花,只是不如春日那么鲜嫩或红艳。画中女子也正处于人生的暮夏中,热情还未消散,内心还会萌生各种遐思和幻梦,她就这样坐在望不到天空的阴影里,神思飞到了千里之外,却没有注意到时间正一瓣瓣地打落她手里的红花。

罗塞蒂还有一位丰腴性感的情人名叫范妮,罗塞蒂以薄伽丘的一句诗为题为她作了一幅画:“被吻过的唇不会失去它的鲜美,它会自我更新,就像月亮一样。”

一众追求者中,罗塞蒂用甜蜜的情诗赢得缪斯的垂青。希达尔成为罗塞蒂的模特、缪斯女神、情人和学生。罗塞蒂以希达尔为模特创作的油画和素描数以千计,“她就是开启我才华的钥匙,没有她,我只是个积满灰层挂着锈锁的盒子。”

希达尔本就身体孱弱,加之罗塞蒂的花心令她终日郁郁寡欢,沉迷于鸦片,最后因为吞食过量而早早地辞世了。对此,多情的罗塞蒂无疑是悲痛的,他在此后的许多十四行诗里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悼念与感怀,并亲手将所有诗歌手稿放到希达尔的棺材中。

《贝娅塔·贝娅特丽丝》是画家妻子的一种象征形象:画上一只红鸽,嘴衔白色罂粟花,正飞入贝娅特丽丝的怀里。色彩的颠倒,以示命运的反常。画家诅咒这种颠倒的生与死,欲追回失去的爱情。“贝娅塔.贝娅特丽丝”迷醉般地抬头闭目,以示她濒临死亡前对丈夫的狂爱。她两手交叠,背景处画了一个日晷仪,指着9字,这是贝娅特丽丝死去的时辰,也是他妻子希达尔临死一天晚上的时辰。
后面左右有两个形象:爱神与但丁。色彩单纯,只有红与绿彼此孤立地反衬着。罗赛蒂对这幅“神曲”作了这样的解释:“她以突然死去进入天国并坐在俯视全城的天国阳台发楞的形式来体现。你们记得但丁是怎么描述她死后全城的凄切情景吗?所以我要把城市作为背景,并加上两个彼此投着敌意目光的但丁和爱神的形象。当那只传播死讯的鸟把那枝罂粟花投入贝娅特丽丝的手中时,这有多么不幸!她,从她那对深锁的眼眉间看出,她已意识到有一个新世界,正如《新生》的结尾中写的:幸福的贝娅特丽丝,从此她将永远可以凝视着他的脸了。”这是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奇特的用色,流动的光,创造出神秘的效果,红鸟带来的花朵象征爱情与死亡,日晷象征时光的流逝。

威廉·冈特在《拉斐尔前派的梦》里写道:“罗塞蒂的头脑和行为一直都非常复杂难解……因为罗塞蒂始终具备了一种能力,即让自己同时生活在五六个世界里。”罗塞蒂这个居住在英国的混血意大利人,口若悬河,率性而为,魅力十足,具备使理智让位于情绪的能力——对大多数英国人而言,那的确是一种能耐。罗塞蒂和威廉·汉特、小天才约翰·米莱斯共同发起了拉斐尔前派,并且把这个成立时毫无纲领,只有一腔热血和无数主张的松散艺术团体,变成维多利亚时代一场浪漫又浪荡的寻梦旅途。以一种奇特的魅力,拉斐尔前派辐射了当时的艺术和文学圈子,年轻艺术家们向古板沉闷的英国学院艺术发出反对音。拉斐尔前派,尤其是罗塞蒂本人,对中世纪事物有着极为强烈的怀旧之情,如同对当时主宰学院的工整规范的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宣称追求欧洲中世纪艺术里的浪漫成了这群艺术家的一个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