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亲笔信里的反凡尔赛文学特别令人感动(原创)
楼主小姐姐我写在前面的话:双十一吵吵闹闹地过去了,我想晒晒我为双十二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纪念写的底稿---为什么呢,因为有人带节奏说我是地域歧视,歧视东北和东北人!不,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歧视全体东北人民,我只是厌恶某些东北人和某些东北流俗三观,歧视与厌恶的区别,九年义务教育里就有,不用多说。所以我要晒晒我赞扬的东北人,而且这个东北人我是如何对之从鄙视到喜欢的心路历程。 写这封信的时候,人到中年,身陷囹圄多年,秃顶、眼睛不好又发胖,英俊不再,多年在高雄那种台风肆虐潮湿的地方需要和四小姐养鸡种菜的度日,张学良精神境界一点都不油腻,反而格外清冷明澈。


中年时代的张学良与赵一荻在网球场上

青年时代的张学良于凤至在网球场

在这封信里,非常含蓄而且坚定地检讨了自己在“九一八”之前后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少壮派旧军阀生涯,但是没有一丁点儿对“西安事变”的懊悔。
说老实话,我从前是看不起张学良的,虎父犬子,中国人最讲的仕女士子风骨正统里是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维护公义,遵循公序良俗的坚忍复仇,比如琅琊榜里的梅长苏,现代版的女侠施剑翘(章子怡演的一代宗师里宫二先生的原型),古代版的女侠申屠希光(真事儿,明清很多笔记体小说里都写到这件事,美丽绝伦,谙熟诗书的她假装嫁给仇人,一名官匪勾结的上岸洗白的海盗头子,其实是洞房花烛夜当了“黑寡妇”,智勇双全地手刃仇人及其帮凶五个人,为含冤而死的结发丈夫及其昆仲报仇了),还有我豆瓣签名里这个先秦时代的,与弟弟、司马迁笔下著名的刺客聂政齐名的女侠聂莹(即“棠棣之华”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 都堪称楷模,是一种我们华夏民族里战斗精神的基因与高贵,真正王者之师,王者民族的必需钙质之一。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四大不共戴天,必报之仇,是古代士与仕女的重要精神养成读物,也是非常理性,融冶儒家与法家学说的《礼记》中详细规定的一种入世修养与原则,《曲礼上》篇中写道:“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父仇不共戴天;杀兄弟之仇,则要随身携带兵器,见到仇人径直杀掉,不须再回家取兵器;杀朋友之仇,不能跟仇人共处一个国家之内。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上》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凌统叩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讎,岂容不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

1932年,张学良与国联调查团,正中是于凤至,右二是顾维钧的夫人

我从前最看不起张学良,觉得他可耻的-----就是以我的标准,他虽然前半辈子轰轰烈烈、鲜衣怒马,然而,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四大不共戴天、必报之仇里,他竟然有最大最关键的两仇没有能够亲报!然而,当我读过他晚年切中肯絮的口述历史后,尤其我读到这封信之后,我释怀了,重新思考了张学良的“君子报仇”问题----恍然大悟,他和杨虎城几乎是毁家纾难(楼主姐姐注:这里的“家”是指带兵的人最重要的基本盘----他们各自的东北军与西北军),促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在积贫积弱百年之后第一次同仇敌忾,与子同袍抗击日寇,光复河山的大浪潮大时代,并且成功了,战胜了,张学良虽然未能亲临战地,甚至如张志忠、赵登禹、佟麟阁、左权等那样以身殉国,但是他和杨虎城促成的这桩惊天之变的直接战果,不等于就是张学良已经报了杀父之仇、亡国之奴两大仇恨么?

诚然,九一八他犯过罪错,错判形势,致使东北沦亡十四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君子知耻而后勇,他用他的一生为代价亲手补了这个天裂。他幼稚过,但他始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国者。
我前面说过了,写这封信的时候,张学良的境况很不好,他和赵一荻(赵绮霞)到晚年,贴身的财物,就是仅仅剩下爱书如命的老两口喜欢的宋版明版书等字画古董都已经半捐半卖,换得夏威夷距离儿媳妇亲朋晚辈比较近的一处仅仅一室一厅的居所,大家都知道于凤至赴美定居以后用她手里管理的张家于家海外银行里的财富投资地产股票等,成为大富婆,而且买了墓穴,要与张学良、赵一荻合葬,
然而张学良与赵一荻边界清楚,离婚了就是离婚了,他们没有要于凤至那一边的一分钱与资助,哪怕张学良本来就是于凤至那些资产的原始第一股东。于凤至青年时代--于凤至是新式师范以及东北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读书期间她还是整个张家大家庭里里外外管家的大忙人),学历比天津教会女子中学肄业的赵一荻要高

----转念一想,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彰显自己的家底子,即“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是在你低谷的时候,你面临或者诱惑或者残酷的考验的时候,能否还坚持底线与境界。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真心需要的“反凡尔赛”,缺什么,不能缺钙,精神软骨头。所以特别希望马某云以及管他及大资产阶级金主们叫“爸爸”的那些人能够看到这封信。
实际上这封信等于张学良宣布除了在西北的几处不动产是要留作救济自己的东北军旧部之用,其他张氏家族的巨额财产全都放弃了。
楼主姐姐注:双十一虽然过去了,还是夸下自己---这辈子很傲娇,我只叫过生养我的那个可爱的、隐秘而伟大的男子汉大丈夫为“爸爸”,还有就是很小时候,我和哥哥孪生小兄妹分别托管在沪上爷爷奶奶家,以及丁克的三叔三婶家,叔叔婶婶非常想要过继我,骗牙牙学语的我叫他们“爸爸妈妈”(我哥哥就沉默,他后来总能拿这件事叫我“小叛徒”)----但无论如何,这辈子我从来没有叫过不是我丈夫的人为“老公”,不是我父亲或者亚父的人为“爸爸”,尤其还是双十一这样商业关联的大资产阶级陌生人为“爸爸”。
我想这和我从小就接受的节操与气节教育开口奶息息相关---我爱我家,我不曾弯腰低头谄媚地认资作父!培养气节,应该从娃娃抓起!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批东北军的元老找宋子文商量,把被日军侵占的张家财产返还给张学良。对此张学良给自己同父同母的姐姐张首芳写信说:
首芳大姐: …… 关于财产清理委员会的事,现在详细说明一点:这件事是平津的前辈朋友们,承他们的好意发起的,亦曾向最高当局申明……组织一个委员会,选定几个人与此事有关或办事方便的故旧为委员。并已指定宋子文、张辅帅为最后负责有决定权之人。宋是我的最好朋友,张为咱们的父执辈。以宋为委员长,并且授予全权处理。另设 一些列席委员,指定了家人和几个亲戚,您也是列席委员之一。 陕西的房地产业蒙您劳神,我要说明的:咸阳和平凉城外有一块地是我私人的, 现在请您也不必查询。平凉的地,那不是我的私产,那是我准备给东北流亡关内的眷属住宅和生产的,如同西安城外的村子一样,那钱也不是公款,也不是我的私产。 财产多少,在何处,我是弄不十分清楚的。除了爸爸给留下来的,我自己买的房子地,或者股票等等,不是为了好玩,就是为了帮朋友忙。我从来不十分注意它 们的。
我向来抱着“楚弓楚得”的原则,我希望您也是这样。咱们不会饿死的,就是饿死亦是应该了,“暴民暴物”,也不晓得做过多少罪孽事,“披发冠缨”为义, 吾愿为之。如果因为钱财事,和人争长争短,那,我是不肯做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现在想起了张江陵的一首诗,录于您, 您看多么大气:“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人当如此。累累琐琐,写得太多,我不写了,纸已满了。附去相片一张。 弟良手奏
-------
张学良的父母---张作霖与原配赵春桂

张首芳原名张冠英,是张作霖的女儿:张作霖一生儿女众多,有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八子:学良、学铭、学曾、学思、学森、学俊、学英、学铨。六个女儿:首芳、怀英、怀瞳、怀卿、怀曦和怀敏。张首芳即张冠英,是张作霖原配赵氏的独生女,是张作霖最大的孩子--张作霖的6个女儿除了他的六女儿张怀敏只有四岁时张作霖就战死没有被包办婚姻外其余5女都被张作霖“买了”出去,张首芳被张作霖许配给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儿子鲍毓才。
鲍贵卿一直追随的是段祺瑞,张作霖为笼络鲍贵卿,让其成为自己的政治伙伴,促成了这门亲事,而联姻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的。并且鲍毓才乃一介平庸之辈,婚后二人的生活也很为平淡。1954年,张首芳病逝北京即便如此她依旧表现的从容优雅可见其的修养之高。不过比起她的二妹和四妹,她这还算好的。
张首芳的二妹怀英被送给了在内蒙古王公中颇具影响力的达尔罕亲王做儿媳。可这个达尔罕亲王的儿子包布从小就是个痴呆症患者,连话都讲不清楚,加上汉、蒙习俗差别很大,可怜一个好端端的小姑娘,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凄苦人生。而她的四没被送给了辫帅张勋的儿子张梦潮作妻子。可是张梦潮从小就患有神经官能症,整日疯疯癫癫。婚后,怀卿终日提心吊胆地守着一个精神病人,心中的苦可想而知。九一八后,怀卿与张梦潮离婚,这才得以解脱。张学良的姊妹们

张作霖一生娶了6位夫人,原配夫人赵春桂,二夫人卢寿萓,三夫人戴宪玉,四夫人许澎晹,五夫人张寿懿,六夫人马岳卿。图上是赵春桂与张冠英、张学良、张学铭,和日本领事夫人的合影。

这是张作霖8个儿子的合影,从大到小依次为:张学良、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和张学铨。

张学良与弟弟张学曾、张学思的合影

张学曾与蔡十三小姐的结婚照

张作霖的四子张学思,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反帝救国运动。解放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海军副司令、参谋长,是大连海军学校、东北师范大学的创始人。张学思这位大帅府走出的四公子可谓一生传奇,出身军阀家族,却走了一条和兄弟姐妹完全不同的革命道路。他和张学思的合影。

1915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结婚照 ---在当时张学良最喜欢的基督教青年会补拍的新式婚礼照片

新婚燕尔旧军阀家庭的小两口其实日常是这样的

于凤至是宋氏三姐妹母亲倪桂珍的干女儿--于凤至有着脱俗的气质和良好的家教,嫁给张学良后,一直都是贤妻良母的角色,溥杰(溥仪弟弟)曾评价于凤至:“长得很美”、“如雨后清荷”,可见其美貌。然而你,张学良对于凤至唯有尊重,无关情爱,两人婚后育有三子一女。

于凤至、张学良 1927年于北平顺承王府官邸


张学良夫妇和蒋介石宋美龄一起 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1945年赴美求医。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自从分别,她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而她为张学良留的墓穴也永远空在了那里


赵一荻(1912—2000),张学良第三任妻子(楼主姐姐注: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 谷端玉 离婚后就读南开大学,终身没有再婚,留校成为物理学教授),人称赵四小姐。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也是张学良幽禁时期一直陪伴左右的女人。(两人合影,渡尽劫波,白头偕老。)












张学良赵一荻的境界--这些看守他们的特务的孩子,被他俩当成家里人来疼爱,经过这样的启蒙教育,这些孩子完全走上了与父辈不同的道路









张学良和吕正操在谈话。 吕正操曾是张学良的秘书亲信,两人关系甚好。


张学良和张大千合影



张学良和家人




赵一荻很干练,不愧是机要秘书出身,相貌没有于凤至美丽,但更现代的气质---自古承恩不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