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适合存在于记忆里
很多人,只适合存在于记忆里。远去的记忆,会不停地模糊不好的事情,而因为执着的念念不忘,会开始美化记忆。通过自己的美化,使得念念不忘那个人越描画越好,并且自己也深信他/她很好。 通过“他/她很好”,比对当前的别人不够好,安慰自己眼前关系处不好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或者,通过“他/她很好”,曾经有过那么一个人对自己很好很好,从而给予自己勇气去面对枯燥冷漠的现在。 但当真的和记忆里那个人重遇,会发现,自己美化地太过了,并且对曾经念念不忘而执着,而想多的,只有自己而已。 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对一位初中同学和一位高中同学念念不忘。记忆里她们对我太好了,但是,那位初中同学,我来不及对她好,那位高中同学,我对她太坏了。我想有一场不期而遇的重逢。 两三年前,就真的是很意外地和初中那位同学重遇了,彼此的外在都变得比曾经更好了,当然,十多年过去,更成熟了。我那天真的特别特别开心,很兴奋。我们互加了微信,第二天,试图聊天,却是两三句,就发现,彼此想法南辕北辙,根本聊不到一起去。然后是默默地偷窥彼此朋友圈,偶尔点个赞。再然后,连点个赞都没兴趣。最后,也不过是朋友圈里一个陌生人。 我一直觉得对那位高中同学有所愧疚。前两年,突然有人拉起了一个高中班级群,那位同学也在里面,其实,如果我想,是可以直接联系到她的。但是我不敢,当年的不欢而散,是因为我的冷漠。并且和初中同学那场重逢,让我明白,过去的人,还是存在在记忆里更好。 这两年,遇到过好多曾经的相亲对象。每次都是我拒绝别人,然后记忆里他们其实没有问题,都还可以。再遇见,发现,记忆把人美化了好几倍。不管是长相、性格、谈吐,当年不喜欢,总归是有原因的。再相遇,彼此能变得更好更合适,那样的几率太小太小了。就算对某些人念念不忘,其实不是因为情感本身,而是因为利益得失的权衡。 三十啷当混过来,还是单身,辜负过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过。被伤害过,那些记忆倒是淡了,事情过去了,人不过也就是曾经的过客。反而是辜负过的,除非别人已经很幸福,不然,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本身不够好,性格很差劲,有的人,因为并没有近距离频繁和我相处,觉得我很好,那就让这份觉得,一直保持下去,在记忆和想象中保持一个“我挺好”的念想。距离产生美,这句经典名言,不管是放在什么年代,放在什么事情上,都是很正确很切合的。 做不到“珍惜眼前人”,也不必对“求而不得”或者“遗憾错失”的人念念不忘,大多数都是记忆自我美化产生的欺骗和错觉。 干一碗自己熬的鸡汤——不念过去,不期未来,不在当下急切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