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学社:任何人都不喜欢责任!但没有选择权,只有100%的使用权!
常有很多领导者抱怨员工不愿意承担责任,而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承担责任,责任不是一种喜好,人们没有选择权,只有100%的使用权。对于老板,公司如果破产了,只有自己承担100%责任,没有哪个老板破产之后把员工告上法庭;对于儿女,孝顺父母是100%责任,不能因为父母晚年不太讲道理,就放弃对他们的孝顺,因为曾经父母就是这样养育儿女的,没有哪个父母说因为儿女不听话,就放弃养育了;家庭要和睦,夫妻任何一方都要承担100%责任,所谓的各有各的责任到最后彼此都去抱怨对方的哪一部分责任没有承担,结局是妻离子散。简单地说,即使是对方有问题,但如果你还想要和睦的家庭,那就停止抱怨,承担100%责任,毕竟结婚前看彼此都很顺眼,结果妻子跟着自己过了几年,怎么过都不对,难道丈夫没有责任?
高手都在向内改变,低手都在向外改变。
停止一切抱怨,承认我才是一切苦难的源泉,面对问题,接受问题,才能改变问题。必须建立自我的100%责任,不要用别人的错来证明自己的对,因为“我是对的”这样的想法不知道让自己失去了多少机会,错过了多少财富。别人犯错不是我犯错的理由,问题的出现和改善是绝对成长的起点,我之所以对问题承担100%的责任,是因为我要对自我的生命与成长负100%责任。
别人错了,但你死了。
给大家来分享这样的一个假设,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般都是红灯停,绿灯行。某一天你准备穿过斑马线,正好这时候是绿灯亮,代表行人可以通过,但是你过马路的时候,正好远处飙过来一辆飞速的保时捷,把你撞了,伤残严重,那么谁应该承担这件事情的100%责任?
这样的案例,现实存在吗?
大家记得中国曾经有一个飙车城市——杭州,有一个富家子弟开着跑车撞死了一名25岁的大学生,最后这个人被判了3年,赔款113万元。我们现在的结论是,肇事者赔偿了113万元,同时判刑3年,但是无论他如何去承担责任,那个过路人都已经死了,也就是他错了,路人死了。面对死亡,再去争论对错还有意义吗?如果你和妻子吵架,妻子拿着菜刀只问你,谁错了?我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我错了”,因为这时候对错不重要,保命才重要。
这里有两种思维,一种思维就是法官的逻辑,判断的是对错,这里面是谁的错?从被撞者来说,应该是飙车人的错。因为法律已经规定好了红灯停,绿灯行,所以是飙车的司机先犯错,不能因为有钱就能随便撞人吧?整个社会都会谴责他,因为他的确做错了。但是所有谴责他的人,都是旁观者。
我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我们就会做一个评论家去评论对与错。但对于当事人来讲,对方的确犯错了,但是你却死了,所以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得失。这件事情一定是肇事者司机错了,但是谁失去得更多?是死的人失去得更多,他把所有生的希望、生的爱、生的责任全都失去了,不管对方如何去承担责任,都不能挽救他的生命。
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得失。如果因为别人错了,我死了,那对错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的这种交通状况下,我们明知道有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我们也知道有酒后驾车的司机,我们甚至知道有些朋友的驾照是买的。既然你知道,你过马路的时候,一停二看三通过就不再是难事。既然是不难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为什么不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家人承担100%责任?
难道你作为一个行人,你非要用你生死的代价去证明那个闯红灯的家伙是个坏蛋?我们没必要这样做。所以别人犯错不是我们犯错的理由,不要用别人的错来证明自己的对,因为我虽然对了,但是我却已经死了,这一点我无法承担,因此我必须承担100%的责任。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过马路的心态,同样可以避免这样的惨剧。
我曾经服务过一家客户,在中国做旧家具的翻新。有一个员工,是公司成立时就跟着公司创业的元老,岗位是刨木工,就是专门负责家具刨光,刨完之后由油漆工打蜡上漆。有一次,一件家具出货以后油漆就掉了,遭到客户投诉和索赔,这样的古旧家具价格都很贵,公司承担了很大的损失。
当时林总就把这个责任定成这个刨木工人的,但是刨木工觉得既然油漆掉了,那是油漆工的责任,老总怎么能把责任归于他。越想越不服气,觉得老总对他有看法,怪不得这么多年也没给他加工资,也没有升职,这是故意整他。所以,从此这个员工就觉得老总的决定是错误的,他说他一定要让这家公司付出应有的代价。以后他在这家公司就开始混日子,反正老板针对他,那他就不要好好做,就这样一混就是12年。
我当时问他:“你混了12年,你的老板损失了什么?损失了钱,至少每个月还要给你发工资啊,损失了几十万块钱,但是你损失了什么?你损失了12年的职业青春,甚至你整个职业生命,难道你要用12年的职业生命,来证明你老板当年的那个决定是错误的吗?就算你老板是个混蛋,你对了,但这些年你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就是你12年以后还是和当年一样是个刨木工,连个车间主任都没有混上,这叫人家错了,你死了。”
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对的,可是对的结果却很惨,而有很多经常犯错的人,人生却取得了好的结果。西游记团队里面犯错最多的应该就是孙悟空了,但孙悟空提供的结果却不可替代,所以最后级别就比沙和尚、猪八戒要高。再次重复结论,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得失,在对错中纠结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员工为什么经常跟领导去争辩,为什么跟客户去争辩,就是因为他在讲对错,他在跟他的上级,跟他的同事,跟他的客户辩论对错,而判断对错应该是谁干的事情?是法官干的事情,是老师干的事情。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在勾和叉里面长大的,所以你的潜意识里就是辨别,哪儿是对的,哪儿是错的。但你要知道,判断对错的人,都是旁观者,是不需要承担100%责任的人。但对于当事人来讲,我们必须对自己100%负责,要讲得失而不是对错。
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对的,可是对的结果却很惨。
谁都知道家和万事兴,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吵架?因为我们在讲对错,非得要辩论出最后到底是谁对谁错,但是你发现,最终你们两个脾气都下来的时候,对错还有什么意义吗?或者说当两个人走向离婚的结局,想想那些错与对还重要吗?夫妻没有隔夜仇,家有贤妻无横祸,老公在家就应该扮演弥勒佛,度量深似海,如此一来,家庭哪能不和睦。
婚姻不是享受,婚姻是学习的开始,是男人的责任启蒙教育。
现代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过得到一起就过,过不到一起就散,还有一句叫好聚好散,和平分手。这种西方的自私观念害人不浅,最后但凡有点问题,两个人就散了,父母、儿女却承担着恶果。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一旦选择了,就要想办法过到一块去,婚姻不应该是选择,而是抉择。婚姻不是享受,婚姻是学习的开始,是男人的责任启蒙教育,道不远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连两个人的家庭团队都经营不好,如何去带动千军万马?
过去男人三妻四妾,还能平稳过渡,而现在一夫一妻,却天天鸡飞狗跳。我们在外面能忍客户、忍员工、忍领导、忍压力,回到家却不能忍妻子的唠叨,忍丈夫的“萧条”,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经营家庭是需要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