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2写作计划:脆皮鸭文学给予的灵感
哈喽,我是小黄鸭。这是写作计划100天的第32天。写作计划乃 一个小型自我实验,在既要又要的途中前行,请自律给我自由。初衷是要用坚持输出来倒逼输入,但实际上日常更多情况下可能是当日灵光乍现而冒出的小想法。作为一个记录,也作为坚持的见证。
忙里偷闲的时候啥也不想干,就会从网盘里找曾经储存的电子书资源,读不费脑子的脆皮鸭文学言情小说,惯常是跳着读的,一篇百万来字的小说一天就能看完。最近看的一篇却看了好几天还没看完,始终在回味,虽然早已知道结局——《落雪满南山》。
故事非常俗套,拥有故事的中年男老师和家室相对清贫的女学生互相吸引,拥有故事的男老师被救赎,家室相对清贫但却一身傲骨的女学生获得成长,最后美满人生。中间也有男二,也有跑不掉的过去狗血,也有金手指凡尔赛,可是作者的描写却让人忍不住想要读下去。
原因之一:
第一次看到一篇小说开头是引用的名人名言,全篇大部分以简媜语录为开篇,收集起来大概就是几十句简媜经典语录,偶尔夹杂着其他名人语录,可是都和故事情节发展无比吻合,让我这个重新开启阅读爱好的跳读惯犯忍不住想做摘抄。
eg1:第一章开篇
我们真的因为寻常饮水而认识。那应该是个薄夏的午后,我仍记得短短的袖口沾了些微的纤维。——简媜《四月裂帛》
eg2:女主动心却怯弱的时候
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太宰治
作者要么是简媜狂热粉丝,要么阅读量惊人,否则怎么可能在每个情节发展时期都恰如其分的找到完美匹配情节发展的句子呢?大概是中文系的女生吧。
而这也激起了我的兴趣,对于文字的积累以及把控,多读书多摘抄,多阅读多记录,往往是没错的。
原因之二:
大概是作者的经历或者经验感人,从文中基本可以推断出大概模拟的现实,可是却仍然被部分情节或者说部分描写所折服。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创造力也没有什么想象力的人,大部分感悟来源于生活且惯于平铺直述,基本没有过多渲染与夸张。喜欢的人觉得踏实诚恳,而不喜欢的人则常常说榆木脑袋。
会细细揣摩这篇小说的原因之二来自于作者对情节描述的补充,让我这个只会白描的人也觉得惊喜。本来我只是想要随便喝口水缓解一下饥渴,可是事实却是这杯水让我在沙漠里感受到了绿洲,大概如此?
写男二千里迢迢追过来只为见女主一面,讲述男二的变化描写是:
模样看着还是一贯的少年,然而气质似乎有些不太一样了,像是春日葱青的叶子,一夕入夏,变为更为浓郁的墨绿。
这种比喻的描写,让人不仅感受到了男二外貌、心态的变化,也让人有种惊喜,人的成长如葱青变墨绿,失去了往日青葱,变得沉重,也越发体现男二在这段感情里不断追求不断强迫自我成长的变化。用颜色来代替成长,可真奇妙呀。(来自想象力匮乏的人的感叹*1)
而写女主获得男主喜欢,确认男主的真心时,
怯弱开心摆在一起,是童年时得不到的糖,现在多重口味一一摆在自己面前,却不知道打开哪颗,先尝哪块。拥有得太多,害怕短暂,更害怕失去。(大意如此)
开心惶恐又害怕,童年的经历与当下的渴求对比,人物骤然于笔下。
原因之三:
看脆皮鸭文学其实大多数时候没抱什么期待,打发时间自我消遣即可,不需要摄入太多的能量。可是当能量喂到嘴边时,又不免觉得惊喜。毕竟大多数脆皮鸭文学的描写可都太白目了,所以才会觉得这篇不错,想要去细细揣摩,跟着故事里的人物走一遭的同时也不免思考,自己何时才能写就一篇相对合格的故事,不求打动他人,但求让自己满意。就像初次看《陆犯焉识》不懂其中精髓只知故事精彩一样,现在去看,发现作者笔下描写字字珠玑才成经典。不求写就经典,也但求无愧落笔。
虽然但是,觉得作者要么是灵感惊人,要么就是专业出身。毕竟比喻、氛围烘托等诸多修辞/写作手法都在语文课本里学过,或分析过,专业课大概只会更深入。而我这种纯旁观者野路子,幼时所学实难满足需求,看到自我没有便不明觉厉,所以一直向往,企图达成。
于我而言,这个目标,大概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没关系,慢慢走不停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