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读者》
前段时间去南京,在宾馆附近竟然发现一处小小的报刊亭,里面摆放着那些年我常买的一些杂志,《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好怀念,随即买了一本《读者》带回了家。

之所以买《读者》,是因为它对于我有着特殊的回忆。
上大学之前,我的阅读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原因归咎于我的爸爸。他是个老顽固,从我小学时代开始,他所认定的课外阅读书只有作文选,小学生作文选、中学生作文选……给我买了一堆作文选。我们家一本四大名著都没有,一本和文学沾边的书籍都没有,有的只是爸爸画画的书,妈妈看的各种感情杂志。不过,有一本书还算有意思,它打发了我无数次蹲厕所的无聊时间,书名大概叫《青州神话故事》。因为家里没有别的感兴趣的书让我看,所以这本神话故事都快被我翻烂了,不知如今它是否还健在~
上了高中后,我的作文写的还算不错,经常被老师拿来在课堂上当范文。后来有一篇写的特别好,爸爸很高兴,甚至想给我发到报刊上去,为了奖励我,他给我定了一年的《读者》。
可是后来他又反悔了,各种阻挠不让我看,说什么让我拣有用的看。我就反驳他,那我只有看完了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啊!至今,我仍然记得他忽的推门而入,拿眼瞪我、拿手指我的样子,唉~~童年阴影啊!
不过,因为这是我的奖励,他也没有彻底不让我看。于是,《读者》便成了高中阶段唯一能拯救我的课本以外的精神食粮,每一个小角落都不放过。说实在的,我自己都能感受到写作文的进步,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去模仿文章中的语句、逻辑,不断模仿的过程其实也是进步的过程。所以,我现在对女儿的阅读抓的很紧。只可惜,她和我当年的处境不一样,我极度渴望阅读,她在被逼中阅读,但无论如何,读就比不读强,我希望她长大后能慢慢体会阅读的美好。
大学后,直至工作后,我不太去买《读者》了。因为大学里爸爸管不到我了,我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工作后自己有钱了,他更管不着我了,我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慢慢的,电子阅读兴起,尤其是公众号,我不用花钱就能读到各种风格的文章,渐渐地,那些街头的报刊亭都不见了,我想买杂志都找不到地方买了。
所以,这次在南京再一次见到了久违的报刊亭,毫不犹豫的就买下了《读者》,作为纪念吧~

只是,我却很悲哀的发现,再读《读者》,已然没有了高中那年的感觉。这就好比人在饥饿状态下对待食物的感觉,一碗阳春面都能让你内心幸福的开花。
阅读的美好,我想我的爸爸、甚至是那个时代的爸爸们都无法体会的。
但所幸,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我感激、感恩这个时代,它真的在带孩子们向着美好生活的方向前进。
额,我可能说的有点煽情了~~但一本《读者》带给我的感悟,真的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