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没孩子的哲学家,所写的风靡欧洲三百年的教育经典过时了吗?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延期了。虽然奥运会延期了,但关于过往奥运会中那些有趣的故事,依然让人记忆犹新,特别是一位不会游泳的教练却教出了世界冠军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位神奇的教练,叫谢曼.查伏尔,他曾经两次担任美国奥运游泳队的总教练。

(谢曼教练和队员)
如果不熟悉谢曼教练,那么游泳运动爱好者,一定不陌生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新飞鱼”菲尔普斯的前辈,曾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创造了一届拿7块金牌纪录的“老飞鱼”施皮茨,还有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获得3枚游泳金牌的迈耶,他俩都是谢曼的弟子。

(专门为迈耶设计制作的邮票)
统计谢曼弟子的战绩,可谓战功赫赫,他的弟子曾经打破60多项世界纪录,获得16枚金牌。谢曼有一个习惯,每次在比赛快结束的时候,眼看自己的队员就要取得胜利了,他就悄悄溜走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难道不应该和其他教练一样,留下来和队员一起庆祝胜利吗?等到有一次比赛结束,取得好成绩的队员们,这次没让谢曼教练再次溜走,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把教练抬起来,调皮地把他扔进了游泳池。

本来是庆祝胜利好玩的,但是看到谢曼教练在游泳池中挣扎,好像马上就要沉底了的样子,队员们一开始以为教练是在开玩笑,大家还围在泳池边哈哈大笑。后来,大家感觉情况不对,教练不挣扎了,真的要沉底了,队员们这下子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啊,于是纷纷跳入水中,把教练捞起来,幸亏抢救及时,这才挽回了谢曼的性命。队员们都大吃一惊:原来,每天教自己游泳的教练,自己却不会游泳啊!

虽然谢曼教练自己不会游泳,但他却由于勤奋好学,掌握了深厚的体育理论知识。他获得过心理学学位,当过美式足球和田径项目的校队队员,还当过飞行员、教师、中学校长,后来才当上游泳队教练,长年执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综合因素才使得他培养出了多名世界冠军。

从不会游泳却培养出数名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谢曼的故事,回到我们的问题:你相信一个终身未娶,没有孩子的人会教育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无独有偶,这位奇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近代重要的哲学家——约翰.洛克。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和贝克莱、休谟并列为英国近代哲学的三位代表人物。

约翰.洛克,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但他就像不会游泳却培养出多名世界冠军的谢曼教练一样,虽然自己没孩子,但却对教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教育家。那么,这位没孩子的哲学家,是如何写出在欧洲风靡三百年的教育经典的呢?时间回到1684年,正在荷兰流亡的洛克,收到了一封来自英格兰好友爱德华.克拉克的求助信,好友正被熊孩子整得焦头烂额,请求洛克帮助他提供一些有关怎样抚养和教育好孩子的建议。洛克给爱德华写了很多封回信,分别从孩子的身体锻炼、智力培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惊呼:啊?原来,第一个提出“体、智、德”教育理念的人是洛克啊!这“德智体”教育理念,可是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贯穿教育全体系啊。洛克和爱德华的通信积少成多后,这些信中的内容被集结出版。这本集合了洛克育儿智慧的代表作,就是我现在非常想读,也推荐你和我一起来读的这本书——《教育漫谈》。

《教育漫谈》,是洛克写给家长和教师,探讨如何让孩子拥有绅士品格的教育经典之作,也是公认的英式教育的奠基之作。《教育漫谈》,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书中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要让孩子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

洛克的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很多观点和理念一直影响到现在。比如: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谈》书中指出:教育铸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洛克把孩子的心智看作是水,它能被轻易地导入这样或那样的路径。洛克在书中写到:
因为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获得的那些细微甚至几乎难以察觉的记忆,都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正如江河之柔水,稍加引导便能将之引入不同渠道,让它的流向截然不同。若在源头处稍稍一引,它们便获得不同的导向,最后到达的终点也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为什么我们说每一个熊孩子身后,都一定有一个或者多个熊家长。因为孩子是水,熊家长是根源,正是因为熊家长不正确地引导,才把这“水”导向了熊孩子的错误方向。

又比如,洛克认为:
虽然心智教育的确是重要的部分,我们首要的关注点也应在于此,但人的躯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想首先谈论身体健康问题。
你看看,几个世纪之前,洛克就把体育作为了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是否就是现在我们学校决定把体育纳入学生考核内容的理念根源所在?

而关于人生在世之幸福,洛克言简意赅地讲:
“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外加健全的心智。凡拥有此两者之人,再鲜有其他所求;凡缺乏此其一者,纵使拥有其他一切也了无意义。一个人幸福或痛苦,多半是自己所为。思想导向不明智,永远找不到正途;身体失常羸弱,即便踏上正途也难以前行。”
看到这儿,洛克的文风明显带着他所处的17世纪的古典风格,虽然几个世纪过去,现在是21世纪了,但是书中的内容却一点也不过时。比如:怎样学好一门外语?孩子不爱读书该怎么引导?看看这些几个世纪之前的问题,和我们今天父母焦虑的问题是不是完全一样呢?

孩子们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约翰.洛克的教育经典之作《教育漫谈》,则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意义。很期待,通过阅读《教育漫谈》这本书,让那些令我们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都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方法,至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启发吧。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可以趁着双十一入手下面这本《教育漫谈》,我们一起好书共读,共同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边学习,一边践行。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悠一格”,和我一起探讨和分享育儿路上的感悟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