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钟爱的油画作品
查看话题 >有什么隐含暗喻或细节、情节的名画?
一般来说,电影中的名场面往往是那些表现力极强的定格画面,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



而17世纪的巴洛克派画家卡拉瓦乔(这是位鬼才画家),却是将剧情最高潮的一瞬定格在一幅油画里,使得观看这幅画的人会不自觉脑补出一场电影...

仔细欣赏一下这幅《以马忤斯晚餐》...
如果伴着bgm看的话..

或者是一首庄重严肃的《圣母颂》?

(这个打开方式终于对了)
这幅画被创作于17世纪,在卡拉瓦乔名望鼎盛的时期,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宗教绘画之一
讲述的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第三日复活
那一日有两门徒往一个叫以马忤斯的村子去,在路上谈论着耶稣的尸体不见了,复活了
这时一位路人加入了他们与他们同行
到了村子两人要歇脚吃饭,“陌生人”还要前行,他们将“陌生人”劝下一起休息
当“陌生人”对面包祝谢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眼前就是已经复活的耶稣
两人惊讶不以...
卡拉瓦乔捕捉了故事最精彩的戏剧性高潮
两个门徒的姿势更有趣一些,他们被描绘成了两个劳动者
一个人即将跳出椅子,而另一个人则以难以置信的姿态伸出了双臂


果盘也摇摇欲坠,努力渲染震惊的氛围

鲜明的光影对比突出了场景的戏剧性
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看的《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剧,现场看过音乐剧之后,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卡西莫多教科书级别的备胎人生...
而是,舞台上的光影

而这幅‘戏剧’的舞台聚光灯...就在左上方

描绘相同场景的宗教画数不胜数,不过这次的耶稣的形象有所不同。没有标志的小胡子,也没穿粉配蓝的长袍

在古典油画中大部分圣母、耶稣等都会穿内粉外蓝的袍子
因为在工业革命前,想要制备高饱和度的明亮蓝色(群青)只能由青金石这种矿物,通过很多工序才能获得,这个东西不仅难搞到,研磨后的出货量还很低(用这种颜料画画和我们这给佛像塑金身是差不多一个意思)
红色颜料来源于胭脂虫,这东西也不是欧洲本土所产,是哥伦布交换带过来的。同样属于昂贵而不易获得的舶来品(红衣主教、红大衣(军人),都是这个道理)

仔细看画中人物所处的位置,ABC形成一个小三角形,BCD在一条直线上,ACD排列是个大的三角形,使得画面很稳定、连贯
挡住边上ABC三人中的任意一位,整个画面都会有种失重感。而开放式的三角,会让观看的人有参与感,仿佛自己就站在那处桌边,看着快掉下的果盘想赶紧去扶一把
抛开这些相对有技巧性的视角,普通人该如何欣赏名画呢
就是
简单点,看画的方式简单点
“儿童在还未被教育强迫接受神秘化之前,他们观看、解释图像的方式都很直接,他们仅凭自身经验去接触任何图像,不论是漫画还是国家美术馆里的作品”
(这个神秘化可以理解为把简单的东西包装得很复杂、很高大上)
有人做了实验,把这幅画的复制品给孩子们看,有人就直接认为画中的人是耶稣

不过,大家的看法也不相同,女孩子们认为这个是女人,而男孩子们则认为是男人

耶稣的面容介于男人和女人之间,有种模棱两可的意味,这恰恰反应出作者的内心
据说卡拉瓦乔是位同性恋,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小孩子们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是他们却感受到了
卡拉瓦乔本人,可以说是一位鬼才画家,骚操作一个接着一个,流氓、杀人犯、赌徒、古惑仔...几乎包揽,对偏阴暗的巴洛克画派影响甚大。维梅尔、鲁本斯、伦勃朗等等都是他的死忠粉...乃至后来的印象派的很多人
关于卡拉瓦乔这个狼人惊世骇俗的操作,真是可以写本爽文,有时间的话下次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