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杜的关系问题
昨天参考的几篇讨论杜牧、李商隐二人关系的论文,说法各一。我认为,就李杜现存的往来诗作看,几乎没有什么直接交集,因此我们姑且只能认为这二人神交更多。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们之间没有惺惺相惜的高尚感情,仅仅因为找不到杜牧的答诗就认为杜牧不喜李商隐更是靠不住的。考证最忌讳先站立场后找证据,这样总是能找到符合自己立场的内容,但是考证出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并不客观。
关于“人间唯有杜司勋”“前身应是梁江总”等语,董乃斌教授认为,义山以杜牧比江总是比喻不当,且用词失于轻佻,很可能因此得罪了杜牧,于是杜牧不肯答复他,张旭东则延续这一说法,指出李商隐在政治态度上同样也不怎么赞同杜牧,只是倾慕他的文章。
我认为,这一观点乍看很有道理,但并没有结合李商隐作诗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比如《杜司勋》一诗,并没有提到是送给杜牧的,有人认为题中漏了“赠”一字,但这只是猜测,就该诗的内容来看,李商隐只是抒发了读杜牧文章之后的感慨,不像《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有明显的称赞和抚慰之意。因此,名副其实的赠诗现存只一首,就是《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而这首诗,刘学楷教授认为,李商隐将杜牧比作江总并非唐突或有意冒犯,而是对杜牧文章超凡而仕途不顺的抚慰,因为诗中有“清秋一首杜秋诗”一句,显然是看了杜牧《杜秋娘诗》而作,为了冲淡杜牧诗中的悲凉气氛,安慰作诗的杜牧,才故作轻松之语,何况语气亲昵自然,可见二人并非泛泛文字之交。我想,刘学楷教授以毕生精力研究李商隐诗,且能够立足文本而展开分析,是很客观很有见地的,足以作为理解二人关系的重要参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