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沉迷的小众艺术
查看话题 >纯艺预科生 - 在四维中死亡,在五维中重生

许浩文 Moose BACA预科课程同学
01.
- 我的思考 -
我做的这个项目主题是Identi Kit,在我们的认知中,身份当然是依附于人存在的,有人,就一定会有人格。之前对人格分裂这种病理学很感兴趣,一个人竟然能够有截然不同的多重人格。基于这些思考,我对于身份这个主题讨论了很多方向,一直在给一个人做加法,就好像给这个人穿了很多的衣服,带了很多的配饰。


之后我去尤伦斯(UCCA)看了池田亮司的展,里面的影像作品让我开始思考人格的本质,所以又开始给人做减法——如果思想不依赖于人体了,那他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形象都一样会怎么样?这些问题是我此次思考的结果,为了展示这个结果,我做了一个行为表演。
艺术家调研 -池田亮司


02.
- 行为艺术表演 -
这个表演要说的故事是:在一段时间中,我们逐渐掌握了将“人类”数字化的转换方法,但是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由于对科学的盲目自信,并且人的欲望又太过强烈,所以“我”便成为了第一个尝试被转化的人,当然,这个实验失了,“我”死了,数据也崩坏了。在这个情况下,就又回到了Identi Kit 的起始,再次考“我”现在是否还存在,是以什么形式存在?这也是我希望观看者们一起来思考的问题。
03.
- 再次思考 -
当然我提出的这个问题现在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如果是让我自己回答呢,我假设“我”是去了一个更高维度的空间,下一个作品,我会继续讨论高纬度空间。我对Identity(身份)的回答是,在这个实验失败之后,我还是有身份的,只是在四维空间不存在了,应该是去了五维空间。
通过这些实验与思考,我理解到,如果给这个世界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定义,那是不是这个世界就是全新的?

04.
- 思考的衍生品 -
在这个行为表演之前,我还做了一个雕塑来体现想法。我把一个木箱烧成木炭状,木炭很脆弱,相当于我们脆弱的人体,上面红色的树脂代表了我们的大脑和思维,思维存在于肉体之上,并可以无限蔓延。

05.
- 布展花絮 -
这次布展,我找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有200多平米,因为想要全黑的,所以就用黑布把所有的空间都包起来了,这个工作没想象到那么累…还有表演的时候,我把自己身上涂满了绿色荧光漆,结果一个星期都没有洗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