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改变vs.刻意练习
社会学试验作为科学试验的一部分,极易被人们忽视。之前选择书籍时也更倾向于故事性或情节性的书籍。读到这本《刻意练习》时,发现现在更加注重书籍的实用性。
本书的主旨围绕“是否有人生来就有不可思议的超强能力”和“一万小时定律”来展开辩证。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告诉我们对于普通人如何提高技能,如何发觉自己的潜力。
读的过程让我想起大学时一场考试,总共五道题。结果这次考试满分的最多,挂科的也最多。在考前阶段的复习,记得演算十分投入,比较幸运得了满分。现在想想,那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工作后再遇考试没有那么顺利,一方面受客观因素影响,没有那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真正能够沉下心来的时间很少。尤其是有时候想要戒掉手机,却随时会有工作信息轰炸。
其实,大部分人是拒绝平庸的。年少时也都会意气风发。也许,现实是检验信念的一项标准,能够在中年后还保持曾经热情的并不多。尤其是在取得一定成就时时想要更进一步并不容易。
作者并不否定一万小时定律,但练习到足够的时间的程度并不意味着卓越。需要有目的的练习,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即刻意练习,才是发掘潜能提升自己。真正有效的投入是否可匹配期待的成果。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因也正在于此。
能够通过刻意练习来改变必要有一个痛苦的自我剖析过程。比较明显的是练习书法,有的人练了十几年仍造诣不深。原因是其运笔和笔锋不正确而没有有效的纠正。正确的引导,明确的目标,用心的练习,“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潜力”。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生追求:智慧与活力共存。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