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怡成长记之存钱罐
邓心怡对粉色系情有独钟。从自行车,裙子,书包,文具盒,公仔乃至削笔刀,无一不是粉红色——包括存钱罐。存钱罐是邓心怡最珍爱的玩具。她的很多玩具早已尸骨无存灰飞烟灭,但这个粉色的塑料小箱子却一直在使用着爱护着。原因之一是因为那是爸爸送给她的礼物——爸爸可是从来不轻易给孩子们买东西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作为邓心怡装着真金白银的小金库,那里存储着她所有的收获和期待,而摇晃时叮叮咚咚的悦耳美妙的声响也是向伙伴们炫耀的资本。 钱币的来路比较杂:有的是邓心怡日常零花钱,有的是她做家务获取的酬劳,还有她自己挣取的各种奖励,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弟弟邓锦沛的。邓锦沛长着一张红扑扑,圆嘟嘟的脸蛋儿,谁见了都想上去亲一口。小家伙机灵,性格随和,懂得察言观色,说话得体又逗趣,可算是人见人爱。 弟弟向来是姐姐的跟屁虫,也是应声虫。总是一口一个“我姐姐说的……”。所以,作为长姐,邓心怡觉得有义务和责任保管好舍弟的钱。弟弟才五岁,根本不懂得花钱,更多的时候他只会把钱弄丢,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把它们统统都装进粉红色的存钱罐——当然,进了存钱罐就无所谓谁的了,弟弟的钱是姐姐的,姐姐的钱还是姐姐的——邓心怡对此有一份天然的心安理得。 邓心怡志存高远,长大要当老师。爸爸给她准备好了黑板,眼下只差学生了。但是,四下环顾,只有一个可造之才,于是把正兴致勃勃玩沙子的弟弟喊进来,在黑板上写下《咏鹅》,然后一字一顿有板有眼的教。邓锦沛乖巧的坐着,认真的跟着读,倒也有模有样。这原本是很祥和的画面——如果不是黑板上的几处错漏,以及用拼音补上的白字,还是很圆满的。弟弟读着几遍总不对,坐不住了,哭着喊着要去玩沙子,姐姐也不好强人所难,没有办法接着误人子弟(误自己弟)了。这一幕闹剧总在长辈们的哄笑中草草收场。 在老师提出家访之前,邓心怡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正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现在她着急了,老师有要求,会做基本的家务,搞清扫清洁,并明确提出要会做饭。这可把邓心怡骨子里的洁癖给激活了——看哪儿哪儿都不顺眼,各种脏乱差,都要收拾!窗户要擦,地板要洗,门前堆的东西要清理——妈妈硬是陪她里里外外搞了一天的大扫除。至于烹饪,需要摘菜、洗菜、切菜、炒菜,是一整套繁琐的流程,她却恨不得马上就能上手,非要自己动手来。拿着从未握过的菜刀切菜,掌勺子热油炒菜,只看得人心惊肉跳,生怕她切到手,溅到油,直急得妈妈顿足不已,气得在门外叫骂。 邓心怡让妈妈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她的学习成绩。孩子有一股聪明劲儿,但就是不努力。每天放学放下书包就出去玩,一玩玩到大天黑。临睡时才急急地写作业,敷衍了事。要是多责备得几句,把她逼得急了,就将书本和笔一丢,发起脾气:隔壁家的谁谁谁都没人管,就你管的多,我再怎么差,不是还得了奖状吗……然后越说越觉得自己委屈,还不时流下两滴清泪。 邓心怡的成绩妈妈是清楚的——班里31个学生,获奖的就有15个,这奖状的含水量堪比西瓜了。可眼下孩子理直气壮,打骂也无济于事,油盐不进,真是恨铁不成钢!正悲催之间,瞥见柜子上的存钱罐,那个邓心怡粉色的存钱罐,妈妈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半个月之后。 放学回来的邓心怡喜笑颜开眉飞色舞的讲述了老师如何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两个学期里一直默默无闻,不善交际,存在感稀薄的邓心怡异军突起——原本要求两天背诵一篇的课文,她居然一天背了两篇,每一篇可都有近千字!这种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和魄力,直被惊为天人,一时全校传颂。向来以严厉著称,原是妈妈班主任的罗老师以成绩论英雄,希望让邓心怡当语文小组长。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仅仅过去了两周时间,邓心怡似乎脱胎换骨,学霸附身。语文作业已经连续拿“A”,在此之前,她可一直都是“B”和“C”。好的成绩,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肯定和关注度,之前的自卑和畏怯一扫而空,言语间也是自信满满。 这一切还得从妈妈的灵光一闪说起。邓心怡是个小“财迷”,没事的时候打开存钱罐数钱是她的乐趣之一,攒钱也是她的动力之一,于是妈妈决定采用“金钱激励法”。语文一直是邓心怡的短板,作业每次都只能拿“B”或者“C”,成绩一直中等偏下。本身就懒懒散散又加之周围都是不求上进的玩伴,整日与表姐萍萍厮混。为改变现状,妈妈决定以语文为突破口,与邓心怡达成契约——语文作业得“A”时,单日奖励五元,如果连续一周都得“A”,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加五元。 银货两讫,童叟无欺——成交! 邓心怡有了入财的门道,学习就有了目标和动力,一时间干劲十足。罗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苛的,评“A”的标准比较高——字迹要工整,不能有错漏,该背的课文都要按时完成,这些都是非努力无以达成的。 于是,邓心怡开启了进阶之路。一改往日的贪玩,每日放学就做作业,背课文。早晨闻鸡起舞,晚间秉烛夜读,背不会就睡不着,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有时连睡梦里也在练习,背诵。这小子本身天性聪颖,加之勤奋刻苦,自然进步神速。 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存钱罐里越来越充实了;走在路上,同学们都是羡慕推崇的语气和眼神,连一向颐指气使的语文组长也低声下气找她商量,能不能回绝老师的提议,不当语文组长。组长说了很多自己的难处,如果被撤职,会挨爸妈揍等等,然后“好心”的建议邓心怡不要太拼命,应该多向表姐萍萍学习。“向表姐学习,学习什么?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妈妈听了这些话气不打一处来,小组长的叵测用心,也让成年人感到惊奇。 爸爸原本是不同意用物质去激励孩子的,作为学生,做好功课本是天经地义,怎能索取报酬?妈妈却看到了女儿的另一面——邓心怡拿到钱后,会马上塞入她的存钱罐,看着越来越丰厚的钞票,邓心怡有自己的规划——她以后可以不用看爸妈的脸色而买自己心仪的玩具了。还有一点,妈妈一直没上班,没有经济来源——很可怜——邓心怡希望用她的钱接济将来老无所依的妈妈。看到女儿这么懂事,妈妈欣慰的热泪盈眶——之前的种种打骂,种种教育都是值得的! 存钱罐作为一个礼物,爸爸的初衷是希望邓心怡养成储蓄的习惯进而启蒙她的理财意识,目前来看效果已经超预期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凡事无绝对,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不断的探索,或许真能寻找到那条出路。 (本文属真实案例,但不具有普适性,不可生搬硬套,还希望大家能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