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写些东西?- W071

#随便说说#
至此,《明朝那些事儿》七册书籍全部读完,《剑桥中国史》第七卷中译本读完前八章,看到了第九章的隆庆和万历时期,《历史学是什么》看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开了个头。
事实上,读史这点东西恐怕只是开了个头,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引子,读完之后心里有些话还是想说一说的。
《明朝那些事儿》属于通俗科普读物,帮助扫盲,相当受用;《剑桥中国史》属于严肃历史读物,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洗去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极具考究,只是中译本翻译有点像机器翻译,考虑到这本书成书的1992年的机器翻译不像现在这么准确人性化,中译本的很多句子读起来不通顺,需要反复撸顺背后的主谓宾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历史学是什么》属于历史学基础学科读物,帮助打好地基,很好的了解历史学的框架,端正对待历史学的态度大有裨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很有名,之前也是大学度过,囫囵吞枣不明所以,现在重新读来才知道这本书的厉害,当然也是因为有了《明朝那些儿》的底子才行。黄仁宇虽为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写的作品中英文都很通顺,最重要的是他开创的大历史观很有影响力,写的书读起来很有深度,有点到线再到面,又从之前没人注意的财政角度分析历史,就像庖丁解牛,因为自身学术深度深厚,所以才能写起来游刃有余。
《明朝那些事儿》全七册当年还是在大学时期读完的,当时也没有买实体书,从网上不知道哪里弄来的电子书,因为当年明月的叙述幽默,当时就是当作小说来读的,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全书,什么内容都忘了,只是觉得好玩好看,额外再有点历史的感悟,大致如此。这次时隔几年又再次看完全书,感触非常不一样。以前是囫囵草草看完,这次是细致仔细读完;以前是当作小说消遣,现在是当作历史认真研究。这么好的书就这样静静地在自己的购物车里躺了很久,这种感觉就是相见恨晚,就是当年段永年在美国机场买的《穷查理宝典》,两年之后才想起来看的感觉(话说《穷查理宝典》我也是放到现在还没看)。
《明朝那些事儿》算是通俗的科普读物,很好地帮助扫清了明朝两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脉络(不包含南明),配合下面这张《剑桥中国史》里面的明朝皇帝图谱,关于明朝的历史框架大致就打了地基了。
两百六十多年的风云变化,波云诡谲,一般开场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洪武大帝朱元璋不用说,开国皇帝,超级赛亚人一般,儿子不怂,出了永乐大帝朱棣,虽说是篡位,但是后来的表现也对得起明成祖的称号。多说一下,一开始朱棣并不是明成祖,因为称得上“祖”的庙号(庙号和谥号不同)的实在有限,一般都是开国皇帝。而朱棣能称得上“祖”也是拜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璁所赐。朱棣后来的几位皇帝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毕竟到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些人都是朱棣看到过的,亲身感受过这些伟人们的能量的,所以都没有查到哪去,甚至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时期,即从明仁宗洪熙帝岛明宣宗宣德帝的圣明时期。至此,时间是从1368年到1435年,就已经过了87年了。相比明朝276年左右的历史,差不多走完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段了。
历史规律都是由盛转衰,任何朝代都是如此,明朝也不例外,大致就是走完这三分之一的历史进程后,可能看着自己的进度条还长,明英宗天顺帝朱祁镇就开始作妖了,土木堡之变,被掠去当了7年俘虏。看过由霍建华和刘诗诗主演的《女医·明妃转》大概都有印象。事实上,自从一代两个皇帝的折腾之后,明朝开始转衰。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时期,可以说,真的是....一塌糊涂。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好歹挺住了一下,盛世时期;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不用说,这位有个传说就是后代皇帝被教育都是说,难道你想学朱厚照吗!可见多能折腾,他能叫明武宗,恐怕就是他自己著名的说法,当年对战蒙古小王子一役,自己亲手杀死了一个蒙古兵。还好这期间有王守仁这样的大牛在,并也开创了心学流派,对比的就是当时正统的程朱理学,当然心学后来也开宗立派,衍生出很多流派,有的也很反动。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璁,之前的一支没了,反而得走另一支了。由此引发了更严重的党派斗争。嘉靖帝很聪明也很自私,只管自己享乐哪管死后的洪水滔天。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没啥说的,当太子当了很多年很窝囊也很恐惧。到了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出了个张居正,统揽大权时期就长达10年,实行“一条鞭法”,帮助明朝续命了十年。后面就彻底乱套了,出了阉党和东林党,都不是什么好鸟。最后碰到建州女真崛起出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再加上内部也不稳定,各地灾荒频发,湖广、陕西、河南等等。真的是气数,气数已尽。


看完这些,有什么感受?或兴奋、或沮丧,或感慨历史的无常?其实更多的也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一开始读历史喜欢历史,都是认为能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明智,毕竟培根老人家说的,但是读完明史就能发现,其实历史没什么变化,几千年这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反的。只不过犯了之后再补上一句,“历史诚不我欺!”。就像Scalers说作业要日事日毕,一旦拖了一次就容易掉队,掉队就上不了车了。很多人不信,最后都是掉了一次就发现“S诚不我欺”。何必呢,折腾自己也折腾别人。
李诞有一次采访说过,其实喜剧的内核就是喜剧,不是大家说的什么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真正具有悲剧内核的是人生,其实人生才是内核是悲剧的一件事情,一生要面临生老病死,还得被功名利禄诱惑,听悲剧的。但是应该尽量保持乐观,所以当年明月写书,也是坚持幽默,因为他认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读《明朝那些事儿》,能体会到作者的幽默与坚持,这么枯燥的东西能写的栩栩如生。感谢当年明月,也被他的坚持写作的精神所感动。他自己也说,他坚持写作,是因为他觉得,只有一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他。他也坚持把未出版的部分免费发表,是因为他相信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他的处事原则就是始终坚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