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圈神秘人物揭秘:行业初期那些事儿

昨天,北京下雨,降温,天气寒冷,就是momo姐的内心,是激动和持续高温的。在这个行业,终于碰见有个人,能够清晰的让我清楚,究竟运动康复是什么了?究竟他的本质是怎么样的?
希望,你看这篇文章,内心是平静的、客观的。运动康复这个行业,被炒了2年了,健身圈、运动医学圈、医疗圈都觉得有利可图。
但是,多少人是在看着一朵朵浪花起来,一朵朵浪潮涌进?多少人能够看见海底深处真正海水的流向呢?
赚钱 分为:2波,一波是洋流的钱、一波是风口的钱。大家都说我看好这个机会,没有做任何的行业竞调就扎进来了。这种浑水摸鱼的行为,能够捞到鱼吗?捞多大的鱼呢?能捞多久呢?

昨天,在朋友的介绍下,约见了这个行业比较头部的第一梯队玩家。至于大家承不承认他,暂且不说。至少,在我接触的这个行业里面人里面,他属于第一梯队的人。
C先生 (保护个人隐私,匿了)计算机专业毕业,互联网背景,在互联网最早期(他创业时期,京东才30个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北京3套房。
因为 C先生 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学习对于 C先生 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参加了,赛普,结束和赛普其中一个boss(11年左右,赛普还是一个不入流的小机构)花了半年时间,参加完了,市面上90%的培训。2011年左右,进入这个行业,纯属当时健身爱好,顺藤摸瓜觉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更有技术含量。
C先生 觉得健身培训,离他想要的还有很大差距,没有系统和体系化的教育模式。闲着没事,考了个北体大的运动康复研究生。往往现实生活就像一个电视剧,那个时候给 C先生上课的是 汪黎明(之前momo姐也写过ta的培训)。
C先生 发现,北体大的运动康复教的东西,也不是 C先生真正想要的(这里说话要含蓄,不然拉仇恨)C先生 就问汪老师,有没有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课程。正好,这个时候隔壁教室,是美国物理治疗奠基人之一 Joe Godges(南加大物理治疗及生物力学 副教授) 在上课,你要想听可以过去看看。
备注:
1. 美国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物理治疗学 在国内并列排名第1,USnews Education网站 得分 4.3分(满分5分);
2. USnews 美国教育查询网站;
那为什么 Joe Godges 是谁?怎么又会在北体大讲课呢?这里需要插播!重点来了,咳咳咳,做好小板凳认真听,说书先生 momo姐上线啦!
当年国家为了2008年奥运会有合格的康复保障队伍,国家体育总局 局长 刘鹏 在圈内人的引荐下,让南加大的陈月(美籍华人,好沟通) 和南加大那边沟通,去南加大考察。
也就是那个时候,刘鹏才发现,原来国外关于运动康复这一块儿有专门的领域叫做物理治疗,而且人家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比国内发展细化很多。并且有大量的临床案例、科学期刊作为佐证,能够更加科学、安全的做好康复保障工作。
而陈月对接的团队,就是南加大物理治疗专业 负责人 Joe Godges 及其导师团队。后来,咱们前任体育局局长就敲定了,他们奥运会期间来中国做康复保障。
并且达成协议,一年为体育总局安排3次的国内培训,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运动康复方向人才,提高他们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国家队。
别着急,这个是上半场,还有下半场!后来经过2-3年的时间磨合,这一块儿出现了商业化的一部分。国家队都觉得好,其他省级运动队及运动俱乐部,包括北体大,肯定也眼红啊。这个时候他们也在和Joe 团队谈商业合作。
2010年左右,Joe 团队每次飞到国内,体育总局做完培训之后,还会安排2-天时间,不同的导师全国飞,给其他组织培训,包括北体大。那当时北体大,这一块儿的培训谁引进来做的呢?也是北体大毕业出来的 谭超。
那谭超又是谁呢?AT的老板,AT运动康复不知道的,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中国10大运动康复培训机构
谭超搞这个的目的是啥呢?为了人家以后的康复设备,这个和医疗一样 赚钱啊。
PS:后面 谭超靠着 引进的老外的课程,认识了很多医院的相关科室主任和一把手,为他以后设备打好了渠道。谭超也是我认为,这个行业闷声赚钱的人,聪明,不,这叫智慧。(这里,希望,谭超日后见面不要骂我!)任何行业都是,那些在吆喝的,往往都是还没赚到钱的。

ok,fine!绕了一圈,大家应该理清楚了。这个时候 C先生就付了7500的培训费,去参加了Joe 的课程。Joe 看见有新同学进场,就说 你做个自我吧。C先生 自我自我介绍说完。Joe 就做了物理治疗行业的介绍,他说这个行业现在在美国规定要学习7年才能毕业。
这个时候,C先生觉得 他进对教室了,根据他以往的学习经验判断,运动康复这一块儿,没有那么简单。
后来学习完系统课程之后,觉得物理治疗才是他想要推广、应用的东西。后来呢,C先生和陈月(及背后的南加大物理治疗专业导师团队)、陈尔昆等4位合伙人,成立了一个公司 福特纳斯。当时他们的愿景是:推动亚太地区物理治疗的发展。
这个时候,哎....天有不测风云,这培训搞搞很赚钱,供不应求。陈月和导师团队不在国内,在国内的就C先生、陈尔昆、还有B先生。这个时候,国内这边需要人手做事。而陈尔昆又是一个特别聪明、机智的精神小伙。
那个时候,陈尔昆还是个北体大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年轻人嘛,诶.....又不巧是温州的年轻人。小伙子,一心想搞钱,哪顾得上那么崇高的愿景啊。
别忘了,那个时候国内的合伙人,基本不差钱。所以在观念上出现了分歧,后来散伙了。散伙之后呢,2015年左右,C先生和陈尔昆去天津,创办了天津一步培训学院,为啥去天津有资源哈。
陈尔昆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C先生设计好了整个的课程,开始干了。之前我说的,陈尔昆一心搞钱,那C先生觉得呢?培训做的有些变质了,不是他想要的东西。这里强调一下,不是说一步不好,只能说C先生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后来,两人谈好,又散伙了!散伙儿完,C先生自己搞起了培训,他和一步做的还不一样,他致力于把国外的物理治疗技术,最纯正的技术在中国发扬光大。现在C先生自己还在做培训哈。
这里说到C先生,是圈内出了名的怪人(一般圈内牛逼的人并且有个性才会称为怪人)。人家做培训为了赚钱,他做培训说白了就是已经财富自由之后的生活,重新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认为他的价值是推动国内物理治疗的发展。所以,你去他那儿学习,你发现全程一个人授课,多长时间呢?半年!昨天 C先生说,他把北京二环的房子卖了一套,在石景山搞了一套别墅,现在在装修,给学员做实习基地。(豪横,是真的!)
他的培训,做了三年了,每期收人不多7-8个,学费就这么多,爱来不来。来了,发现你不适合学习物理治疗的,对这个行业没有热爱和情怀的,一心只想短频快搞钱的,他会半路退费,让你出门左转的。(有真实发生过)
这一点,也是我欣赏C先生的地方,突然这个时候 momo姐老泪纵横,当年我也抱着这种情怀进入健身圈的,花了15万左右去学习,就是为了给粉丝写出靠谱的文章。奈何,进健身圈晚了,没捞到啥钱,最后被社会无情的啪啪啪打脸,简直就是按在地上摩擦。

和 C 先生聊 他现在的培训,。我是能够在他眼里看见光的,你想想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在他眼里看见了做事的真诚、执着,热情。但是比年轻人多了一份稳重、经验和务实。
和他聊了现在存在的模式,
他说现在大家都没有在做真正的运动康复培训,都是在做健身领域的一个补充。其实我是自己在两个运动康复学院呆过的人,我深有同感。
我问他:市面上的这些培训你觉得怎么样?
他说大部分做的比较浅,很多培训机构没有对运动康复全面的认知,这一点 momo姐也很赞同。
我问他:一步现在的培训你觉得怎么样?
他说:他说挺好的,至少是健身圈运动康复培训的升级版。这一点,我也认同,之前有调研过康复师端口,对他们家评分比较高。(momo姐没收他们家钱啊,就事论事)
我问他:运动康复行业未来3年会发展的怎么样?
他说:目前大家都在炒概念,当年13年左右,就有资本找到他们搞大的,后面没做,没做的原因是体量还不到可以上市的标准,没有这种可能性,过早的融资不是一件好事。
医院端口炒概念,比健身圈还狠,因为他们可以申请经费、捞油水。未来3年的发展谁都不好说,但是不会很快。泡沫大,主要要看媒体、市场、行业内的人共同的努力,宣传、推广理念,扩大C端受众。
我问他:你现在一个人做,不考虑合伙吗?
他说目前还没到时期,他花了3年时间打磨培训课程,并且优化。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锻炼,然后上课。晚上回去写培训笔录、备课,长期如此坚持了3年。
他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可以做线下诊所了,打磨培训的后半程,临床带教。估计最多1年时间。他的模型就打磨好了。现在,谁也不合作。
那什么模型呢?
教育+线上门诊,把国外的模式本地化。这样他就可以实现了一个平台。他说那个时候就可以合作了。在momo姐看来,当这个行业早期玩家在赚眼前的小钱的时候,他在花时间打磨自己的产教模型。
等行业,真正飞起的时候,别的早期玩家可能没有太多优势,他就脱颖而出了。我觉得,那个时候他是可以实现指数型增长的,所以 C先生这样,才真正的是这个行业的第一梯队玩家。

个人印象:
在昨天的差不多2个小时的聊天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真正在做事的人,并且是有自己的格局和远大的目标的人。
刚开始彼此自我介绍之后,开始给我普及这个行业的根本理论和框架,给我缕清思路。这一点,也是我一直困惑的,之前也遇见过很多行业的人,他们也没有给我讲的明白。听完他的讲解,透彻、明确、清晰!那个时候,突然有一种,和大师聊天,你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读很多书,做少很多无用功。
不排斥这个行业里面,和他做法不一样的人,他相信存在即合理,倒是希望大家携手,共同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说,我自己做事,从来不看别人在做什么?我只关注我该做的有没有做好,这一点和momo姐还是蛮契合的。他这一类人,才是未来制定行业标准的人。
弱者才需要抱团,强者,一个人飞速前前进,尤其在行业的初期。这一点我也十分的认同,哎呀,momo姐都快成为 C先生的小迷妹了。行业前期,就是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高度,去快速推进。
他说,我今年40多岁了,不再是20来岁的创业小伙子,我要考虑到未来不同阶段最落地的东西。包括他搞线下门诊,也是希望他的学员,来他那里学习之后,不仅仅是热气、情怀,不需要和健身教练一样去抢饭吃,照样可以凭着自己的专业生存下去。
有些人,为了赚钱兜售情怀的幌子。而有些人,希望遇见有情怀的人,能够让他们有立身之本。不一样的概念,C先生是后者。如果把现在的运动康复行业分为5个梯队。
第1梯队 制定行业标准
第2梯队 引领行业发展
第3梯队 跟着行业发展
第4梯队 行业优秀从业人员
第5梯队 其他
我想,C先生他是第一梯队的人。并且能够知道行业动态、发展周期、每个时间节点的现状的人。这里,momo姐问问你们,你们自己想想自己处于哪一个梯队呢?你怎么更快越级呢?来找momo姐,可以和你聊聊。
觉得有用分享给更多人,下一期,momo姐整理和大咖们的聊天,说说 运动康复圈子的顶层设计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