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聊聊读书这件事,以及不知道第几个的100小时。
到了年底了,马上12月即将来到。南瓜做计划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定下的读物目标完成了,于是打算做个分享文,聊聊读书这件事以及这件事带来的思考和痛苦吧~
看书、读书在我眼中是两个概念。
看书,看完即可,不用思考理解了有多少。而读书是一件辩论,你需要思考透过文字同作者对话,思维碰撞。
看书的习惯一直算有吧,读书的习惯却是近三年才养成的,但也丢三落四的,想法发在哪里全凭自己当时主用什么软件。回头要找的时候经常是四处翻找,于是在去年规整,于今年开始慢慢汇总。
坦白而言,对我这种性格的人是挺需要勇气的。
我并不属于极具自信的人,自卑的情绪又时常让我懊恼,总之挺拧巴的,透露在我的方方面面上。故而虽说今年开始汇总,又在写法上纠结不已。真是活的太不轻松了。

聊下今年的读书的计划和目标吧。
今年在年初计划的读物是50本。这个定义为通过看完、读完、思考完后给书籍划分等级归类后,对于此刻的我具有价值的50本书,而一些不太适合此刻的我,或者内容不感兴趣,质量较差的则不计算在这个范围中。故而,你要问我看了多少本书,我还真的不好回答你。每个人看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随自己想法即可。
书籍的范围有哪些:
说实话,没有。我不挑食。无论是绘本还是大部头我都挺喜欢的。因此从网络小说到经济理论、悬疑推理到公版读物几乎全部都有。
书的种类多了,对应的需求和审核维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总归是按照是否有趣、是否有用两个维度来的。

看书的时间:
我遵循的原则是零碎书零碎看,连贯的书集中看。
什么意思呢?一方面是因为当下出版社出的书也会考虑大家的阅读习惯,有些书的连贯性很低,比如单章、诗词类、短文集合等,这类碎片读物对应碎片阅读是最好不过了。连贯类,无论是小说、工具、经管类,通常一本书是围绕几个中心点讲诉的书籍,我会留在晚上、和周末来集中阅读,确保这一时段我获取理解的能与书中保持一致。
我个人的速度差不多25w字以下6小时内完成,25w以上视具体情况。通常纸质书籍很少有2天还未看完的。电子书则会相对适当延长时间,除了更容易跑神、打岔碎片阅读外,还有眼睛的问题。综合来说各有优劣,像是纸质书,因为我舍不得涂画,有时候做笔记和书摘时会相对麻烦。这点放在下面去说。

读书笔记的思路:
这块目前为止还在摸索阶段吧,前面也提过我在写法上纠结。导致我的笔记样式也更新迭代了好几轮。
刚开始是以纯感受来写,基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于逻辑关系和书本身的比重并不大。算是一种读后感吧。后面随着有一些书是约书,且在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的小伙伴,其中不缺大牛级别,写的非常好且有深度。顿时也觉得看书是一件私密的事,但如果能将自己的想法和逻辑梳理一些是否能对自己更好呢?如果我写的东西真的有人在看,对方能否从我的文字中获取到一些价值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年初为了当笔记文件夹申请的公众号竟然在没有任何推广的状态下涨了18个粉丝。这18个粉丝让我感到巨大的意外和惊喜,什么都没做,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呢?于是在后续的编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会开始思考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有什么感触亮点、有什么帮助或思考以及故事背后会有些什么故事呢?
综合种种乱七八糟的思考和需求,南瓜也逐渐将书评主发在了豆瓣书评中。其中有遇见过好书,也有不太适合的书,这也算是锻炼思维的运动了。加上我有个习惯,看当下本书的书评大家所切入的角度都是哪些,还有哪些角度是没有写的,就会选取没有写的角度进行创作和思考。
可以说,我总是变着法子来折磨自己,写一本书的书评时间也在其中不断被拉长。思路也从刚开始的自我品读逐渐转换成书籍分享、观点分享。
希望能用自己的苹果帮助到一些苹果,也希望通过苹果得到更多的水果。

读书笔记思路:
这里分享一下我的读物方式和整理方式。
读物来说我分为书和人两个模块。
书的话。先看目录,根据目录的结构再给整本书搭建一个框架,便于看书过程中进行填充。中外的思维逻辑不同,但写作逻辑上可归纳成两种:一种是总分总,一种分总分总。前者外国文学使用较多,后者国内文学较多。先以目录逻辑打底,在去看书填充分叉会较为容易。
人的话,看喜好。我很少会去看传记类作品,又是个人写自我类的。个人觉得是件挺无趣的事情,且踩雷的概率太高了。毕竟自我客观中本身也有主观,写的好看的那是真的有趣,写的不好的自我品味吧。我会更倾向看人的作品类,如我喜欢的松本清张、乙一等悬疑大师,他们的作品我会阅读,包括他们所喜欢的作者和作品同样也会阅读。算是印证了那句爱屋及乌。
这类方式用去其他类型的书也是可以的,一个人(领域)的输出,由他的输入组成,了解输入也是了解人(领域)的过程。

整理方式:
我全部均为电脑操作,云保存、不易丢失、便捷搜索。形式有word和excel两种形式。看个人习惯选用。
我通常是excel记录书的基本信息和语录摘抄。Excel算是我本命了,无论什么形式、什么用途,他总能给予符合要求的完成。
Word我用于整合输出,属于信息过滤、重编、整合之后的过程。
读物给我的变化:
- 看书的过程同比过去我觉得时间值钱有意义了。像过去就算我不用来看书,我也会玩手机或者干个别的什么的,就现在综合让我觉得更有意义了。
- 过程中所遇见的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圈层,读书也有自己的圈子,可以接触到很多领域、地方的人,以及大家擅长的不同了解到信息也不同,还是很让人欢喜的。尤其是过程中你还能认识一些有缘的小伙伴就更快乐。
- 因为输出,让输入的宽度和深度增加。虽说脑海中各项体系的信息一直都有序的再脑海中安放着,但长时间不用是会有遗忘和误差的。包括信息的提炼、交叉、融合等,因写稿子让我在写作的过程中,逻辑和思维之间也得到锻炼。
- 思考和文笔所带来的变化。虽然不知道过几月的我再看现在的文章感触如何,但所写的每个字却能体现我每个阶段的状态。无论是稚嫩、迷茫、拧巴、它都存在着,我现在觉得也是一份不错的礼物。
读书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写作是一件自我的事情。虽然说我也不知道将来我会怎么看书和写作,但我能感知到自己一点点的放开,对于自身的认可度在提高。这些同外人无关,同自身有关。
因为想要对得起自己,所以好好看书。
因为想要对得起看过书,所以想好好整理。
因为想要对得起整理,所以希望能有所用处。
出发点仅此而已。故而,如果你现在想要看书,就看好了。无论是工业娱乐类、成长技能类、鸡汤文学、绘本……这些全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放下主我杂乱的思绪先做就好。这是来自一个太爱胡乱思想的人给予的建议。
下面附上今年度本人推荐书单,如果过年前有新的想法,那么可能会再更新一份吧。
悬疑推理类:
- 乙一:天才作家不多做介绍了,娃男神。 《ZOO》、《杀死玛丽苏》、《将死未死的青》
- 松本清张:看一本少一本,所以每年都只会看一点点。娃男神。 《富士山禁恋》、《十万分之一的偶然》
- 江户川乱步:系列丛书,持续更新中。 《黑蜥蜴》、《阴兽》
- 澳洲推理:本组为对比项作品,对于文字创作者,无论是屏幕还是小说都很具有实践意义。 《消失的女孩》、《静默的墓碑》
国内作品:
- 《网内人》网络题材悬疑小说。必须给我冲,四刷了,真爱。
散文:
台湾散文。文字细腻,前者趣味性多一点,后者空灵感更强。
外国文学:
历史综合类:
- 《古希腊人》入门希腊史,很有趣味性
- 《浮世绘》日本浮世绘历史,写的非常精彩,今年最爱的一本书了。
- 《少年安得长少年》入门读物,文风爽朗,
- 《被误解的三国》很棒的初中生读物,打假了好多假历史。
- 《大国大民》如果你想了解2015年的中国,这本或许适合。
- 《北京话》很有趣味性的语言历史,超爱。
- 《在新疆》地方生活趣闻。
- 中华生活美学四书《幽梦影》、《小窗幽记》、《菜根谭》、《围炉夜话》这套别客气,一定要一套书看,意境优美,很是生动。
经济理财类:
- 《中国经济2020》每年都会出的一套,相比展望,归纳更有趣。
- 《社会5.0》从日本国策反看国内,逻辑清晰易于了解。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从全球情况写给上层看的一本书,从高角度看贫穷这件事。
- 《理财就是理生活》小白读物,对我这种不懂事的看起不累。
成长工具类:
- 《只管去做》实操性很强的工具书
- 《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说白了也是反思自己
- 《文案变现》商业文案可参考的书籍
- 《故事》影视创作必看书籍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理论+实践型工具书
- 《365日创意文案》很有趣味型也一本日历书
情感类:
-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过年时看哭了
-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具有快速操作的自救手册
- 《非暴力沟通》客观探讨解决这个问题。
-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女的思维方式,单身恋爱均需阅读
- 《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和相处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五刷,看星星时总是会到这本。
- 《82年生的金智英》四刷,哎……难,是不是。
-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非常有爱的一本情书,太有爱了。
生活类:
-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租房人和囤货人必备书籍。
- 《优雅,从姿势开始》基本都是绘图讲解的一本礼仪书
- 《今天也要认真穿》算是给喜欢的公号再做个汇总阅读了。
- 《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意外看到,有些鸡汤小温暖的书。
- 《理想的工作间》一本可以勾起闲时创作的作品。
- 《山茶花文具店》日系小温暖系列,超级动人哦
- 《一个人的好天气》很清新的独身生活故事
其他类:
绘本,前两本成人,后两本5岁左右的小朋友。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