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图书馆里,大概也许只有书是“孤独”的 | 香蕉很大


作为一份反应总是迟缓的后知后觉者,我的迟钝再次震惊了朋友。周末,我在给朋友的朋友圈点赞时问了一句这是哪里?然后朋友的反应大概是看见史前动物了。

请原谅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真不是孤陋寡闻。阿那亚礼堂,我听说过,只是没去过。这也不能都怪我,自己近期没结婚的计划,而周围朋友好多二胎都生了,所以好久没有被人邀请去礼堂了,不知道也不奇怪。
倒是看见不少朋友的定位是阿那亚,老艺术家就嚷嚷着再不去网红阿那亚,就要被开除中产籍了。虽然我真身没去过,其实我的精神已经游过好几回了齐刷刷一片小红书九宫格style、ins风滤镜,对着雪白的样板间和海滩摆拍,对了,还得强行孤独才有feel。


关于Aranya,是京圈传说中的最具人文气息的海边社区,有着号称是“全世界最孤独的图书馆”和雪白尖顶的礼堂。关于为什么最具人文气息,咨询了好几位,答案各不相同,所以我总结了一下:
首先,名字。Aranya,你读读,是不是特别有feel,一听就让人觉得文艺(好吧,我是没听出来,我只知道Armani你让朝鲜人听,肯定不是时尚,而是어머니妈妈);
其次,足够干净和清冷的海滩。这片海滩生态环境特好,海水干净,白沙又细的,都没啥垃圾遗留,脱鞋也不怕扎脚,偶尔不时能看到海鸥。干净和清冷是保洁和保安的功劳,因为进门前有着灵魂三问“您是这里的业主吗?您能出示会员卡吗?您有预约吗?”。阿那亚主业不是旅游点,它是业主的专属海滩,所以它的干净和清冷要感谢业主的物业费。
最后,方便冥想看海看书的图书馆,以及圣洁白净的礼堂。我在朋友圈里看见的照片都是下面这样的,

但据现场传回来的报道,是这样的,

我们向往的孤独图书馆,是这样的,

实际上呢,门口排队的游客大把,一波走了又来一波,从早到晚。其实你要真的能忍受周围人来人往跟走城门一样,且不在乎地板被踩的嘎吱嘎吱的,你在菜市场都可以看进去书,不用来图书馆。你要说你是为了堆得那些装帧精美的成功学心灵鸡汤千里迢迢来了阿那亚,其实我觉得你亏了,这些书在JD都是打二折的,您在阿那亚998一宿的住宿费能拉一车。

要说阿那亚真的有什么优势,估计就是离北京近,你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和手机,起身出门,就能瞬间逃离日常的苟且,住进入一个一尘不染、充满诗意的远方。关键是这个远方可能离你并不是真的远,阿那亚,距离北京三个小时车程,听听音乐就到了。连梁朝伟都说他可没坐飞机去巴黎纽约喂过格子,太远了,条件不允许。
我稍微深刨了一下,阿那亚作为秦皇岛的“黄金海岸”崛起是从2015年“一条”那条《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的视频火了。当年图书馆每天都被超过2000名前来拍照的游客围绕着。
而我开始知道阿那亚是一个旅游地产社区,主业是“卖房”,观光只是副业,是因为马寅在混沌大学的分享。
最初阿那亚的目标用户定位是以50后、60后为户主的“北京男人后花园”。按照“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STP理论,没毛病。谁知道“有闲阶级”不按套路出牌,压根不买马总的帐,项目一下子就陷入瘫痪了。
我个人意见是市场细分(Segmenting)和市场选择(Targeting)没做错,但是这个旗帜鲜明的品牌定位(Positioning)有点问题,啥后花园,这你让北京男人的老婆听了得咋想,结果必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买,有闲钱先把前花园整修一下,哪的房子能涨的过北京啊。要不说北京媳妇就是会过日子,哈哈哈。
不过马总运气还是不错的,赶上了80后这波新中产,新中产的特点就是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然不能太远,就要“附近的远方”刚刚好。于是便有了如今“人生可以更美”以及“全世界最孤独”的阿那亚。


房地产讲究什么,LLL,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像北戴河这种三个小时就能抵达的海景资源极为珍贵,数据统计,每年去北戴河旅居的北京人占比高达52.3%。从2019年旅居报告中可以看到,像海南三亚、广西北海、山东威海等等海滨城市的海景房售楼处,流动着大量北京客和东三省的身影。
但你要真说有了海景就能把项目做成也不一定。乳山有银滩,配套跟不上,也没个概念,自然做不成。别人都在展示有钱又有闲,你总不能让业主朋友圈里发我家1800一平真便宜吧。

再说了智者乐水,仁者爱山。北京中产齐聚阿那亚,上海小资就上莫干山了。莫干山的头牌裸心谷,一晚要5位数,主打的就是野奢。

什么是野奢?我的理解就是让你花很贵的钱,住有精装的猪圈。相信我,很多野奢都是农舍改的,你说的房间很可能之前真的是人家二师兄住的。
其实现在要想什么火,就必须是要适合拍照发朋友圈发Ins发小红书,其他都不重要。比如成都大热的“浮云牧场”,说的是建在天然山脉和高山湖泊里的网红别墅,不过是将以前的荒芜藏寨规划成的度假村,但谁在乎呢,只要拍照好看,其他都是“浮云”。
德波曾在他的《景观社会》中说过这样的话:“景观是整个布尔乔亚意识形态的直接物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媒介时代,在不由分说汹涌而来的各种影像之中,景观已经将过去意识形态那看不见的隐性霸权变成了看得见的虚假影像世界强制,通过制造人之欲望、通过向我们施以无处不在的对象性诱惑,景观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在深层无意识层面上对人的直接控制。”
翻译成白话就是来都来了,只要有沙,咱心中不还是马尔代夫吗?!哈哈哈,再升华一下,就成了只要心中有沙,哪里还不是马尔代夫。
说句实话,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真的爱远方,我们只是在躲避眼前;我们也不是爱诗歌,我们爱的是诗意,尤其是能发朋友圈的诗意。从眼前换去远方继续苟且,只是因为能自拍打卡,一通糟还不用自己收拾拍拍屁股就走的生活,谁不爱?!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星期一到星期五不见不散

*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