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依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关系。……《仲夏夜之梦》里提到的那种有魔力的药水,喝了它,会爱上醒来之后见到的第一个人。
儿童天生具有叛逆机制。从“可怕的两岁”开始,孩子就不断要求独立,要求自己对自己做主,要求自己的主张被采纳。这种对自主和自我肯定的渴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独立人格发展的开端。叛逆是人工智能目前做不到的“觉醒”。
贝叶斯算法目前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不算是最主流的。但我一直都认为,贝叶斯算法是对人类学习刻画得最好的学习算法。贝叶斯算法的核心,说起来就是一句话:先验概率,后验检验。简单来说,就是“心里先抱着一个信念,再根据发生的事情调整信念”。例如“我相信大海是红色的”,这是信念,然后去海边看看,发现大海不是红色的,就把这个信念抛掉。
著名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说,所有人都有感知语言和物理世界的本能,但是没有阅读和数学运算的本能。对文字和数学的认知知识最近几千年的事情。这是因为在文明进化过程中,大脑的结构进化并没有跟得上,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才通过教育基本消除文盲。
在儿童早期阶段,我们让孩子发展文字、数学和艺术能力,重要的不是让他们直接学习符号,而是将符号和真实世界对应起来。对于文字,相比识字,更重要的是认识事物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数学,相比数数和口算,更重要的是感知数形对应,也就是物体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对于绘画,相比临摹,更重要的是感知手中的颜料和画笔可以表达世界、表达内心想法。而引导儿童阅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知文字中蕴含的世界。
培养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能力,需要有鼓励进行创造性尝试的态度和环境。有人担心知识束缚创造力,宁愿让孩子躲在远离知识的荒野中,实际上这是多虑了。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从小知识渊博,具有灵活的思维。例如,阿尔法狗的创始人哈萨比斯,从小是国际象棋高手,9岁学编程,长大后学习计算机和神经科学,很年轻就拿到博士学位。
1到3岁,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用所有感官认识世界。……人们常说学龄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两岁以后,孩子大脑中的突触数量大量增加,7岁达到顶峰,之后大脑会逐步“剪掉”冗余的神经突触,最终达到稳定数量,直到青春期在此蓬勃发展。
孩子的智力,将近有80%是基因决定的。
左脑思维更注重逻辑和细节,右脑思维更注重情感和整体。
那些生活在大笼子里、拥有可以玩耍和探究且不断变换的物体的小白鼠,大脑皮质的重量和厚度都有明显的增加,学习机会促进了小白鼠大脑的连接。更有趣的是,对比学习有难度动作的小白鼠和仅仅大量做运动练习的小白鼠,科学家发现反复练习只能让大脑的血管密度增加,而真正学习有难度的技能,才能让大脑的连接增加。
如果父母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后期会展现更强的认知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也就是说,父母越让孩子自由,孩子反而越能自控。
整个大脑的突触生长高峰期在两岁左右。婴幼儿时期,人的大脑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发育。
学龄前儿童最好的学习在生活中。
承认(孩子有喜欢和不喜欢、忧虑和欢乐的权利)、倾听、提问(让孩子自己去猜想提出观点表达意见)和回答。
BBC的自然纪录片、艺术史纪录片,游戏公司Tinybop出品的知识启蒙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从统计上看,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很多都有文艺爱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里,爱好音乐者所占笔记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好几倍,爱好绘画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几十倍,爱好舞蹈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二十几倍。
真正能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是同真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游戏:词汇游戏,“说不同的词”,进阶版,“说相关的词”,比如“眼睛”相关的可能是“鼻子”,可能是“看见”,再难一些,可以说“相反(相近)的词”;故事接龙,非常建议游戏结束后,再完整复述一遍讲给小朋友听。
邀请孩子加入,比如购物清单打钩、冰箱贴上食物清单里想吃的圈出来。
合作书写,讲一讲当天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有时候父母画画,孩子指导,有时候孩子说话,父母记录。
荐书:《小物品大科学:原来东西这样做!》
阿西莫夫:“当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他们错了;当人们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他们错了。但是如果你觉得认为地球是球形和认为地球是平面是同等的错误,那么你的错误比两个错误的 总和更加离谱”。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经借笔下人物之口讲过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鸽子
新闻学理论中著名的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 (who, when, where, what and why),谁、何时、何地、何事与为何。有时还会加上一个H(How如何)。
遗憾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天生不擅长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支持和鼓励孩子。可以这么做:第一,帮助孩子记录每一次的行动……比如把记录表设计成一座高山,每一次记录都是攀登这座高山的一个脚印。第二,用细致的描述给孩子更到位的鼓励……避免用“你真棒”这种笼统、空洞的赞美词汇来鼓励,尝试捕捉孩子的进步具体体现在哪里……第三,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计划的成果……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小的展示舞台,让他把阶段性的目标成果给家人展示出来。比如说,开一个昆虫小讲堂,请孩子分享他观察到的最有意思的几种昆虫。
没有“天线”,是比喻一个人不能准确敏锐地接收周围的信号,以至于判断失误。
古希腊的神殿上刻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每一次和不同人群、文化的碰撞,都能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自我。
情感智力这个概念是1990年,耶鲁大学的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John Mayer)正式提出的,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运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肯定诉求,描述情绪(为什么伤心和生气),想象(拥有某个玩具之后要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