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留于天地间——读俞樾《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余往游焉。见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jiàn ,再】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废墟榛莽;荒野 ),而阊门之外尤甚。曩 [nǎng,以往] 之阗 [tián, 填塞 ] 城溢郭(外城)尘合【红尘四合,典处《西都赋】而云连(?)者,今则崩榛塞路( 典处《芜城赋》)荒葛建罥 [juàn,挂,缠绕] 涂。每一过之,故蹊 [xī,小路] 新术 【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辄不可辨,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 kuī rán ,高大独立的样子】独存。
同治中,余又往游焉。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盖犹未异于昔,而芜秽【 亦作“芜薉”, 《楚辞·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 不治,无修葺之者,兔癸、燕麦摇荡于春风中,殊令人有今昔之感。
至光绪二年,为毘陵【 pí líng常州】盛旭人【 盛康 】方伯【 地方长官 】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rǎng,除去] 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流水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 yǐ lǐ , 《治宅》诗:“迢 tiáo 遰di南川阳,迤逦西山足】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酒器】咏【 饮酒赋诗 】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 jǐ cháng lián mèi ,形容人多】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或是)肇 【zhào击打、开门】锡【”通“赐”,读做 (cì) 】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人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昔袁子才得隋氏之园,而名之曰随园,今吾得刘氏之园而名之曰留园。斯二者将毋同。”
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 xiǎn ,野火】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其所留多矣。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 晋臣荣盛更谁过,常向阶前舞翠娥。香散艳消如一梦,但留风月伴烟萝 】者乎?自此以往,穷胜事而乐清时【 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 】,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因为之记,俾 [bǐ,使]后之志吴下名园者,有可考焉。
光绪二年 1876年(丙子年) 冬十月旧史氏德清俞樾记
留园名称(长留天地间)演变:
(1)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为“东园”,西园为今西园寺
(2)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庄”, 俗称“刘园”。
(刘恕一向爱石,有人形容其是"千金一石不为痴"。在刘恕治园的20多年里,刘恕搜寻了玉女、箬帽、青芝等太湖石,称为"十二峰太湖奇石"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并撰文多篇,记载寻石经过,抒发仰石之情。同时邀人绘画、题字、作记,然后移入园内)
(3)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 [qú] 巷陌,毁圮 pǐ 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
盛康(1814—1902)
俞樾(1821年—1907年)
盛宣怀(1844~1916)
钱大昕( (1728—1804, 吴中七子之冠) 为之作《寒碧庄宴集序》,后亦称"寒碧山庄"。(此篇文章未查到,不知是否为寒碧山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