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
他是张爱玲散文《弟弟》中那个自幼长得美,到了青年时却毫无志气、叛逆的弟弟。
他没有姐姐的傲骨和才气,也不够幸运。由于亲生母亲无力抚养,从小只能在父亲和后母的家中夹缝生存。
他渴求亲情,却一生缺爱。在张爱玲的描述里,父亲和后母对弟弟冷漠、苛刻。十几岁的他抱着篮球跟着姐姐来投靠母亲,母亲却说,我的钱没办法多养一个。弟弟只好哭着回去。
与他共同经历过家庭风雨的姐姐——张爱玲,因为对重男亲女思想的痛恨,和极强的自卫心理,也对他冷淡而疏离。他和同学办刊物,想求当时名声大噪的张爱玲写篇稿子,却被拒绝了。他对此并不意外,因为从小就被姐姐拒绝惯了。后来,他应编辑的邀请,写了篇《我的姐姐》,最担心的也还是姐姐看到后会不会不高兴。可见,从小他就是个看着姐姐脸色长大的弟弟。
他说,在生活上非常了解姐姐,但在心灵上和姐姐的距离却很遥远。张爱玲在离开大陆去往香港前,竟然没有弟弟告个别。张子静是被姑姑告知姐姐已经走了的,他在姐姐家的楼下痛哭起来,因为他又一次被家人抛弃了。
张子静非常了解张爱玲的个性,他一直在阅读她的作品,从书里去了解她的心境和思想。他说,姐姐因为受了小时候的苦,所以性格上自卫、自私、自我眈溺,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但她在写作中是坦白、敞开的。
因为姐姐的名气,张子静永远只能作为默默无闻的配角存在,可他从未感到心有不平。他默默关注着姐姐,并且在姐姐离去后,写了本《我的姐姐张爱玲》记录她。
正如他自述自己的性格一样,他是与世无争,近于懦弱的。他不像张爱玲一样,有一只笔杆子为自己说话,他是无声的,所以我们了解他,只能透过张爱玲的文字,但这对于他是不公平的。
张爱玲通过精巧的文字创造出结构繁复的小说,而张子静真诚、朴素的记录也一样动人。
他有豁达和纯善的心灵。即使张爱玲对他如此冷淡,待他如常人,连遗产也未留给他。他却说自己了解姐姐的个性和晚年生活,所以对姐姐只有想念,没有抱怨。在他心里,姐姐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底是永世不会改变的。
也许在后世的记载中,他永远是个只有“弟弟”称号的配角。但,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是主角,在我的这篇随笔中,是值得被纪念的主角。
张爱玲在笔下构建出那么多绝妙的角色,对这些角色的性情、身世,想必她是最熟悉的。但她对于关爱着自己的亲人——她的弟弟张子静又了解有多少呢。
我们写作,我们去了解世界,了解复杂的世间人性,却往往疏忽了我们身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的故事,我们了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