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会跟你吃一顿AA结账的饭的,以及我就是脾气大怎么了?
回北京,有朋友约我吃饭。我主动提出要请客。她说不。我说那好吧,你请。她说不。我说:几个意思?她说:“现在我跟集美吃饭咖啡都是AA制。”
我想也挺好的,以前上海人喜欢这样,感情北京也跟洋范儿接轨了。吃完喝完两不相欠,爱见不见,免得到时候总惦记欠着一份人情。
所以后来有人约我,我也说我们AA吧。但我心里总觉得不舒服,A个屁啊,能约出来吃饭喝茶聊天,不就是为了让感情保持在线吗?AA从理性和经济的角度看,是起到了一定正向作用,但跟吃饭这件事的本意却背道而驰的。
“一起吃饭”、“请你吃饭”不是说多在乎这顿饭,而是我愿意分配我的时间精力口味跟你在某时某刻共度以及交换信息,彼此进入双方的(泛)感情世界。
所以,我很快就打消了吃饭AA结账这个想法。
刚好,今天那个朋友来找我吃午餐。我说:我很忙,但我愿意请你吃饭,不过地点是在我公司楼下的食堂,有20元和35元可选,你想吃哪个?
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说AA吃饭,我是不会去的,要么你请我,要么让我请你;你有钱请我吃好一点的,我钱少请你吃路边摊,吃的不是饭是一份儿情义。
所以,有些人如果让我想说出“我们AA吧”这样的话,那就是“我并不想浪费时间跟你吃饭”。还有一类,是“我们并不算朋友”。你不值得我分出时间精力口味。这样的情况,我会婉拒——但我觉得应该拒绝得更直接一些:有事儿电话说,见面or吃饭就算了。懒得赔笑。我也不想因为一顿饭跟你熟成朋友。毕竟我对朋友的要求还挺高的。不想注水。
现在越活脾气反而越大(哎呀怎么觉得发脾气让我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去年我上了玉佛寺的佛学居士班,总自我教育:不要为别人增烦恼,不要让别人因你而生嗔恨。今年下半年尤其是最近则很不同,主动发脾气、被动发脾气,都非常收放自如,也能感觉到对面人的不爽。每次这样,我安慰自己的说法则是:谁还不遇到几个混蛋呢?
而且有些事有些人是不能使用宽容这个词的,得需要让他知道我的真实感受。
生气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难道只是情绪出口吗?但从另一面来说确实扭转了一些局面——今天下午我在合作群里发脾气并拉黑了“得罪”我的人,反而工作的进度推进得更顺利了。
但我对自己的同事极少发脾气,人不能做窝里横。同事是用来“爱”的,毕竟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大家背靠背抵御外敌共进退。以前我还会背后抱怨和批评别人,现在也不会这样做了——因为知道没有什么用,何必浪费口舌。
比较务实的感受就是这些。我挺喜欢这样的自己的。也不会憋出毛病来。我胸襟不大又怎么啦?我器小易盈又怎么了?起码我不会装模作样,人前人后两张脸、两面三刀。希望你们能更爱这样的我,它真实、直接、不矫揉造作,也许还会很高效。
密叶猴耳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1人喜欢)
- 又来到了吃炖锅的季节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