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 ——一博美少年启发的诗词之旅(五十三)
许久不见,重新回到豆瓣,看到这个标题不由想起了最初起意时的心情。
其实一直有在微博更新,以后也会同步到这里,希望得到更多同好的批评指正!
第五十三篇 四仙韵.赠徐玄之

本篇图片是王一博代言SWAROVSKI的一帧广宣照,所配词句“走玉飞金常在手”,从字面意思讲,是希望我们小博同学金玉在手,一生富贵吉祥;从成语“飞金走玉”的本义而言,金是金乌,代表太阳;玉是玉兔,代表月亮;飞金走玉,形容时光飞逝。走玉飞金常在手,则是祝愿小博无论时光如何匆匆,想要的一切尽在掌握!词的全文如下:
神翁苗裔。骨格非凡人怎比。
猛舍家缘。物外搜寻玄上玄。
天长地久。走玉飞金常在手。
营养黄芽。道号从今称碧霞。
词的意思很简单,是作者写给他的道友徐玄之的。这位徐道长长得神仙似的,鹤发童颜,是苗人的后代。外表气质不是寻常人及得上的。他为寻求大道,舍弃了俗世尘缘。在物外之境追寻“玄”的真理。天长地久,日积月累。随着时间流逝修为也更加精进。他擅长炼丹吐气,修养道心仿佛草木萌生的嫩芽,充满生气。从今以后,他的道号就是碧霞了。
这首词内容平平,不平凡的是它的作者马钰。看过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的读者想必都会记得这个名字。小说里华山论剑,公认天下武功第一的是“中神通”王重阳,他是道家全真派的创始人,有七个著名的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其中的大弟子就是马钰,后继任掌门成为全真教第二代掌教。全真七子当中唯一的女弟子是马钰出家修道前的妻子孙不二。其实,全真教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主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也是金庸小说的巨大魅力所在——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让虚构的小说人物与真实的历史人物齐聚当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你方唱罢我登场,际会风云,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令人欲罢不能。
根据元代道士李道谦编辑的《七真年谱》,王重阳在四十八岁那年(1159年)遇异人(传说是吕洞宾)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八年后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又三年,即1170年1月,王重阳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羽化,享年五十八岁。从时间线上看,王重阳授徒传道的时间不过两年,其大弟子马钰入道时年已四十六,可以推测其在师父逝后承担了大部分引领教派发扬光大的重任。
马钰(1123-1183),原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他自小聪慧,弱冠即中进士,后在本地为官,主管兵、刑、工、吏、户、礼六曹事务。马钰又娶了当地的望族之后孙氏孙富春为妻(后改名孙不二),育有三子。可以说在人生的前四十六年,马钰优渥坦顺,唯一的烦恼估计就是恨不能长命百岁。1167年秋,马钰初遇王重阳(又一说是王重阳受神仙启示主动来度化他),两人一见如故,谈玄论道。马钰邀请王重阳到自家居住,夫妇待以师礼,又择地建庵,题名“全真”,全真教名即源于此。
马钰果然被点化,不久与妻仳离,弃官学道,改名钰,号丹阳子,法名玄宝,从此追随王重阳隐居、传教及西行。后来孙氏亦拜王重阳为师,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或称孙仙姑,与马钰同门修道。
重阳仙逝后,马钰继承全真教,历尽艰辛,矢志宏道,后人赞评他“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1183年12月,马钰逝于山东莱阳,他传的教派为全真道遇仙派;马钰逝前一年,前妻孙不二羽化于洛阳,她传有全真教清净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马钰和孙不二分别被御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清净渊真顺德真人”,夫妻二人可谓道家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全真七子和他们的师父都不算长寿之人。王重阳活了五十八岁,全真七子平均寿命六十七岁,最长寿的是丘处机八十岁,最短的是刘处玄,号长生子,却只活了五十六岁,可见肉体的长生确实不易,与此同时,因为对道教的杰出贡献,他们在道藏中得到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