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2岁
提笔写这一篇之前,我把去年的『写在21岁』扒出来看了看。当时满篇的迷茫痛苦现在都已解决,文末对21岁的期许也基本实现,很感慨,同时觉得超级幸运满足。
其实21岁的大多时候都还在旧痛和迷茫中越堕越深,直到过了大半,完成了两件有决定意义的大事才开始好转。第一件,顺利保研,可以在一个自己很满意的城市和学校再晃荡三年,学业压力暂时清零了。第二件,终于从上段恋情中走了出来,大体上。
让我嘬口热拿铁先。
第一件没什么好说的,虽然方向上纠结了好久,还换来换去的,过程也很惊险,不过结果好一切都好了。第二件,其实都还收在心里,大致出来了意思是这件事不再痛苦到非常影响自己的生活,我终于可以正常地学习工作、可以轻易地开心起来享受生活的各种乐趣了。但也并不意味着就放下了,他仍然是很好的、很重要的人。如果爱情是一场大病,现在已不必治疗,越往后边际效益越低,而且也不需要好透,我并不想忘记。去年我是《面纱》里的凯蒂,今年变成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阿里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觉得是好的事情,因为终于能够好好自处,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保研结束后有了好多空闲时间,我看她们忙着考证啊、给老师干活啊还有找实习,我都不想做,至少到寒假之前,我一丁点正经事都不想干了。为了能顺利升学/就业,为了毕业时能拿出一张满当当的漂亮简历,大学几年一直被gpa、竞赛、实习、学生活动推着走,到现在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我要都留给自己享用。
第一个想做的事就是补一下自己的通识教育。好多人第一次见我的时候都产生了“这个人好像读过很多书”的错觉,可能我外在形象有欺骗性,事实上我看书真的不多,成长过程中也有过几年完全不读书的荒漠时期,也就用豆瓣后才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但也看得少看得慢。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说,我也不想名不副实,干脆就多读点书好了。
开始看《文学回忆录》后,惊叹于木心广博的文学知识,得以一窥世界文学体系脉络,猛补常识,尝到了甜头,就想把其他领域的东西也系统化地看一看。接下来是《哲学的故事》,书里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西方主要的哲学家过了一遍,也列了长长的书单,越读越觉得读不完越觉得人类智慧无穷尽而自己渺小浅薄,而充电的过程是很愉快的。法律方面,《考试分析》就已经系统地把主干知识学一遍了,也看过几本入门书。现在在看的有《公正》的哈佛公开课和慢慢加进来的细分领域的法律书籍,希望除了教材上的知识外,多补一些关于思维观念和综合素养上的东西。艺术方面,最初的兴趣起源于《局部》,后来托朋友借到了《詹森美术史》和《艺术的故事》,现在也在慢慢自学人像素描,我在逐步接近这个美丽的天地。我打算在美术学了大概之后,继续解锁音乐和历史。对于每个感兴趣的陌生领域,从0补到60都是非常快、效用非常大的事情,然后可以发现更多更多自己喜欢、擅长的东西,挖掘无限可能,这个野蛮地开疆拓土的过程特别爽。
在性格上,很开心今年自己终于变强硬了一点,受委屈时不再默不作声,会讲出来了。也绝不再因为性格柔弱而做小团体里别人秀优越感的垫脚石,该说就说该走就走该生气就生气,爱憎分明。我不一味忍让,我会保卫好自己的边界。
在感情上,或许自己好好经历一次后真的成长了一些,现在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情欲、友谊、crush和爱情了。不过有一个不好的点,如果是人很好很端正的条件登对的男生想要认真追求我发展恋爱关系的时候,我总是在察觉到的第一时间就拒绝/暗示婉拒了,一点机会都不会给,只会与根本没可能在一起的男生建立亲密关系。或许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力爱别人,也承受不起别人的爱,love disabled,怕伤害人家真诚的心意,对自己依然没有信心。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好像没可能找到男朋友了。这种状态对继续生活没什么影响,只是对自己会有一点遗憾。

认为自己不能接受太完美的爱,不能耽误太好的人,是心结了。
21岁时结识了几位很好的异性朋友,自己也终于可以不过度防卫也不轻易沉溺地与异性建立正常的纯纯的友谊了。这个新体验很不错,他们心地善良、尊重女性、热爱生活、真诚易感,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男性之光真的在扩散光源。他们在我摧毁又重建的关键过程中给了我许多鼓励和信心,我非常感激,也希望日后有机会报答回来。同时觉得友邻们可以对男生多一些信心,豆瓣上关于两性流传的大多是对立的信息,而我真实的体验是,好的可爱的男生还是很多的,常规防范做好后,女孩子们心理上不必那么防备抵触。
给22岁做个展望的话,我希望这是终身美丽的开端。“莫非多一分秀丽,才值得分享我的一切。给我自信,给我地位,这叫幸福,不怕流逝。任他们多漂亮,未及你矜贵。”本能上对美有永恒的追求,无论是外表容貌,还是气质沉淀,或者学问涵养,又或是生活美学,甚至良心安宁,都美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便起来了。我应当是美的,自信和地位也应当是对美丽的奖赏。
22岁,我立志把终身美丽当做毕生所求。

附相关链接:
21岁日记:写在21岁
抗抑郁日记:20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