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钟爱的油画作品
查看话题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劳德·莫奈?
摘录、图片均出自《画说印象派:莫奈的故事》
这是意志坚定者的作品,莫奈无比沉着冷静,始终在追逐难以捕捉的光线效果。
——画家保罗·塞尚

《日出•印象》,现藏于法国玛摩丹·莫奈美术馆
“印象派”这一名称正是出自《日出•印象》这幅作品,但当时“印象”二字是对该流派充满嘲讽与诋毁的负面批评。《日出•印象》出自 1874 年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该展览由“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组织,在纳达尔位于卡普辛大道的工作室举办。这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协会由几位年轻艺术家(雷诺阿、西斯莱、德加、毕沙罗、塞尚和莫奈)共同创立,此前他们还在圣乔治街35号的雷诺阿画室里精心编写了协会的各种章程。

莫奈的画室(图片出自《画说印象派:莫奈的故事》)
《日出•印象》这幅有些突破意义的画作虽然创作手法仍显保守,但其在绘画风格探索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以这幅画为起点,莫奈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冒险之旅,他不断追寻自我、开拓新的领域,并最终凭借“睡莲”系列走向了艺术生涯的巅峰。

《睡莲》,现藏于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睡莲》,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院

《睡莲》,现藏于美国休斯顿美术馆
在创作《日出•印象》时,莫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相似性,而是更注重展示自己的真实观感,赋予对象不同的个人意义。莫奈的视角在 19 世纪末大放异彩,滋养了全新的绘画流派,令梦境般的画面成为潮流。不仅如此,这种视角很快从绘画圈延伸到了文学圈。作家们不只会对此类新流派画作表达支持并做出评论,更会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风格。

《撑阳伞的女人》,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阿让特伊的塞纳河风光》,现藏于法国奥赛美术馆

《窗边的卡米尔·莫奈》,现藏于美国里士满弗吉利亚美术馆

《阅读中的女孩》,现藏于美国巴尔的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韦特伊的艺术家花园》,私人收藏

《普维尔悬崖边漫步》,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院
莫奈的视角并不带有太多的思辨和精神意义,而是严格固定于极为稀松平常的现实场景之中。这种视角并没有什么虚构成分,而是表达“进入主题本身”时的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亲近感受、一种现实的瞬间: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随时变换。对此,身为艺术评论家的普鲁斯特认为:“仅凭画作本身,我们就可以走出自我,了解另一个人眼中的世界。这片世界与我们看到的并不相同,其间的风景对我们而言就如同月球上的景观一样陌生。”
书中从前辈大师布丹及容金德开始,追溯印象派奠基人之一莫奈的艺术源头,以一幅幅画为路标,从《日出·印象》到《撑阳伞的女人》,从“鲁昂大教堂”系列到“睡莲”系列,带你回顾莫奈跌跌撞撞的绘画冒险之旅,进而走近印象派的历史。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大量莫奈本人、亲友及同时代的画家、作家、评论家甚至政治家的话语,力求全方位地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莫奈。
配套音频听故事

书中选取了多个精彩章节录制成音频,闲暇时间也可随着动人朗读体验莫奈的艺术人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