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错综复杂的烧脑人物关系对一部小说装B的重要性

先来看看下面这三张人物关系图:

(1)

(2)

(3)
第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是《红楼梦》,第二个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今天我们要着重讲的是最后一个:《源氏物语》。
原以为《红楼梦》是我读过的小说中人物关系最复杂的,记得当时我还画了一个人物关系图夹在书里当书签,看几页就要对照那个图看看,后来看电视剧看书评看各种评论,若干年后回看也不觉得人物关系有多复杂。再后来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又被人物关系整崩溃了,大家都知道的,外国小说里的人名超级长,而且家族姓父姓搞在一起,真的很晕。你说,一部小说的人物关系得用论文才能分析清楚,那还看啥故事情节啊。但见识了《源氏物语》,才发现原来我又错了。人家人物关系复杂,至少还有人名,可《源氏物语》里的人物根本就没有名字!
这部小说讲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贵族生活,大概相当于我国宋朝时代。那时候的日本女性地位很低,她们都没有名字,只有官名或者跟丈夫一个姓,所以连这本小说的作者都没有名字。后人根据书中的主要人物紫夫人取了一个字紫,再加上父亲的官名,所以这就是作者“紫式部”名字的来历了。
女性没有名字,只有什么藤壶、葵夫人、紫夫人、明石夫人、大公主、二公主、右进、女御、更衣这类称呼。男性也同样没有名字,同样可以是官职和姓氏,比如源氏、柏木、熏君、匂君,同一个官名可以是不同的人。左大臣、头中将、右大臣、右卫门督……在不同时期可能是同一个人!稍不留神,我就搞不清谁是谁了。
对于这部没有名字的书该怎么读呢?
一开始我还真担心能不能坚持读完,这部小说有四册,讲的都是宫廷闺帷里的生活,人物涉及四百多人。我就抱着考验我的耐性开始读这部小说了。
虽说没有人名,但名字终究是一个代号,其实也不太重要,那就用代号代替吧。日本的小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描写非常细腻、细致入微,那种阴柔的、感知天命的、转瞬即逝的情绪和思想赋形于纸,越是不靠花里胡哨的人名和技法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必定有着过人的描写功底让你印象深刻,所以这么多没有人名的人物我还是可以区分开来,他们就像一幅幅工笔画在我脑袋里演绎、活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估计就是这样的。
书里出现了大量花朵指代女子的情况,比如桐壶、藤壶、夕颜、朝颜、若紫、花散里、浮舟……分别对应泡桐、紫藤、牵牛花、木槿花、紫草和樱花、橘子花、曼陀罗……每一个女子出场时的描写都很有画面感,一种花对应一种品格,这种品格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和命运,看花你就知道了线索,这一点和《红楼梦》是类似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以及以花喻人的形式,见地深刻,构思严谨,读来富有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很多人对《源氏物语》不屑,其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段子是这样说的:“明明就是个恋母情结的种马不停地推妹子的故事……”“一个大叔的萝莉养成计划……”如果把所有小说的情节都用一句话来概括,并以这句话作为表明其是否有阅读价值的依据,那只能说,大部分(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小说在这个标尺下看去,都是没有阅读价值的。

咋一看,确实是这样,这就是乱搞嘛。可是读完四册书之后,书中很多描写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人物的一颦一笑,蹙眉,回眸,娇弱柔美,羞涩……都像一幅幅画定格在脑中。人物命运的浮沉,也不禁令人感慨,特别是紫夫人去世那一段,还真有一种入戏太深的感觉,与源氏一起悲戚悔恨。语言文字可以是细腻的,也可以是粗犷的,但只有细腻的心,才能领会细腻之美与粗犷之美。所以,对于他人观点我不做妄评,每个人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结合历史背景来看,首先《源氏物语》成书于1000年前,那个时候世界上各个国家几无交流,文学发展各自成体。当时的西方正在普遍建立封建制度,宗教运动,也是中世纪的黑暗年代,当时的西方人人自危,疲于求存,几乎没有什么具备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留下。但是《源氏物语》出现了,紫式部即是开拓者,又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填补了公元1000年左右文学史的空白。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它的价值不可忽略。
如果看《源氏物语》只能看到情爱纷至那就太可怜了,书中描写的日本民俗文化、上层贵族丝竹雅乐、平安时代风雅清丽、大唐影响下审美情趣甚至是借用的白居易唐诗造词都能让人感觉到作品的美感。
《源氏物语》里写到了很多日本的风俗文化,答歌,音乐,绘画,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作为历史前进车轮的痕迹,这部小说多少起到一点文献参考的价值。况且这部小说读起来其实也还是蛮有趣的。好吧,我承认我记住了一些新奇的故事情节,比如源氏和自己的继母生下的私生子后来当上了皇上,源氏的妻子二公主和源氏的好友柏木偷情生下了身体散发香味的绝世美男熏君,以及各种野史,女子薄命,常常因为一点点情绪就会郁郁而终。
这部小说说是女性悲歌,其实主角光源氏也是个可怜人,一生也轮回在无常里,找不到归宿。其母亲虽然深得皇上宠爱但是因为出身低下处处遭人算计,于是在源氏三岁时便不堪凌辱折磨含恨而去。幼年成长中母亲的缺席导致了源氏一生都在各种女人身上追随母亲的影子。《源氏物语》这本书被很多不了解的人诟病为“大叔推倒萝莉”“萝莉养成计划”“百人斩”其实是与之有很大关系的。用佛洛依德的话来解释就是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情结伴随了源氏一生,儿时的恋母情节没有得到良好的疏导最后才演变得如此花心,也害了所有女子。
但是你对源氏这样的花心大萝卜又恨不起来,他追寻了一辈子的真爱,懂得欣赏每个女人的美,不论对方美丑贫富,他都可以为了每一段感情付出所有,痴于女子千娇百媚,醉于女子风情万种,敬于女子博学多思,但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猛一回头,发现紫姬才是自己的真爱,可惜那时紫姬已经香消玉殒。这样的男人放现代不能容忍,但是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来看,的确没有什么恶感,每一部经典作品都不应被因为一些狭隘的思想而被批判。
这部小说看完有好几个星期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写写几句话,好像这些话不掏出来就不能将它放下一样。可是,一拖再拖,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嫌开头那几张人物关系图不清楚,不是按照我脑中想象的风格画的,我用xmind做了一个图,但真的太复杂,就一直放在那里,然后有其他工作就给耽搁了下来。对于我这种颜值控和强迫症,连一张图的风格配色和分辨率都要纠结半天,也是醉了。时过境迁,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这种做事风格太误事了,很多事情就这样被放弃。
题目好像与行文没有多大关系。将就着看吧。input太多,就想put it out,否则不吐不快。很多书看完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了,天下的好书太多,时间还是留给那些好书吧。看完书,写写感想也算是一个简单回味和总结,顺着思想轨迹也许以后再读总会灵光一闪又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这也不算白费力气。
Be yourself,做一个有趣、有态度、有温度的人,跑步,阅读,写作,书法,一个都不能少。
文/李三三,专注于抒情类文章创作与分享,著有“思维导图作文法”系列图书,关注“三三的人生写作课”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