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士申请】学校名气 VS 专业博导,怎样选择才是申请博士道路的正解?
在申请英国博士课程的最初阶段,大家通常都会选择一些目标学校和目标导师,里面不乏有名校名师,也会找几所做备选,当然也留有一所做保底。
但是对于博士申请,学校排名和业界声誉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吗?不,导师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博士课程直接由“你”,“你的课题”,“你的导师”和“学院”组成,四位一体,分量同等重要。
因此,你与“导师和大学”之间必须进行双向选择,除了“归属门下”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为自己梳理出清晰的“选校选导考量标准”,以测试另一方是否可以在学术生涯中提供我所需的切实帮助。

同时,每个人在选校初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思维误区,列举出来,然后我们一一解决。
误区1:不是名校的PhD我上了有什么用?
误区2:导师大牛,他能教我什么?
误区3:导师这么热心帮我是不是学校缺钱,我随便申申也能上的学校,这样的PhD会不会很水?
内什么…我劝你先别飘,下来走两步…
然后你会发现:
◆ 选校纠结完了,还有课题可以纠结一下;
◆ 选校纠结完了,还有课题可以纠结一下;
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和你内心的偏好擦肩而过时,你还得回头惦记惦记那热门的东西好不好玩儿,要不要分它一杯学术羹…

因此,在申请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纠结,又该如何选择?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回合的“对决”为自己心里的小九九找到答案:
Round1
当今学界流行的 VS 我真正感兴趣的
毋庸置疑顶级名校有许多前沿的课题,学术大牛在各种论坛上探讨的高频词,你都能在名校网站上查到类似的课题正在招人。如果当今流行的刚好也是你兴趣所在,那我只能恭喜你,Go Ahead!
但是,当你意识到自己的兴趣与流行关键字没有直接关系时,就必须考虑是应该顺应潮流还是深入研究自己的兴趣。OM君建议的答案是:不要盲目随波逐流,尤其是在学术界。
这是申请博士学位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明明我的内心显然有明确的偏好,但是当我看到许多论文和各专业的学生正在讨论热门话题时,我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动摇。思考:这种主题听起来不错,我是否也可以关注并尝试?
关注没有问题,但是博士学位研究无疑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当你还没有100%准备好迎战时,还是官网比较稳妥。同时,不要为了申请奖学金、投靠学界“喜好”而篡改自己研究的分支与方向,临时投靠的研究内容一定会在学术会中露出马脚。

举个例子:无论是在社会领域还是在设计和文化领域,现今最能抓住导师眼球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但这是一个特别雄心勃勃的概念,听起来特别前沿也特别虚幻。因为无论在套磁还是写RP的过程中,你都需要尽可能详细地,并目标明确地阐述你想利用哪方面的知识?如何做到你所设想的可持续发展?你觉得能实现百分之多少?以及前人已经做了哪些推进但你感觉仍有不足?
心里有回答的思路了吗?如果你发现自己无处下手、毫无头绪,却盲目跟随开启课题的话,你可能面临:
1. 兴趣和知识的双方面不足以至于无法支撑到写完RP;
2. 学习过程中的痛苦、无聊和艰辛增加了一倍;
3. 当下流行的主题和研究方向完全可以成为辅佐你所感兴趣的课题的调味料,没有选择该课题不代表这一类的知识你完全不能碰,但是你也知道你并不会拿调味料当饭吃对吗?
Round2
(套磁后收到的回复)
“请先提交RP,学院将匹配有意向的导师”
VS
“对你的课题有兴趣,愿意继续了解”
这还用我帮你选吗?当然,你可以继续申请所有你感兴趣的学校,但明显后者的回复让你更清楚地知道“你有戏极了”。
在英国申请博士学位时,套磁是众所周知的环节。这不是我们所谓的“走后门”或“开小差”,而是一个使研究方向更清晰并早日与导师相互了解的过程。
在与导师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观察到:
1. 你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是否与某些重要观点较为一致;
2. 发生分歧时,导师是指导性人格还是命令型人格;
3. 导师的可靠性和责任感。
只有当你的导师愿意与你私下交流,赞赏你并愿意为你提供帮助时,这些考虑过程才可能实现。用普通话说就是你得套到一位导师,后面的路程才会好走很多,录取几率也几乎不再是问题。被人肯定并目标清晰地前进的感觉…真的很好!

话虽如此,没有收到答复或模棱两可的答复的学校就要放弃申请吗?OM君的答案是大胆尝试,但其中会有一些“隐患”的问题,要自己斟酌:
1. 目标导师不感兴趣,但D导师感兴趣,但是你对D知之甚少,并且不确定是否相合,此时offer接受否
2. 你已被大学录取并分配了一名导师,该导师学术风格是怎样?负责任否?
3. 对于一个陌生的导师,他有几个学生?可以为你分配多少时间和精力?
盲目跟随导师就像抓起一把不熟悉的枪(可能是模拟玩具枪)然后去战场,导师的选择需要绝对的全面考虑。因此,当有人伸出援手并愿意为你花时间的靠谱导师出现的时候,且遇且珍惜吧。
Round3
我导师在学界名气响当当
VS
导师带过不少PhD,在学校任教少说也有10年
你在博士学位阶段的学习将直接与你选择的导师互动,这与其他学位的导师不同。他们在带学生之余每年也有定量的学术成果需要发表,你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他们需要一边做自己的“工作”一边当老师。那么问题来了:
1. 他将如何参与你的教学?见面的频率是多少?
(你能接受一个月见一次面见不了面的导师吗?)
2. 他能否轻松地平衡自己的研究生涯和教学生涯?
(一旦导师失去平衡,你觉得他会先保你还是先保自己?)
3. (对于实践性科目)导师实验/设计做得名气很大,但他的论文能力如何?
(PhD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白纸黑字的学术研究成果,任何实践型的成就都不能取代论文和写作的重要性。不巧的是一些顶级艺术学院在此方面很容易出现失衡)
这些问题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导师会做实验/设计,不代表导师会带学生!

因此,如何判断你的导师是否可靠:
1. 对你的主题内容是否有浓厚的兴趣
2. 过去的期刊质量如何?
3. 与你的沟通是否逻辑清晰(初期的开展想法、构建RP框架、查漏补缺、书单建议etc.)
4. 当你思维卡住时,犹疑万分发了邮件打扰他时,他是否会为你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并提供适度的帮助。
靠谱导师的特质:
1.有求必应(对不起是我飘了) 博士阶段的导师永远不会主动找你,有求必应的全部都是小天使!
2.明确告知你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在申请开始时,告诉你他可以做什么(例如,有关你的见面频率、二导人选、你还有其他要求吗etc.)
3.对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怀着强烈的意愿接受你,但是你提出了更雄心勃勃的主意后,不强行干涉你的野心制止你的想法,却耐心引导给你建议。

以上三个回合从“选题”、“选校”、“选导师”这几个主要方向分别分析了个中利弊。博士学位一直是少数人群的学位和学术之旅,因此每个人在早期阶段有纠结是正常的。
在做出选择时,不要仅仅看表面现象,头脑一热,或是看在短期的利益(如只想靠博眼球的课题获得奖学金)来绊住自己今后长期的研究道路。
祝大家都能遇到一位合适的导师,自信地开启新的旅程。
更多留学申请,添加OM君微信suoyinliuxuejun详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