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背唐诗
我不太记得是在墨墨几岁的时候,开始给墨墨读唐诗的。估计那时候她很小,记得我爸当时很反对,说她话都讲得不利索,给她读这个,她哪能听得懂。我说,小孩子,都聪明呢。每天晚上,洗好到床去,她在床上滚来滚去,我就拿着一本唐诗,天天翻来覆去地读,她天天听,后来就自然而然地会背了。
有时,读到一些特别有生活气息、儿童天真烂漫的,我就会稍加解释。比如读《小儿垂钓》,我就跟她说有人要问路,这个小朋友怕鱼受惊了,就摆摆手,我就做那个动作给她看,她特别感兴趣,说,妈妈你再读一遍,不,你读五遍。直到有一天,带着她在河边走,她看见一位叔叔在钓鱼。妈妈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就开始背起来了。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摇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嗯,不错,我赶紧给她一个鼓励。我说,虽然,那位叔叔不是小儿,也不是侧坐,但是你看到钓鱼,就能想起这跟钓鱼有关的诗,是很不错的。我又启发她,还有没有呢?她想了想,摇了摇头,我说还有唐代柳宗元的《江雪》里面,有句‘独钓寒江雪’。其实,我会的不多,也只能简单地跟她讲下。
有一天,教了她高骈的《山亭夏日》。过了几天,带她到城东新村的河边,那是夏日,她看到河边的树木郁郁葱葱,说,妈妈,绿树荫浓夏日长。我连忙给她竖起大拇指,墨墨说得非常好。有天晚上我跟她在阳台,我看着夜空中的月亮,我拿着小杯子,说,墨墨,你看,天上有月亮,那首《月下独酌》,李白呀,一个人喝酒没有劲,就拿着杯子邀请月亮,我拿着杯子,做出邀请月亮的那个姿势,她看了,笑。昨晚,给她洗澡时,她拿两个杯子,在盆里玩,给我一个,于是我拿着杯子,对她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想在游戏中加深她对诗的印象。她说,妈妈,那你说一遍那个意思,她意思是叫我解释一下,我说,请您再喝了这杯酒吧,往西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啦。她格格地笑。
读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因为觉得很生动有趣,于是就跟墨墨解释了一句,小朋友又哭又闹,要树上的那只黄莺。她觉得有趣,就说,妈妈你再读几遍。读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跟她说是春风把这个船吹进了鱼湾,家中的小朋友以为来了客人,急忙跑去开门。打开柴门外面肯定是没有人的,对吧?听我跟她这样讲,她哈哈大笑。
具体一首诗,我前后读了多少遍,我也不记得。总之,就是天天不厌其烦的读,如果前面那么几年,我一直坚持下来,那么墨墨可能会背多更多诗。她上了托班,我就开始去上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挣钱上面。墨墨背唐诗,就在那种情况下,这么背背停停、我想起来时,就又带着背背。有时,白天太累了,晚上即使她拿着书找我,我也是随便糊弄几下,安抚她赶紧睡觉。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更多地是悔恨跟自责,孩子黄金般的幼儿时期,就是这几年,一晃然间,她就长大了。
孩子的记性真好。记得,有次骑车时,我想着快要清明了,于是想到教她背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这么骑车时,想到了来回背了几次,没有几天她就会了。有时也会教她认点字。认字,认‘海’,她说,是‘海内存知己’的‘海’吗?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我说,是的。认‘江’,她说,妈妈是‘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吗。我说,不是,音同,字不是这个字,于是,拿笔写出来两个字‘江’、‘将’给她看。
坐在出租车上,看着出租车椅座上的字,妈妈,这是什么字?我说是‘公德贵在心’,妈妈,这个‘在’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在’吗。
我问,这是哪首诗呢?《芙蓉楼送辛渐》。她答。我说,对。
某晚,带她去河边散步。听见树上有知了在叫。我说,墨墨,你听知了在叫,知了,也叫蝉。
妈妈,《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对,你背得非常好。
有一天,骑车带她经过宛溪河边,她看见河边的杨柳。
说,妈妈,‘二月垂杨未挂丝’。张敬忠的《边词》。
嗯。你说得对,这首诗里面提到了杨柳,那你想想还有哪首诗,也写过杨柳。
她笑笑说,我想不起来了。
我说,还有贺知章的《咏柳》。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古代人写诗喜欢写柳,因为在离别的时候,舍不得分开,就会折下杨柳枝子。
教她的过程觉得天天这么练,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可是,当她无意间冒出几句,而且看到什么,就会想起我那些诗。真心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教娃背诗,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
一开始,我是这么教的,墨墨也会背了,她一直都背cui 。我买了本《唐诗三百首》,我一看拼音是shuai ,我明明记得我上学老师读得音是shuai,心里又想,难得我记错了呀。于是,我又跟她纠正,我说墨墨啊,妈妈,前面这个字教错了,不是cui ,应该读shuai 。墨墨,也很不错,改正之后,又很顺溜地背全诗了。某天看中国诗词大会,董卿读到这句时,我特别注意了下读音,康震老师他们全部读是cui 。
我这又赶紧跟墨墨说,我说墨墨啊,不对,这字还是读cui。
她眉头对我一皱,烦人哦,到底是cui 还是shuai 啊?怎么改来改去啊!
当然,现在她已经能读对了,只不过每次要是背到这个地方,会故意停顿下,先故意读shuai ,看一下又笑着背cui。
还有很多诗中斜字的读音,上学时,老师都是叫我们都xia,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青山郭外斜,乌衣巷口夕阳斜,以后你上学,你听老师的,老师读啥你就读啥。
认字、背诗,也怕她枯燥。我说我们来玩游戏吧,一排字我们一个人任意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一排,她选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排,她选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三排,她选亭。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第四排,她选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五排,她选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六排,她选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第七排,她选青。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黄梅天时,雨水绵延不断。她不能下楼出去玩,我说你在家无聊吧?赵师秀也是这样,所以他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这么在家里,给她教了这首诗。
偶尔,她喜欢跟我玩飞花令。夏天,大暴雨过后,她穿着雨靴要下楼踩水,我说墨墨来,,刚刚下过大雨,背几句带雨的诗给妈妈听听,好不好?她一边哗哗地踩着水,一边背诗给我听。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能背这几句,也很棒了。我觉得需要鼓励一下。妈妈只记得黄梅时节家家雨,其他三句我都没想起来,你比我厉害。发现每次我说我不行。她都特别高兴。

准备去北京玩,我买了一本关于北京的书。墨墨在书上看到这幅图,对我说,楼台倒影入池塘。

带墨墨去梅溪公园玩。正逢夕阳落下,我指着湖中心的假山,我说墨墨你看,梅花、假山,还有落日,我还没说完,墨墨就抢着说,妈妈,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本来我是想叫她欣赏公园里落日的美景,但看到她想到诗,就赶紧接着表扬起来。
上中班时,重阳节那天。老师在班上教小朋友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会背,所以,背得很大声,老师特意喊她去教室前面背给大家听,她很流利地背完了,老师给她贴了许多的小红花。回来的时候,高兴极了。偶尔,跟她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背诗的游戏,叫我报诗名,会的就举手,答对了贴一朵小红花。
春天的时候,粉樱被春雨打湿,树下厚厚的一片,连忙牵着她走到树下,跟她说,墨墨,记得《春晓》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你看这就是的。她连忙点点头。
今年放暑假,跟她姐姐一起出去玩。因为她晕车,在车上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我说,墨墨跟姐姐一起玩背诗,看你们谁背得多,给你们发棒棒糖。结果,姐姐没有她背得多,她古灵精怪地又带着几分得意对姐姐说,姐姐,你慢慢想吧,我先吃棒棒糖了。
同样是那本把拼音cui和 shuai弄错了的《唐诗三百首》,我读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她说不对,是‘不要人夸颜色好’。我连忙上网查下,果然她说的是对的。
墨墨不会唱童谣,因为我很少教她。所以,她除了唱歌之外,偶尔就是嘴里会冒出几句唐诗,某次喝完水,突然冒出一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我当时应该问她的,但好像又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耽误了。
很早在前面教得,有的可能墨墨都忘记了。那次,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我跟墨墨说,你知道杜审言吗,那是杜甫的爷爷。墨墨听了,他们都会写诗。对,厉害吧。杜甫说,诗是吾家事。
有时背多了,她也会弄糊涂。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孤城万仞山,背到一片,这会弄混了。背《凉州词》,王翰、王之涣各有一首,我说作者不同,诗的内容也是不相同的,你不能弄混了。还好,这个没有弄混过
带她去南京玩,到了秦淮河,我说,墨墨杜牧的《泊秦淮》写得就是这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就是秦淮河。
带她去泾县玩。也是要去坐一下船,带着体验一番。桃花潭河中央的水还是比较深的,千尺肯定是没有的。跟她说,这就是李白写得《赠汪伦》里的桃花潭。李白在泾县除了写了这首,他还写了《过汪氏别业》,‘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她很喜欢我四姨,四姨的大女嫁在板桥。那次读到王建的诗《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她听了连忙说,妈妈,这里面有‘板桥’啊,我姨家住在那里啊。同样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是听到让我一口气读了好些遍。
有段时间,她在我妈家住了大半个月。接她回家,今天说明天,明天说后天。她爸问她,到底哪天才愿意回来。她说,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啊。我说墨墨,君问归期未有期呀。她说什么意思呢,我说就是你刚才说的呀,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啊?她听了,可高兴了。妈,这是什么首。我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基本上读诗,也就是一骨脑的给她读读,也不会一首首诗的去解释。主要觉得孩子几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会加深她的记忆,理解,我想等她长大了,上课老师有的会教,另外有句话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让她理解,觉得太早了。偶尔遇到一两句,会跟她解释。比如背《长歌行》的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会跟她说,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小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不然等到老了就只有悲伤了。所以,偶尔教育她说,你看爸爸跟妈妈那时候没有好好上学,爸爸在店里做烧烤,多辛苦,她就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心里暗暗想,我们这是少壮不努力,长大卖烧烤。倘若有来生,定把学上好啊。
一个朋友有个非常漂亮的院子,每年初夏时节,院子都会开满一院子的花,至于这花是月季还是蔷薇,我并不认识。特意带着墨墨去赏花。有一天,读到那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墨墨说,你带我去看的那个院子,有许多花,妈妈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我点点头。

带她回农村过年,看见大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震耳欲聋的鞭炮,赶紧想着要教她背首应景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背得很流顺,因为这首诗有个‘春‘字,是她经常喜欢跟我玩飞花令,用到的一句。
有一次,她一个同学背了首《黄鹤楼》,她不服气,说黄鹤楼谁不会呀,一口气背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结果背完发现跟人家背得完全是两首诗,她的朋友可以背出两首关于黄鹤楼的。于是,回家问我,妈妈,还有一首诗就叫《黄鹤楼》,你怎么都没教过我?妈妈,也不是所有的都会呀,我也是边教你边学习的。于是,只好找到这首诗去教她。估计这首诗,她现在是忘记了。
有空时,带她去烧烤店玩。有次带她去府山广场,我说墨墨,这个就是谢眺楼,李白以前来过这里,还写了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她嗯了一声,就说要去坐那些闪闪发亮的电动车了。这个时候,如果去给她讲诗,她是完全不会理会的。所以,我适时闭嘴,带她开心地去坐电动车去。她现在越来越爱唱歌,喜欢赵雷,喜欢《成都》、《南方姑娘》,所以,以前骑车偶尔我会给她背背诗,现在都是她说,妈,你听我唱歌啊,或者你给我唱某某歌,已经不想再听我说诗了。她说我唱得好哦,我爸带我去木直街唱过KTV的。一本正经的样子。关于唱歌,可以另写一篇了。
因为渐渐地识得了一些字,所以,有时自己拿着诗集,认得前面几个字,就开始乱读一翻。她一般翻得最多的也是我最早买得一本诗集,如今已是揉得烂腌菜差不多,封面都没了,已经撕到了11页,记得第一首就是王绩的《野望》。我想着她会不会已经忘记了这首诗,我把《野望》第一句背出来,她还能接着背下去。
其实,墨墨可以背得更多,更好。只是因为我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她背背停停。比如《声律启蒙》,我是想起来了,给她读一段,现在她会的还是那几篇。比如《三字经》,也是。如果说孩子不能坚持,其实,是家长没有坚持。因为孩子,并不排斥这些。
孩子,都会有长大的一天。终于有一天,她会挣脱我们做父母的怀抱,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希望,她能够在面对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拥有一颗诗心,能够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人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