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燕娘
我有看过一部歌仔戏电视剧,叫《四季红之落花盈泪》,讲的是个叫燕娘的古代女子救了一个被通缉的忠臣之后薛强,正巧那天她姐姐出嫁,薛强就被她藏匿在姐姐的嫁妆里送出城,可是却被姐夫家的人发现,误会成了姐姐有奸情,薛强自然是逃跑了,他也没想到会给这姐妹俩带来多大的灾难。
燕娘的姐姐就被休了,燕娘又嫁给姐夫,也不知道为啥是这个操作,反正她是不能讲这件事的真相的,讲出来大家都是死,但是姐姐被她害了,她又痛苦,嫁给姐夫又不被喜欢,姐夫喜欢姐姐,一直想要姐姐回来,对燕娘并不好,而且还渐渐察觉出来那个逃跑的人跟燕娘有关,反正就是对燕娘有点冷暴力了,燕娘是心里境遇都很苦,渐渐就生了病。
薛强那边呢,逃到外国,竟然成了驸马爷,于是想要回乡探望亲人,加上要找燕娘报恩,谁知道两人在花园里见了面,竟然被姐夫看见了,姐夫也是丈夫,自然误会了燕娘,一脚就把燕娘踹得吐了血,婆婆也是打骂燕娘。
最后一幕是误会解开了,但是燕娘的病因为没人管,已经病入膏肓,她却祝福姐姐和姐夫终成眷属,说自己虽然和姐夫没有夫妻之实,但是也算是姐夫家的人,我估摸着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入姐夫家的坟地,然后她说自己虽死也没有怨恨,就这么死了。全剧终!
一个古典悲剧,估计以前看剧的人都会说,燕娘真善良啊,真苦啊,好人没好报,但是这里直接导致燕娘死的凶手,不就是姐夫和婆婆吗,在旧道德里,好像姐夫和婆婆也没有错,他们误会了燕娘,但也不至于用私刑吧,休了了事,姐姐不就是被休了吗,可是姐夫却觉得姐姐一定有隐情,一直想着要找出来,到了燕娘这里,就成了燕娘一定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待爱的人和对待不爱的人的区别,不觉得很可笑吗?
被丈夫和婆婆这样对待,燕娘到死也没怨恨,成就了一个旧道德里完美善良的女人,超过了一般人家的女主人的范围,因为她救了忠臣之后,于国于家有益,可燕娘却不是一个真实的女人,不,必须说是剧作者创作了这么一个不真实的人,想要教化所有家庭里的妻子,当丈夫和婆婆待你不好的时候,你要忍耐,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他们都会看到你的好,燕娘就是这样做的。哪个人不掬一把同情之泪,为了你死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叹,真是个好女人啊,你必须忍耐。
是不是很嘲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文化里老是教弱者忍耐呢,却不提出对强者的要求?哦,因为强者天然就站在道德高地,做了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婆婆和丈夫对待出轨的妻子就是可以用家法,所以燕娘其实最不该的就是救了薛强,她一个小女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心胸去救忠臣之后呢,她该做的事应该是告发才对,哎,这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是不是很矛盾,说白了就是创作者希望弱者承担更大的责任,却还是要顺服强者,哈哈哈~简直是荒唐的逻辑,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啊?
总之,如果我来写故事新编,我觉得燕娘的动机一定要是情窦初开,她对薛强一见钟情才行,而且被逼婚了之后对姐夫也是守身如玉,因为她根本就是爱薛强,可最后薛强却叫了她一声“恩姐”,因为他已经成了驸马爷,不可能娶燕娘,燕娘这才因情而死。这才死得其所吧,而不是做一个道德的假人而死。
中国的底层文化里最喜欢塑造这种道德的假人,明明没有那么高尚,但是非要拔高,于是假的让人疑惑,看不到一丝人味,就像寺庙里的木偶一样,外表是金碧辉煌,内里却是木头嘛。照着木头学道德,让人变成木头,是低级的管理手段。
在这种木头道德里,我看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情欲的恐惧,也许这就是我们的言情小说并不好看的原因,还有中国人普遍不会谈恋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