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作曲课&钢琴课
今天的课从互倒苦水开始。
老师:我写作业写到凌晨五点。我现在闭上眼就能睡着。
我:今天来的时候专门选了条不用换乘的路线,这样就能睡觉了。
(上次布置作业的时候,没有布置得太硬,比如必须做哪几道题,曲子必须写到哪里等等,(感觉老师都懒得管我了),所以这两周做作业的时候没什么紧迫感,总觉得怎么都行,于是今天白天就超狼狈的,最后写的东西,质和量都emmm……但我还是英明地决定必须睡一觉再去上课!!!这个决定太正确了!!!虽然只睡了三十分钟但脑子真的清楚一些。暂时屏蔽掉了那种苍蝇在脑子里飞的烦躁。休息很重要!半个小时并不能让作业有什么根本性改变,但它能大大提升听讲的状态!虽然……课上老师还是说“我感觉你好恍惚啊”……_(:з」∠)_)
正片开始。
首先看的是和声作业。做的是第26章的8、9(重做的)还有5、10。
主要问题:选择的模进音组推动力不够、增音程(小调的题目,要看清题目给的导音到底升高没有)、没有必要的超开放(本可以提前调整声部)、模进音组不应超过三个
作业:
把这章剩下的题做完。
和声依然是重中之重!
然后是钢琴曲。经过几个星期的尝试,老师和我都发现,我的基础还是不足以自如地写出(相对没那么简单的)钢琴曲。首先是和声框架就建得错误百出,然后织体变得也是乱七八糟(心痛……)
于是绕了个大圈子之后,还是打算baby steps了。先写最简单的和声框架,然后旋律加一点花。就先做这些。(我舒一口气。这个还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唉。被织体支配的恐惧啊。)(所以现在还是没有能力用音乐描绘心中的景象啊……慢慢来吧,唉QAQ)
作业:
1.写和声框架,至少两句,每句8小节,要求一小节一和弦、所有声部尽量平稳、不要出错。
2.上一条完成无误后(发给老师看一下),开始给旋律加花。想明白骨干音是哪些和弦音,要用什么来填充骨干音之间的空缺。和弦要明确(每小节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就是和声框架中高音部的音),不能加着加着花听起来像是另一个和弦,而不是一开始写好的框架了。
ps旋律放在低声部的话,音区最好不要低于中央C那个八度,最低再低一个八度,不能再低了,不然会很浑浊,听不清,效果不好。(暂时放弃“旋律放在低声部”这种高难度操作了。)
复调一对四。主要问题:四六和弦(详见《对位法》P22)(老师说这本书已经写得很详细了)
作业:过一遍这次写的,把不符合要求的删掉。
其他。
1.要对比着听。平行五度跟良好的声部进行相比,就是不好听。多对比就很容易听出来。
2.可以选择喜欢的曲子试着分析看看。先体会它带给你的感受(比如优美),再看看是怎么实现的。当然我的和声功底决定了我不会分析得很透彻……QAQ可以带到课上一起再研究。
3.接上一条,听严肃音乐想学到东西的话,必须看谱子。
4.把平板里存的萨蒂的 Descriptions Automatiques I的谱子给老师看,老师说挺有意思,以及里面融合了几个不同时期的影子,以我目前水平确实分析不出什么东西来_(:з」∠)_(我死心了但我更喜欢萨蒂了)
5.接2和4:目前要分析的话,选择古典时期比较好,最晚不要晚于浪漫时期。(感觉我需要补一下西方音乐史先……)
钢琴。
这次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每次开始弹之前我嘴里数的拍子,跟我实际弹的拍子,并不是一个速度……嘴:我在数拍子。手:hello???脑子:假装无事发生。
弹之前要想好,是怎样的速度,要怎么弹。就像钢琴家上台后坐下来,都要先想一想才开始弹一样。假装自己是钢琴家hhh。用脑子弹琴,别着急,别浮躁。练琴是磨练性子的。
第二个问题是,身体不要太紧张僵硬,要放松。但也不要晃来晃去。找律动的话在心里跟着律动就行了,身体乱晃会影响手部动作的。
第三,P21《布谷鸟》那首,要划句子。句子与句子之间做出气口。该抬手的时候要抬得起来,该回去的时候赶紧回去。真的是,非常考验协调性= =
第四,P23第17条的速度应该是小快板,这次弹慢了。
另外,老师说弹这些小曲子对写作也是有帮助的。这个我隐隐有感觉(虽然还没有实际动作。)
还把前面的四手联弹弹了一遍,还挺好玩的,哈哈哈哈。那种配合的感觉,那种一条接一条的默契。老师说以后四手联弹的机会也不多了,因为我可以自己给自己伴奏了嘻嘻嘻~总的来说钢琴课进度很乐观。
作业:
上面提到的两首加速。
单手双手触键练习照常。
第19-23条。
提醒老师找练指法的谱子。
老师说如果压力实在太大完不成,可以临时改成三周上一次作曲课,提前一天以上的话琴房是可以取消的。
每次临上课,都觉得要死了。每次上完课,都觉得还不想放弃,可以再苟延残喘一下。
还和老师聊了两句以后留不留北京,老师说觉得北京没啥好的,我疯狂点头。
一个人走回地铁站的路上又想,如果心里知道一定会离开的话,短期内反而更有耐心待下去了。人呐。
北风呼呼的,我仿佛穿着短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