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论诗》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写这本书时大概不会想到,当下的诗歌早已和那时的诗歌大相径庭。现在的诗歌没有伴唱,没有配乐,更没有布景和舞蹈。甚至有些诗歌没有暗喻,有些诗歌甚至没有韵律。而他为讨论如何写作诗歌而著的书,如今对于我这样的诗歌门外汉而言,看来更像是戏剧创作理论。
他将诗歌分为三种,史诗、悲剧、喜剧。其中悲剧和史诗具有相同的要素,区别只是悲剧主题唯一且短,史诗主题更具复杂性并且长。喜剧相较于前两者则是较为简单的表达形式,因为喜剧的某些要素可以不遵守逻辑。
遗憾的是叙述喜剧理论的部分已经遗失,让我们只能存憾。毕竟保留下的关于史诗和悲剧的论述主体如果不单纯只看作诗歌,毫无疑问是可以扩展至舞台剧、小说、电影等诸多以故事为基础建构的文艺形式。当然,现今的故事中,主角已经不再局限于神灵以及神灵化身的人。但故事主角们所具有的品质,依然可以归纳为古希腊神话中诸多神灵的优点或缺点。而且相较于这本书对于悲剧和史诗韵律、角色、故事建造的严苛规定,如今的文艺工作者在编造故事和人物时也更为自由。比如书中所批评的不合角色性格的行为,在国产电视剧中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喜剧、悲剧、史诗三者之中,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推崇的是悲剧和史诗。史诗要长,但同时要更加简练。悲剧要短,但同时要更加复杂。在他认为,悲剧是上层社会的享受,史诗则是精英阶层的娱乐,悲剧和史诗是服务于有智慧的人的事物。而那些史诗和悲剧不应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便都被容忍进了喜剧。
这是一件让我感觉神奇的事。就像第一次知道哲人王这个词一样,在公元前的古希腊人所追求的,在公元后的当下连追求都谈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