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名校访谈 | 北京中芯学校暨幼儿园执行校董 周宪明
中国经济进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如今的中国教育市场已不再局限于“我的孩子能不能进入公办学校”,而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国际学校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成功打开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国际教育逐渐成为更多家长的选择,国际型领袖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
但如何选好一所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国际学校,以及面对后疫情时代各个学校的应对措施能否把控住,这一直是很多家长的疑惑。对此,本期游美专访特邀北京中芯学校暨幼儿园执行校董周宪明,我们来看看他有什么见解。

北京市中芯学校由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兴办,提供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完整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有大量优秀的外籍教师资源,学生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中芯学校自2005年成立以来,坚持“品格第一,追求卓越,胸怀世界,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以全人教育的目标,发展中西合璧的特色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孩子有世界性的眼光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十几年来,中芯教育为区域优质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中芯坚持“爱心与责任”的教育操守,与家庭共同关注和陪伴孩子成长,是家校共育的典范。



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硕士学位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研究员和兼任教授,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和生医材料研究计划经理,后投入海外中小学国际化教育,参与下列这些海外国际化教育办学工作:雅加达台北国际学校(JTIS)、泰国曼谷中华国际学校(TCIS),和台北奎山实验中小学(KSS),并于2008年加入北京市中芯学校(SMICS), 负责学校K-12的整体发展。现为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理事,美国童声合唱团北京理事,国际学校校长俱乐部创始会员。

我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到讲台,要从一杯咖啡说起。当时在读研究所的时候,有个新来的英国教授,他带我去各个实验室串门,我们带着一杯咖啡跟人闲聊,而不是生硬地直切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家会放下戒备,跟你说一些实验室的事情。
一个月后,我对每个实验室的情况都有了基本的了解。英国同事告诉我,用每次喝咖啡的时间就能时不时地帮助一下别人。就这样,很多人在材料研究上碰到化学问题就会跑来找我,只要我有余力,我想就会帮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训练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借由这样的“咖啡社交”,我常常为不同领域的同事们提供灵感。有一次,我甚至给残障轮椅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被采纳。
在帮助了很多人之后,我发现科研工作不能满足我的人生目标,我喜欢和人打交道胜过和机器打交道。这让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转变职业方向,用妻子的话说,就是“做一件不会后悔的事”。
1992年,适逢台商国际学校招募校长,带着妻子的支持,我离开了实验室,飞往半个地球外的印尼雅加达,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段路程,从那时起,我开始转型教育。转眼之间,我已经投身中西合璧的国际教育长达28年。

我有机会去调研了11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校,认真地学习每个国际学校的优点,我深深地发现,去培养孩子创新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具有主动求知的好奇心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
2008年,我开始担任中芯学校和幼儿园的执行校长,秉承“快乐教育”的理念,就把这些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实际课程当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民族自信心,也养成喜欢追求答案,不畏惧困难,乐意探索问题的习惯,并且有越挫越勇的耐心。我在学校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帮助孩子学习服务,培养创新能力,还有领导能力。


我在自己办学的过程当中,发现我们的家长很焦虑,第一个建议是请家长不要用焦虑的心情来择校,应该用很认真、很喜悦的心情。
首先看学校理念和实际是否相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曾经碰到几个中芯学校的家长,其中一个说,我关注您已经有一年半了。这个家长每天三点半就来到校门口。问别的家长为什么选中芯,中芯好吗?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师资、课程、环境……这些都怎么样?问完这些之后,家长就看着孩子成群地出来,发现孩子这时候是最放松的。孩子们的精气神让家长决定是否要选择这个学校,所以我建议家长看理念,也看学校是否真的执行。

家长们需要有明确的理解,因为学校的选择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这是很重要的。不过我也要说,学校只是配合教育的目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中芯学校每年会开很多的家长课堂,甚至我们最近开爸爸课堂,300多位爸爸来听课堂,还有祖父祖母课堂,我们认为他们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是以这样的方式。

各位家长择校就是选择好的教育,简单的说,就是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可以成长,中国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家长看中教育的结果。后来,孟子成为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分享这个故事,就是请家长们不要焦虑,认真做好功课就可以了,找到对的学校,孩子们自然就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如果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北京市中芯学校。

中芯从前两年就开始积极探索未来教育,今年的疫情可以说是助推剂。我相信不仅是中芯,应该是所有的学校都在探索这个问题。中芯学校提出“连接未来”的教育,这两年都在积极探索。不管是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影响,还是各自“未来”理论的出现,终究还是归于对“人”的培养。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围绕以人类发展为基础的。在未来教育里,在宏观层面,让人更加尊重生命。富有生命的领导力影响力永远是主题,微观到对人的培养方式上来说,更需要新的方法来引领而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我很感恩我们中芯学校的十六字“校训”,发现在任何时代,我们的校训都不过时,只是要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解读,由此而延伸出不同的教育方法。相信中芯的老师和孩子都会成为诠释这十六个字的优秀人才。


我们希望中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够适应时代挑战和具有普世人文关怀的国际型领袖人才,同时,孩子们有感恩之心和悲悯心,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世界公民的意识和使命感。
每年寒暑假,都有很多毕业生从世界各地回到中芯。坦白说,毕业生们的共同特点挺多的。我们每次见到已经毕业的孩子回到母校,总是会被孩子自信、谦逊、勤奋、感恩的诸多品格感动。虽然说从中芯学校走向更大的舞台,但经过历练之后,中芯的气质仍然在孩子身上展现。中芯的孩子,很知道自己的目标,也明白要想达到目标所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些年进入名校学习的孩子不少,在世界名校和国内知名学府就读的中芯孩子们,自我管理能力相当不错。他们有担当,也有信念,我相信在品格教育为基石的中芯教育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快乐的,勇于探索这个世界的,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正面影响其他的生命。


中芯学校继续在系统化、科技化方面继续创新。引进Managebac教学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课程融合研究和实施等;与多个具有明显先进性的教具、体育设备设施公司合作开发实验室,不断丰富和提升教学方法和系统。中芯学校要着眼于未来,成为一所连接未来的学校,为国家培养出品格优秀,能力优秀的国际性人才。

放眼未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世界公民意识的新一代国际型人才,是今天国际教育承担的使命,也是很多孩子和家长选择国际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富有领导力和竞争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教育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欢迎持续关注2020游美“百强名校校长谈国际教育”系列访谈,“游美营地教育”将于每周六定时更新访谈内容,共同探讨高品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未来一起通过国际教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