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古建筑参观体验
查看话题 >河西走廊之梦(上)
写在前面:
炳灵寺的朝阳、黑水国的落日、永泰城的荒凉、瞿昙寺的大隐、金塔寺的泪水、丁家闸的震撼、文殊山的锲而不舍、大佛寺的冬雪纷飞…每一个片刻组成了永恒,构筑成我的河西走廊之梦。
此游记分为上中下三篇,异长无比,请做好鼠标滚轮报废,手指起茧的准备。
几年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河西走廊》,其实很多内容已经淡忘了,只记得凿空西域的张骞在荒芜戈壁的漫漫征程,被囚禁13年后还不忘使命,带回了西域地图、种子、乌孙的使者,为本就强大的汉帝国打开更宽阔的视野,这是何其强大的信念感。还有那首雄壮苍凉的《河西走廊之梦》,大漠黄沙,古道驼铃,东西方文明就在此间流淌。
从来没想过我也会有一天梦回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感受这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和波澜壮阔的史诗。
队长规划好行程后找我几次,彼时我还被疾病所困扰,都拒绝了,后来他招满了队友,在临出发的前几天激动地跟我说金塔寺和丁家闸都搞定了,我突然觉得不能再困顿于牢笼,于是我垂死病中惊坐起,跟队长说,我要去!匆忙在鹅组征得一位队友Alma,不知是鹅组好人多还是我的运气好,和上次山西古建行一样,征得的队友们都人美心善好相处无怨言。感谢队长为我调整了计划,也感谢队友们的包容与接纳。
本次行程累计近3000公里,途径2省7市1自治州。共访得30处国保、6处省保、4座博物馆,体验饕餮美食不计其数。

我们在这条神奇的走廊上,感受东西文化交融碰撞、遥想先贤行者穿越时光,探寻中国石窟艺术和佛教东渐的发展脉络。
这些景点较分散,交通不便,所以选择了组队包车,平摊下来,每个人每天的包车费用大概在100元,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折腾,性价比很高。
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推荐:
纪录片:《河西走廊》《中国石窟走廊》《瞿昙寺之谜》《东行记鸠摩罗什》《风味原产地:甘肃》
书籍: 《中国石窟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中国石窟雕塑全集 第2卷 甘肃》《河西魏晋十六国墓壁画》
DAY0,成都-兰州,动车
DAY1,兰州飞天空港酒店-早餐(路边牛肉面)-炳灵寺-午餐(自热米饭)-晚餐(马有布牛肉面)-火车到海东-夜宵(烧烤)-住宿海东东全海悦酒店
交通:包车至炳灵寺,(在刘家峡坐游船至炳灵寺往返需七八个小时,快艇也需要三个小时,且坐满人才可开船)
门票:大门票50元,169+172特窟:300元/人,含讲解。 (其他特窟价格:132窟:90/人;126窟:80/人;128窟:60/人。 )我们只选了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169+172特窟,这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
看点:169窟的西秦建弘元年墨书题记、西秦壁画、法显题记、中国现存维摩诘变和释迦多宝图的最早壁画。172窟的唐代勾栏。3窟的唐代石塔。125窟的北魏双佛并坐。8窟的隋代壁画佳作。
早上七点从酒店出发,一路寻觅牛肉面,这大西北天亮的晚,早餐营业的也晚,最后终于在一个以斗栱为logo的村子找到了一家小店,有多小,我们想加一份牛肉,老板娘说小本生意没有做太多。配上当地特有的茯茶,吃完后暖和不少,继续上路,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虽是第一次见面,毫无生疏感,什么社交压力不存在的,十点半左右到达炳灵寺景区。ps.景区内没有午吃饭的地方,一定要自备干粮。我们是提前三天在京东买自热米饭快递到酒店前台,减轻行李重量,在此推荐川娃子烧椒酱,杀米饭神器。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黄河之滨,是“丝绸之路”故道,也是由此渡黄河青海的交通要冲。
它的修凿自十六国西秦时开始,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各代。从西秦的剽悍雄健到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珠圆玉润,再到隋唐的丰腴……中国佛造像的风格演化在这里得到清晰的展示。
公元385年鲜卑族乞伏氏建立了西秦政权,431年被西夏所灭,坐了四帝,统治秦、河两州达四十七年之久,都城先设在宛川(今甘肃榆中县), 后迁至枹罕(今甘肃临夏),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成为统治者的工具,一时,各地都有佛教伽蓝的兴建,地处西秦国的炳灵寺,得到了西秦第三帝乞伏炽磐的大力支持。当时的一些名僧,如西域禅师昙摩毗,名僧圣坚等,先后到风景秀丽,比较僻静的炳灵寺来习功坐禅,弘扬佛法。





169窟的造像以泥塑为主,大体属于西秦和北魏两个阶段,代表了凉州一带接受西域影响形成的佛教样式,并从而影响到内地云冈等处的雕造。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应当是上图中这方墨书题记,这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有确切纪年的最早题记,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最早题记还要早整整100多年。 题记内容剥蚀严重,尾书“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是一篇重修6号龛的造龛发愿文,也就是说整个炳灵寺石窟的开凿要早于公元420年,题记下方画的供养人昙摩毗、道融等还清晰可见。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印度的犍陀罗艺术随着佛教东传逐渐在我国西域和内地传播,作为丝绸之路要道上的炳灵寺早期石窟艺术也深受其影响。因此169特窟中的很多造像佛顶多作磨光高髻,额平,眉弯眼大,鼻高且直,嘴小唇薄,着通肩大衣或半披肩袈裟,明显是中国民族特色糅合了印度及西域地区的造像风格而形成的,还带有一些犍陀罗和秣菟罗造像特点。

此龛佛像鼻梁高嘴唇薄,神情庄重,外着半披肩袈裟,结跏跌坐于莲花台上。衣纹阴刻,线条自然流畅。佛的圆形背、项光外围均绘有火焰纹。背光内绘伎乐,左、右各五个,均高髻,上身袒露,下身着裙,双足裸露,分别持箜篌,击腰鼓,奏排箫,姿态各异。佛像左上方墨书题有“无量寿佛”四个字,南侧菩萨右上方墨书“观世音菩萨”,北侧菩萨右上方墨书“得大势至菩萨”。
我们在观看佛造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讲解说结跏趺坐,半结跏趺坐,自在坐等,那么什么是结跏趺坐呢?附上一篇佛像坐姿大全



佛高髻,着蓝缘深棕色通肩大衣,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圆莲座上,顶部画伞盖,佛两侧各画一菩萨,面型丰圆,身躯健硕,双手持花枝向菩萨。左侧菩萨身后还有一飞天,其下有一弟子和二女供养人。
知识点又来了,佛像的手印图解↓

其中,禅定印、降魔印(触地印)、施无畏印、施愿印(与愿印)、说法印是释迦牟尼常用的印相,又称释迦五印。各地的造像对这些手势的塑造稍有差异。



多宝佛是《法华经》中之佛名。二佛并坐以蒙太奇的手法将过去世间的多宝佛与现代世间的释迦佛放置于同一画面,借助过去佛、现在佛、存与亡的关系深刻阐述了“法身”的唯一性、永恒性和平等性,以有相之造型艺术诠释“法身”的无相之理,因为成为《法华经》思想的象征性造像。









我们感叹于这些古代的工匠画师,或许是为了生计,或许是迫于统治者的威严,他们穷其一生,以自己的想象力塑造自己心里的佛祖形象,一凿一锤构建了一座座精美的石窟宝藏,甚至不能留下名字。 站在石窟里,我们仿佛能听到那一声声穿云裂石的锤击斧凿,让妙石生花。


这两张照片我取名《河道中的僧侣》又名《打南边来了几个喇嘛》。
桥的右边有一卧佛殿, 内有我国目前现存的北魏时期的唯一一尊卧佛 。

有朋友问我,你开始信佛了吗?怎么成天不是逛寺庙就是看石窟?
我说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只是喜欢其中的建筑、壁画、雕塑艺术,慢慢的也开始了解其中的历史,佛教文化知识,当你面对着满墙华丽的壁画,祥和宁静的佛像,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中,与历史对话, 万籁俱寂,似闻梵音,没有世俗烦恼,唯有艺术永恒。
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一站,炳灵寺是一个完美精彩的开头,很多佛造像和壁画想分享,已经十分克制了,但还是放了20张图。
16:30出景区,驱车至马有布牛肉面西客站店吃晚饭。

吃完后坐火车到青海海东市,约一个小时。你以为DAY1结束了吗,不,还有宵夜↓


DAY2, 硬核退骨牛肉早餐-瞿昙寺-药草台寺-羊羔肉牛犊肉午餐-柳湾彩陶博物馆-柳湾墓地-王佛寺-二佛并坐火车至景泰县-景泰宾馆
早餐:意尔退骨牛肉


交通:包车
乐都区—瞿昙寺(45min,23km)
瞿昙寺—药草台寺(20min,10km)
乐都区—柳湾遗址(20min,18km)
瞿昙寺门票:50元/人
瞿昙寺看点: 明早期的官式建筑,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七十二间走水厅的大规模壁画群,人皮壁画, 隆国殿内以汉、梵、藏三种文字书写的“皇帝万万岁”牌,象背云鼓,朱元璋手书“瞿昙寺”匾额,全国仅存的抄手斜廊实例。

瞿昙寺始建于明代初年,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镇,距县城约21公里。这座规模宏大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在明王朝扶持藏传佛教以统治藏区的政治背景下,由三罗喇嘛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创建的,明太祖朱元璋于次年以佛祖释迦牟尼的姓氏赐名为“瞿昙寺”,此后又经历永乐、洪熙、宣德各朝钦派太监及匠师扩建。










最让人震撼和流连忘返的还是瞿昙寺的巨幅彩色壁画,为明清两代宫廷画师所作,均为佛本生故事,是瞿昙寺的艺术瑰宝。壁画廊计”七十二间走水厅”,面积400平方米,画技精炼,构思奇特。 历经600多年,色彩仍然鲜艳夺目。












药草台寺为瞿昙寺下院。距瞿昙寺有20分钟车程。鼎盛时期寺内建有主体工程四柱大殿、弥勒殿、祈愿殿、吉洼殿、印经院等建筑,还建有佛塔五座,活佛囊欠三院,僧舍百余户。
午餐: 清真李老五爆炒羊羔肉(碧水园店)


柳湾彩陶博物馆, 馆内的彩陶文物主要包含着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种古文化类型



柳湾遗址又称柳湾墓地,是目前中国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包括大批贫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和殉人墓等。这些墓葬分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反映出当时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以及制陶手工业已达到一定水平。


回程路上有一省保王佛寺,不开放,透过门缝拍一张


乐都站—景泰站17:26—22:54,住宿景泰。
4个多小时的火车,和幽默有梗的队友老顾和kenny同在一车厢,一点都不觉漫长,买的卧铺票都没有上去躺过。
志同道合的看窟人玩起梗来也是别具一格。


DAY3,早餐舌尖尖上的牛肉面-永泰龟城-龟城内民居吃午餐-干城遗址—武威市-(晚餐丁锅子)-武威南门楼子-老顾发现的一个区保(李铭汉故居)-武威栖悦里精品酒店
交通:景泰-永泰龟城-武威市段包车
门票:无门票
酒店含早餐,我和Alma还是早起去酒店附近的舌尖尖吃了牛肉面,在大西北,只要是牛肉面,随便盲选都很好吃。
这是今年内第二次来永泰龟城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永泰龟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 整个城池形状酷似乌龟,故名“龟城”。










去武威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了干城遗址,这完全是计划外的惊喜





晚餐:丁锅子


席间,当然还少不了讨论各自家乡的美食,队长说,随园食单中有写,切葱之刀不可切笋。四个队友群起呼应,这本书我也有!Kenny说,我这就下单。于是大家举杯,敬《随园食单》!
酒足饭饱后,步行至武威南门楼,正好消化食。
武威是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当年汉武帝始设河西四郡的时候,武威就是其中的一郡,得名来自于汉武帝表彰军队大破匈奴“武功军威”,至今还沿用着当年的名称。 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凉州。 十六国时期,先后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这五个政权定都在这里,史称“五凉”,武威也就有了“五凉之都”的名声。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武威一度也成为了当时全国的第三大城市。

然而在河西四郡中,很多旅游者会选择去艺术宝库莫高窟的敦煌,或者有着七彩丹霞地貌的张掖,而在我们看来,武威的旅游实力完全被低估,大云寺发现的西夏石碑,是迄今所见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文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 西夏博物馆的对面是全国三大文庙之一的武威文庙;雷台汉墓出土了闻名全国的马踏飞燕,也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这里还是佛法圣地,佛教史最负盛名的鸠摩罗什,在此居住长达17年;还有被誉为“西北梵宫之冠” 的海藏寺;有元代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白塔寺遗址;还有抵御过北方匈奴入侵的汉长城、明长城……在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将一一探寻。
DAY4:天梯山石窟-明长城古浪段凉州段交界处-午餐(农家乐拌面)-白塔寺遗址-汉长城-高昌王和西宁王墓,无人机刷保-海藏寺-晚餐(伊宁东乡手抓羊肉)-走回武威栖悦里精品酒店
交通:包车
门票:天梯山石窟30元,白塔寺遗址16元,其他无门票
天梯山石窟由凉州著名高僧昙曜开凿。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沮渠蒙逊时期,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沮渠蒙逊虽然是匈奴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十分推崇孝道,他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及能工巧匠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不久其母车氏病逝,特在窟中为其母先雕凿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 439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今武威)迁宗族吏民3万户至平城,其中有僧侣3000多人。这3000僧人实际上就是“凉州模式”的创造者,推动着北魏崇佛风气日渐兴盛。,除迁平城外,一部分向西迁往敦煌等地,由此也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兴盛,使敦煌成为继凉州之后的河西佛教中心,并推动了河西石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高峰──敦煌石窟文化的迅速发展。






1986 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在《考古学报》上正式发表了他的观点——《凉州石窟遗迹和 " 凉州模式 "》,他把新疆以东、河西走廊上现存的早期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手法命名为 " 凉州模式 "。1994 年,他亲临天梯山石窟实地考察,确认了天梯山石窟创立了 " 凉州模式 "。从平城的云岗石窟,再到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原佛教石窟艺术的成就,无不闪耀着凉州石窟的熠熠光彩。
然而一次乌龙的搬迁,使得这座“鼻祖”逐渐没落,由于当时兴建水库,天梯山窟址恰处水库淹没区,考古人员对壁画佛造像进行清理搬迁,运回甘肃省博保存,现在能看到的只有13窟的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二弟子,大佛为唐代,历代有补修。遗憾的是当初过高估计了蓄水水位,事实上水库对石窟并未造成威胁。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唏嘘。


天梯山的陈列馆正在装修,而且只有壁画和佛造像的照片,实物都在甘肃省博和武威市博,可以稍逛一下最后按图索骥。
从天梯山石窟出来后,我们开始追长城。
明长城凉州—古浪段是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此段应属明长城“松山新边”,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其中东段修筑于山麓缓坡地带,西段大部分修筑于平原绿洲地带,“新边”自凉州区与古浪县交界处满家豁口进入古浪县。




午饭在白塔寺遗址附近农家乐吃面条,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饱怎么有力气追长城呢。
白塔寺,始称幻化寺。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公元1247年,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场发生在七百多年前河西走廊上的凉州会盟,在中国波澜起伏的大历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这次关乎和平的会盟让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免遭战火杀戮,而且还结束了藏地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也为此后青藏高原纳入元朝的版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队友Kenny有云,明长城常有,而汉长城不常有。在武威境内,明长城共862.5华里,俯拾皆是。而汉长城只有约376.8华里。
从白塔寺遗址出来,一路向东北方向开,擅于发现文保碑的老顾,虽然带着眼镜,也不妨碍在行驶的车上能看到路旁田地里的文保碑,不过都是明长城,开了大概60公里,终于让我们找到了汉长城凉州段。一打开车门大家飞也似地奔向那断壁残垣,开心的又跳又叫。司机一脸黑人问号,这一破土堆有啥好高兴的?





高昌王和西宁王墓,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沟村。



高昌王碑记载了回纥在甘肃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填补了《元史》和《新元史》的空白,是研究斡栾家族及回纥史、河西走廊多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文物资料。高昌王碑、西宁王碑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回鹘文和汉、蒙文对照的碑刻,对研究回鹘族的起源流派,汉、蒙、回鹘族的关系以及元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到达海藏寺的时候已经五点半,寺庙已关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找管理员,竟然又为我们开了门。
据寺庙内清光绪立的《晋驻灵钧台》碑记在,该寺始建于晋朝,明清重建翻修。据传唐玄奘西行取经路过凉州,接受这里僧俗要求,在海藏寺讲经说法月余。
海藏寺建筑主要包括牌楼、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东西垂花门、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藏经阁,海藏寺最早的主体建筑)







据说,海藏烟柳为海藏古刹的独特景观。每逢旭日高照之时,牌楼东南角上有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凉州八景之一。我们来时已傍晚,无缘看到此壮丽景色。不过各时辰有各自的美,感受一下幽静的西北梵宫也是极好的。
充实的一天行程过后,要大口吃肉补充体力,晚餐来到伊宁东乡手抓餐厅。这家以手抓羊肉和羊脖为特色。




DAY5:早餐(米汤油馓子)-西夏博物馆-武威文庙-大云寺-午餐(三套车)-鸠摩罗什寺-雷台汉墓-武威市博物馆-晚餐(羊肉垫卷子)-张掖甘州宾馆
交通:步行、共享单车。所有景点都在市内,并且隔得不远。
门票:武威文庙30元,大云寺5元,雷台汉墓45元
早餐:米汤油馓子,咸的小米粥泡麻花,不推荐,有点干。
西夏博物馆:为了一块碑建的博物馆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被称作天下绝碑。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

碑文一面为西夏文,碑阴为汉文,楷书。碑文记前凉张天锡始建护国寺塔数有灵验,至西夏天祐民安四年修复因地震而倾斜的塔身之功德。伎乐天的胸部和手腕上均有饰物,吸收了敦煌飞天的艺术特点。碑身刻忍冬纹。文末列修塔功德人员姓名。


其他展品走马观花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看完: 管状铜火炮(世界上最古老)。木缘塔(复制)、金碗、银锭、西夏木板画、西夏泥活字版经文。
武威文庙就在西夏博物馆斜对面。
武威文庙:陇右学宫之冠,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全国三大孔庙之一(曲阜、北京)。始建于明正统,座北向南,由文昌宫、孔庙、儒学院三组建筑群组成。



明伦堂是文庙的文创馆,台面上放着几张西夏文的扇面,我一进去便指着其中一张说,书不夜城。大爷很惊讶,说你认识西夏文字呢?我说,呐,这落款的印章上不是写着汉字吗。大爷见我们对西夏文很感兴趣,把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的拓片拿出来,我们对照着早上在博物馆拍的照片,硬是把天祐民安五年的西夏文字位置找了出来。最后什么也没买,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昨天吃闭门羹的“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藏于文庙内的石刻馆,正在装修,不得而见。
大云寺唐钟,门票5元





逛完大云寺已是中午,共享单车直奔主要经营三套车的北关市场,三套车是武威传统的特色美食。
午餐:武威市蔡记行面三套车。
这跟俄罗斯的三套车可没什么关系啊。“三套车”由凉州饧面、卤肘子肉、茯茶组成。 饧面,当地有写作“行”面。据说,“行”是“饧”的笔误。字典里的解释,“饧”有使面团发软的意思。



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文化和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是西域高僧、翻译鼻祖鸠摩罗什初入内地-演教之处。

鸠摩罗什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翻译学鼻祖。
罗什父亲出身天竺望族,后至龟兹,生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到罽宾、沙勒,遇到莎车国大乘名僧,改学大乘。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将罗什劫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割据凉州,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之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这些最初由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汉语词汇,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位西域高僧通过对语言的卓越理解,将印度佛经化作优美的汉字经典。


罗什寺塔最早建于后凉,塔及寺院在唐代时大力扩展,明、清皆有修葺。 后历遭兵灾人祸,文革期间殿堂被改用;唯罗什舌舍利塔保存完整。历经1600多年,这座寺庙从来没有改过名字。
雷台汉墓:门票45元
或许你没听过这个墓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马踏飞燕,就在写这篇游记的三天前,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有了新的研究突破,认为这只马蹄下的鸟其实是匈奴王冠上的权利象征之鹰,因此这件汉代铜奔马应该改名为“马踏匈奴鹰”。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先按下不表。





墓室内有一口汉代古井,位于雷台东南角,距墓道入口2米处,贯穿了整个夯土层,与墓道相邻,一直修到古墓中。古井深12.8米,是用典型的汉代古薄砖砌成。底部以“人字形”方式砌成,在我国考古中也不多见。据考证这口古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干涸。



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且无耳室。 很快便参观完了,打车前往武威博物馆

王杖制度源于周代“齿杖制度”,以鸠饰杖是由原始先民的鸟图腾崇拜演变而来。从周代的“献鸠养国老”到汉代的“助食养老”, 鸠杖的权杖功能不断弱化,养老寓意逐渐形成。
汉代王杖制度进一步使之法律化、制度化。
1959年在磨嘴子18号墓出土的“王杖十简”,既是我们了解西汉尊老制度的原始依据,更是不可多得的汉隶书法艺术品。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却从未听过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的故事,她是唐朝开国以后第一位下嫁周边少数民族的公主,年仅十八岁的弘化公主,带着唐王朝的使命,远离长安,来到遥远的青海草原,与吐谷浑族首领青海王慕容诺曷钵成婚,和亲后唐与吐谷浑团结融合、百余年和平安定。她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除弘化公主墓志铭之外,在武威南营乡青咀湾,还出土了弘化公主长子青海王慕容忠墓志铭、慕容忠之子辅国王慕容宣昌等九块墓志铭。这些墓志铭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吐谷浑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也对我们研究唐和吐谷浑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


这两只萌萌的独角兽叫獬豸(xièzhì)。古人认为,獬豸是一种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也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故历来被视为司法正义的标志, 即使到了现代,也能看到很多法院门口摆放着独角兽雕像。甘肃省博物馆也有几只。

古代人们将月亮称为蟾宫,咏蟾宫折桂的成语形容考试成功金榜题名。蟾蜍形砚滴暗含蟾宫折桂的美好寓意。

武威博物馆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文物介绍和相关历史知识都有详细介绍。我在一楼逛的起劲,完全忘记二楼还有天梯山石窟的塑像和壁画这回事,撞见老顾和Alma匆匆忙忙往外走,才想起来,于是急忙冲上二楼,而此时离闭馆时间17:00只有十分钟了。




时间还很充裕,回酒店休整片刻,拿行李去晚饭,吃完赶火车去张掖.
羊肉垫卷子是以羊肉、面卷、调味料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属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地方特色小吃,发源于祁连山、焉支山一带,最早起源于甘肃省永昌县的羊羔肉垫面卷。



明天,我们将解锁本次行程最美好的一天,传说中全国仅此一处的国宝“高肉雕泥塑飞天”石窟,且看六个司汤达综合征重度患者如何泪洒金塔寺石窟。☞河西走廊之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