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饭堂
胖阿姨是有“经商头脑”的人。除了会吃,还很会做“吃”的生意。多年前,当机立断拿出靠开出租攒下的所有积蓄,盘下市光小学对面的餐饮店铺,当起了老板。
客人哪里来?她早就“调查”好了!市光小学确实有供应午餐,但口味不理想价格还贵,许多学生都是拿了父母给的零花钱“荡”在外面瞎吃:肯德J、M当劳、必S客、WQ拉面、禾绿sushi…关键是步行一个来回起码耗去40分钟,遇上大冬天和酷暑,就难办了。胖阿姨早年在棉纺厂的食堂待过一段,馒头卷饼、炒饭拌面就没有她不在行的,索性她亲自开店掌勺,让学生们有个固定的吃健康营养餐的地儿!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每个月的餐费相比学校打了个八折,主要天天翻花样不带重复的,孩子们吃得满足高兴,通过口口相传的免费推广,“老带新”的能量超乎所想极速爆棚,短短两个月就引来好多小顾客的下单“订购”!每天中午小屁孩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叽叽喳喳说着笑着,阿姨饭堂一下热闹起来。
若干年间,阿姨饭堂的“小顾客”随时间推移轮换了好几批,但里头每个孩子的名字胖阿姨都记得,都叫得出,他们身上的故事并没有被岁月的潮水冲淡消褪…
Hi,我的最佳孪生“饭友”。
俏俏和巧巧是一对双生儿姊妹。与许多容貌相近的双胞胎不同,她们俩长得完全不像,性格脾气也是天差地别。姐姐俏俏圆敦敦胖乎乎话很少比较静,妹妹巧巧瘦瘦高高活泼闹腾地很。一到阿姨饭堂,巧巧都要热情地抱抱亲爱的胖阿姨,阿姨烧什么她都夸上天,俏俏呢则是躲在妹妹身后害羞地笑,轻轻唤声“阿姨好”后赶紧落座,而且都是寻着固定座位,绝不轻易改变。起初胖阿姨觉得俩姐妹胃口挺好,每次给盛的最后都是以“光盘”收尾,时间久了才发现其中的奥秘!番茄炒蛋,孩子们大多都喜欢的,偏偏俏俏只吃鸡蛋不要番茄,巧巧只吃番茄不要鸡蛋;土豆炖牛肉,最最下饭的拿手菜,偏偏俏俏只吃土豆不要牛肉,巧巧只吃牛肉不要土豆;营养菜西蓝花炒胡萝卜,偏偏俏俏只吃西蓝花不要胡萝卜,巧巧只吃胡萝卜不要西蓝花…这样的有趣巧合不胜枚举,双胞胎能做到这般默契互补的,应该也不多吧?
尽管,胖阿姨是不赞成小朋友挑食的。
灭霸君拜倒在胖阿姨“围裙”下。
沈筱君在班里有个绰号:灭霸君!破坏力有多强晓得了吧?即使连吃饭也不消停。一进门,就哇啦哇啦唱起山歌来“饿死了呀~饿死了呀!”胖阿姨知道他喜欢吃茄汁肉丸拌饭,总会多舀点汤汁在碗里,他对胖阿姨是有点毕恭毕敬的,她可比家里的钟点工阿姨厨艺强多了。跟他一道的是文气胆小的孟炎辉,小男孩白白净净的着实乖巧,自然要被黑黝黝的灭霸君欺侮。有阵子学校里流行整人玩具:橡皮蟑螂、怪兽牙套、弹指火柴盒等等,沈筱君觅到了新花样肯定不愿错过“机会”。孟炎辉午饭正吃得香,他悄悄从兜里掏出橡皮蟑螂往饭里一丢,吓得小辉当场从座位上弹起,摔了个后脑着地,幸亏没惹出大乱子,但沈筱君被胖阿姨狠狠教训了一顿!
先是单臂一把拎起扔到墙壁角落,随后利落地到账台把饭钱算一算退还给了他。
“你走吧,以后不要来吃饭了。我这里不收你。”胖阿姨常是笑嘻嘻的模样,和蔼可亲,老少扳面孔额,么想到真生起气来威严十足、吓人倒怪。
“阿姨,我…我以后不会了…”
不等他讲完,胖阿姨“啪”地一声拍案而起:“我最看不惯别人欺负老实人了!叫我看啊,坍台!老面皮懂伐?!有本事去抓坏人呀。”
被震慑到的,不止灭霸君,还有在场的好几个小饭友。大家低着头默默吃饭,但心里是为胖阿姨拍手叫好的!其实,在胖阿姨的心里,是有点心疼沈筱君的。父母常年外派在外地工作,爷奶年纪也都大了,平时日常起居全靠钟点工阿姨打点,听同学说,就连家长会也是阿姨代为出席,想必他的“越轨行为”少不了是“别有意图”的,归根结底有其原因有其不幸。
第二天,沈筱君如常到此,就是一直在门外徘徊不进去,脚下踢着石子,胖阿姨装作没看见,照常盛饭端汤招呼大家,和乐融融。下午,胖阿姨抽空跑了趟学校给没吃午饭的他送便当,沈筱君打开一看:茄汁肉丸、虾仁炒蛋、干煸四季豆、冬瓜小排汤,都是他爱吃的,而且呀肉丸汤汁特别多,都浇在了白米饭上!灭霸大口大口地吃着,倒是很有灭霸的样子。
之后,沈筱君还是会同孟炎辉一起来,不同的是,他不给加“蟑螂”改为加鸡腿了。
爱吃鱼却不会吃鱼的“娃娃余”。
余佳佳天生一张讨喜的“娃娃脸”,皮肤白皙眉眼弯弯,一对小梨涡笑起来格外甜美动人,耳边垂着两条自然卷发辫,时下流行说法:萌萌哒~叫人忍不住想在脸上亲一口!(仅限同性哈)胖阿姨交关欢喜她。为什么?同为“圆脸族”呗~在店里,她被胖阿姨亲切地唤作“娃娃余”。
这条“娃娃余”尤其不上道,专吃鱼,从清蒸带鱼、红烧鲳鱼、糖醋鲤鱼到干煎小黄鱼、剁椒鱼头乃至鲫鱼豆腐汤,细细算来就没有她不爱的。胖阿姨略微有些偏心的,总给她夹骨头少、肉头厚的部位,一方面她是真心爱吃鱼,另一方面她是真心不会吃鱼…但凡到吃鱼的日子,店里总要传来几声干呕,不屑说定是“娃娃余”又被鱼刺卡了。先前以为是她习惯不好,常边吃饭边讲话,要么就是把鱼汤倒进饭里混着吃导致误吞鱼刺,后来发现即便是安静地专注地吃鱼,一样存在卡鱼刺的环节,回回必中,简直比算命的还要准。
虽然胖阿姨会像打预防针一样事先关照几句“慢点,当心点”,可似乎不怎么管用,该要来的怎么也逃不掉。基础应急措施基本上全部尝试到位了:喝醋、吞白米饭团、拍背,甚至倒立也用上了,堪比惊魂剧上演,让“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胖阿姨也是紧张得满头满手汗。
“救援”成功也就罢了,最怕遇到无法破解的时候,才叫真真“急煞人”。有回情况尤为紧急,“娃娃余”被鱼刺卡得小脸时红时白,干呕外加头晕,胖阿姨见势不妙果断打车送去最近的医院,医生从其喉处钳出一根足有4公分长的鱼刺,再晚点据说可能会引发炎症,后果严重。
往后针对“娃娃余”的饭菜,胖阿姨多了一道工序:挑鱼刺。
“董小开”和他的神秘空袋子。
在阿姨饭堂包饭的小家伙里,有食欲旺盛的也有个别“小鸟胃”的,有啥都往嘴里塞的也有嘴刁的“精细派”。胖阿姨心大却也细,他们各自的偏好和习惯皆烂熟,饭量大的就多盛些米饭不碍事,饭量小的米饭少些加个自制迷你蛋糕倒也妥帖合口味,总之难不倒她。唯独那个“董小开”有点谜,看不太透。之所以叫他“董小开”,是因为男孩家里是做知名连锁眼镜店生意的,家底丰厚人也斯文清高,平时不太和同学谈天说地,大部分时候自顾自吃饭,要么家里规矩大,食不言寝不语?为了公平公正对待,胖阿姨当面只管叫全名董颖炯,偶尔开玩笑称呼“小四眼”,他也不咸不淡,抿着嘴不言语。
“董小开”吃饭不见投入,吃完收集骨头来得额扎劲!鸡腿鸭腿大排骨,但凡是肉骨头,他都仔仔细细地统统捡到随身携带的其中一只空袋子里去,另外一只则装些泡了汤的软米饭,和他同桌就餐的小美女胡蝶通常吃完了就走人,桌上堆的骨头他一并收进,那认真地样子恐怕要胜过温功课。
胖阿姨年纪是不小了,好奇心反倒逐渐大起来,目睹几次之后决心一探究竟。谨慎地跟了“董小开”一路,来到前方拐角处狭窄的巷子内,好几只流浪猫和流浪狗在那儿游走,见了“董小开”像看到亲人一般忽地娇嗔起来。骨头和汤饭熟练地在地上摆放好,静静地蹲着,瞅它们分食吃完,面带笑意心满意足地离开。原来如此。
晚上,胖阿姨带着盛好伙食的瓷碗“送爱心送温暖”,恰巧又遇上。起先他愣了愣,之后又是腼腆地笑笑,不言语。默默地喂完,一大一小两个背影并肩同行,渐渐消失于夜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或同时或分开地践行着自愿“喂养”的义务,谁也没有对外泄露半点“机密”,所有的信任和默契全在一声声“阿姨好”和“阿姨再见”里。
一顿16只的海量“馄饨哥”。
讲到吴一帆,胖阿姨真是要捂着嘴偷笑。则小鬼头人么矮了一咄咄,吃起荠菜大馄饨来绝对是埋头苦干,六亲不认。当时在饭堂里,也不是天天吃米饭的,胖阿姨会穿插些水饺、馄饨、面条、包子之类的面点,还别说,真有贪这一口的,比如吴一帆。
“阿姨,什么时候吃荠菜大馄饨?”来自他的灵魂拷问,胖阿姨哭笑不得。前天不是刚刚才吃过嘛?小孩子家家“失忆症”倒是提前不少。上海人普遍喜爱大馄饨本无可厚非,但到了小吴同学这种执着劲头,就有点走火入魔了。
无需阿姨讲,只要是进门闻到了麻油香,他就知道属于自个儿的欢庆日到了。
“阿姨,不够还可以添吗?”
“可以可以。”
原先胖阿姨当他小孩玩笑话,才三年级的娃何况是个总也不长个头的小不点儿,能多大胃口?8只到头了不起。急吼吼香喷喷将8只滑进肚里,立马跑到灶头边跟胖阿姨撒娇甜嘴:“实在是太太太好吃了!阿姨,再给我加2只吧!”
噢哟~还小看他了。有人欣赏自己的手艺,胖阿姨终归还是开心的。遇到识货朋友了。当年谁不夸她牛玉珍的荠菜大馄饨全棉纺厂一只鼎?!就这样来来回回,一顿中饭他前后添了四回,一回2只,总共加起来吃了16只。普通成年男性也就这个水平吧?他,最多1米30的个头,打了个平手,胖阿姨吃惊地半天闭不拢嘴。
之后但凡是吃荠菜大馄饨的日子,吴老弟都是正常水平发挥,从来不露怯不失手,有次遇到他妈妈,胖阿姨还拿这件事打趣。
“他以前最喜欢吃外婆包的荠菜大馄饨了。现在外婆不在了,他说吃到胖阿姨的荠菜大馄饨,感觉好像又吃到了从前外婆的味道。”
胖阿姨很少流眼泪,但那次,没能忍住。想到她一直惦记的水铺蛋桂花酒酿圆子,不也是妈妈的味道么…
绞尽脑汁为回民开的“小灶”。
做肉菜,胖阿姨是得心应手的,一来自己本就喜欢吃,再来可以多创造些品类花样,什么红烧肉煮虎皮蛋、青椒炒肉丝、花菜烩肉片、肉糜炖蛋、糖醋排骨、茄汁排条之类的,孩子们样样食得鲜食得欢,捧场的不得了。但遇上不能吃猪肉的“小回民”,也是犯难需好好斟酌思量一番的。小灶定规是要开起来的,总不好因为嫌麻烦就把客人拒之门外咯,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说老板不好做。
“小回民”指的就是丹映齐。光名字就够别致的。他和胖阿姨讲平时家里牛肉羊肉吃得多些,偶尔爷奶还做馕,很有嚼劲味道好极了。胖阿姨对于挑战从不惧怕,开小灶担“压力”的同时,还向二位老长辈学了一手做馕的本事!这下,大家伙都有口福了,尝鲜谁不喜欢?尤其孩子们。第一次见馕,七嘴八舌研究了老半天,真的吃进嘴里也就过了稀奇劲儿,该吃吃该喝喝,喜恶各占一半。
扯远了。再回头说说开小灶的事。真要说有多繁复吧也不是,无非是青椒炒肉丝的时候猪肉改换成牛肉,别人吃葱烤大排的时候给丹丹来点红烧羊腿,量少些反而味道更浓些,胖阿姨顺势跟着一道品,竟然也体味到了羊肉的好!
丹丹的爸妈厚道心善,知道给胖阿姨或多或少添了麻烦,所以逢年过节总从老家捎上挺多新鲜的羊肉和蔬菜专程送来,也好让别的小食客“沾沾光”感受来自草原的纯正原味。
自从丹丹转学离开后,胖阿姨失落后悔了好一阵:烤羊肉串和烤羊腰当时怎么就没想着要去学!!
来自徒儿的“归家”暖心甜点。
可别小瞧了这帮“机灵鬼”,会吃懂吃的不在少数,会自己亲自“下厨”的高手也有呢!菲菲算里头顶出挑的。她是正宗“小鸟胃”,饭巴拉没几口就说饱了,绝对“进食困难户”,当初来饭堂陪同考察的奶奶就和胖阿姨“诉苦”:“阿拉菲菲啥都好就是有点娇气,吃饭要人哄,噢哟,撒度得很。”经胖阿姨悉心观察研究,她并非是要人哄,而是真的不爱吃米饭,这类的孩子也是有的,或钟意面食多点或偏食肉食菜多点,菲菲她呢对甜食颇为热衷。胖阿姨给她盛的米饭比别人少一半,毕竟吃不完倒了也是浪费嘛!但会亲手弄点中式传统点心如赤豆糕、糯米青团或者西式甜点提拉米苏、香蕉派来平衡下,小姑娘对着米饭愁眉苦脸,一看到糕点立马两眼放光胃口大开。不仅吃得香还要问胖阿姨讨“偏方”求教,被婉拒后仍不死心,几趟放学后在店里追着阿姨屁股后面要现学,如此热情上头的“徒弟”,胖阿姨不得不收。
活脱脱的点心达人,天赋甚好。上回几次课,成果就非常惊人了。蛋黄酥、牛轧糖、香芋派、马卡龙、蓝莓巧克力月饼…东方西方融会贯通,尽在掌握。添了份偶然间形成的“师徒关系”,情谊又不比寻常了。许多升学了的“食客”走了也就走了,但菲菲还是会回来店里找胖阿姨,或者聊聊境况或者探探有无新的点心食谱好跟着学做当季新品。每次来绝不空手,自制的葡式蛋挞、芝士蛋糕、花生球、黄油饼干,不光好吃包装也讲究,胖阿姨嘴里讲着“噶客气做啥?以后来不要带东西”,但趟趟吃个精光,其实她和菲菲一个样,标准的“甜食控”啦~喏,这个月体重又上去了呀!
如今,过往的“烟火气”早已不再升腾。原先的阿姨饭堂随着动迁工程踪影全无。就连市光小学也不复存在。胖阿姨老了,也觉着累了,闲下来的日子里,最常想起的便是那些个与孩子们一起的时光,除了美好仍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