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哲学
如何理解哲学呢?这关系到对哲学的定义,关系到如何理解哲学之为何物。
学习哲学史的时候,老师总会问我们一个问题:哲学是什么。进而,又会告诉我们,在哲学史上,有很多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哲学的定义,因此,哲学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的。学完了哲学史,我们还是不懂得究竟什么是哲学。
而且,哲学系的学生在毕业时要写一篇关于哲学的论文,有的同学写的论文会被讥讽为“没有哲学味道的哲学系的论文”。于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这样一个疑问,就是什么是“有哲学味道的哲学系的论文”呢?哲学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能闻到吗?或者说,我可以创造这样一种味道呢?这样的问题,会被人讥笑为“读哲学这么几年,连哲学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回到老问题:哲学是什么。老师告诉我们,哲学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然后别人又反问我们哲学是什么,于是乎,我们一头雾水,满是浆糊。
有的人就说,哲学是什么,这问题简单,回到古希腊,回答德国古典哲学就是了嘛!这不是在说学哲学史吗?这不是在说只有我们去与死人对话才能理解哲学是什么吗?仿佛从来没有人给我们说,我们应该与今人,与这个时代对话。
悖论的是,恰恰只有与这个时代对话才能产生对哲学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东西才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论文。但是,我们却不断地要求只能去与死人对话,只有在与死人的此地的对话中的文字才是具有哲学味道的,哲学味道仿佛就是死尸的腐朽味道,难不成,我们身上具有死尸的腐朽味道?
还是孙正聿先生说的对啊,把哲学定位为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构成对思想的基本信念、基本逻辑、基本方式、基本观念和哲学理念的前提批判。不是一味地让人去与死人对话,而是更多的是在与这个时代对话。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