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何学习》二三想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APP自动跳转进度,才发现我已经阅读了该书40%的内容,却对书的内容完全没有印象,也许当时只是囫囵乱看,脑子都不带,遂跳到首页重新读起。这次看得比较仔细,将我认为的重点内容勾画了不少,可是读着读着突然发现一个容易有歧义的部分,我反复看了三遍才明白过来。
想到这是本外国作者写的书,我没有看过原文(也看不懂),只能猜测这个歧义的部分应该是由于翻译“功底”不行而造成的表意不清。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理解能力不行,但一本书把话说明白、便于读者理解不是基本吗。是以我不太爱读外文作品。
读外文作品,因看不懂原著而需要看译本,可从译本里读到的东西,却是经过加工的。首先译者的水平,如语言功底是否扎实、内容理解精神领会是否出现偏差等,决定了读译本的体验如何;其次译者无论有意无意都会在翻译的内容里加入自己对这世界(这部作品)的理解,但那却不一定是我想要从中领会的。“翻译”文学作品,说是基于原著的二次创作也不为过。
由此,忽然想到,我的性格会不会过分吹毛求疵,容易因小失大?毕竟翻译问题只是一点瑕疵, 因此就放弃阅读外文作品,相当于自动放弃了一片宝藏森林,也难保不是我在为自己偷懒找借口,或是过分放大缺点以及对有可能出现缺陷的焦虑让我因噎废食。因害怕凋零而拒绝开始,挺傻的,改改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