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
终于有时间写点东西出来。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记录下来的人类历史中几个经典的人物或者“经典镜头”,从目录上来看应该算是典型的西方视角,很多叙述也是基于此展开。
第一节 不朽的逃亡者(12.1)
第一节不朽的逃亡者,讲的就是西班牙人如何发现“新大陆”。我一直觉得新大陆这个词十分的“西方视角”,新和旧的定义,从他们有没有发现有没有看到展开,其中意味细细咀嚼还是略微那什么的。
第一节最耐人寻思的一个情节,是西班牙人在前往新的一片大海的路上,遇到土著,便残忍的杀害了这帮原始居民,用包括狼狗咬死这种方式虐杀了手无寸铁的俘虏,作者评价主人公“在名垂千古的前一天晚上,他骇人听闻的残暴玷污了他的荣誉”。
这是第一个让我很有思考的点。“西班牙人以基督徒才有的虔诚和信仰相信上帝,又以上帝的名义做出历史上最卑鄙无耻的非人勾当”,近代以来我们了解到的西方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如此,但是这种矛盾的双重面,不仅仅体现在过去,也不仅仅存在于西方,甚至不仅仅存在于国家这么大的层面。
据说日本最近准备把核废水排入到太平洋,如果这样放射性废水会随着海水流遍全球,有人戏谑“日本人会一边排废水一边弯腰鞠躬向全人类说私密马赛”,这种重小礼而轻大义的行为,在很多人很多民族都有体现。
第二个是关于金本位的思考,这里的“金本位”并不是金融意义上的,而是说从古至今很多人将获取财富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将财富的多少作为成功与地位的衡量标准。欧洲所有向外探索的根本动力,是源于对黄金的向往,对财富的渴求。
现代社会在这样的风气下,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不再是人从事职业的导向,大量的人员或自愿或被动地流向“能赚钱”的工作中,在更高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还是值得忧心的。
第二节 拜占庭的陷落(12.2)
一场宏大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上周实验室来了一个四吨多重的仪器,七八个壮汉用了叉车撬棍等各种各样的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一下午时间才把它移动了几十米距离。
然而在几千年前,为了攻打一座古城,为了消灭一个国家,居然有人可以花无数的金钱与时间,造出几十吨重的武器,翻山越岭运输半个大陆到另一个国家;又可以在陆地上推着船翻山越岭,奇袭守军。
人的意志力真是无穷无尽,尤其是涉及到金银财宝与荣誉名声时。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就像某些人对战争的渴求一样强烈,在战争中,人们不仅可以追求荣誉,追求功绩,还可以释放内心的兽性,大肆杀戮劫掠,这也是为什么攻坚战总攻前夕,统军者常常许诺:破城之后,允许所有士兵自由劫掠杀戮三天三夜。
失败者的失败,是偶然,也是必然。没有那扇碰巧没关上的门,也会有另外偶然的因素,真正让拜占庭陷落的,是一个古老帝国对自己衰落的无可奈何,是一个文明中,把内斗看的比共同抗击同样的敌人更重要引起的。
第三节 亨德尔的复活
死去活来之际,谁能解救一个痛苦的灵魂?是文学,是音乐,是艺术,是上帝也是自己。
第五节 拿破仑在滑铁卢
就像攻占拜占庭的时候,一扇小门决定了胜负,在滑铁卢,拿破仑的命运被一个小小的平庸的人物掌握在手中。
有时候会感觉历史与命运就像河流,在向前流动的过程中,会有拿破仑凯撒这样的惊天人物如同一朵浪花昙花一现,但当河流撞到了礁石时,会卷起河底的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让他在令人瞩目的地方决定历史的走向,历史和命运既是公平的,也是戏谑的。
从个人来讲,优柔寡断的人,对于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会很好的完成,但如果要自己做判断,自己去想如果去做,会很难
第七节 黄金国的发现
有个成语叫做法不责众。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做得对而绝大多数人做错的时候,舆论惩罚的不是做错的多数人而是做对的少数人。
就像那个著名的问题,火车行驶过来,是让它走正确轨道,伤害七个调皮的小孩,还是走错误的轨道,伤害那一个守规矩的小孩?
第九节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
“人们一旦从真诚的欢欣鼓舞中清醒过来,看到他们寄予莫大希望的人使他们失望,是很难原谅他的。”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凡事要么一直做得好,要么一直做的差。若是前期做好而后期出了偏差,那么受到的谴责比没做还要严格。比较著名的案例经常发生在科学领域与体育领域中,中国的刘翔,郎平都曾受到过这样的质疑。
“倘若人类能世世代代团结和睦,不再为破坏这种伟大团结的致命妄想所迷惑而不断采用赋予他们战胜自然的那些手段毁灭自己,那将是何等美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