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害怕的也许是自己 我们逃避的也许是真相 - 《小岛惊魂The Others》观后感
其实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小岛惊魂》一直有出过在眼前,我一直很抵触看这部佳作,甚至现在也不愿意在文字中提及这个中文名。从故事发展来看,它讲述的是亡灵的故事,“魂”是主体,而不是“岛”,因此在命名上,我是非常不赞同这个idea的。
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是女主在忘却自己已离开人世后与她两个亡灵孩子一起生活在小岛大宅的故事。前期用了恐怖的描绘手法让观影者误以为大宅闹鬼,但其实到最后揭露,真正成为大宅鬼魂的其实是他们自己,而他们口中的“the others“其实是现下住进大宅中的住户。因此我认为原名《The Others》精美绝妙的将影片内涵埋下了伏笔,在故事结尾将真相爆出,直击观影者心智。

其实从情感角度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是很出彩的主题,无非是关于母爱、家庭、及战争。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在01年便能将故事悬念讲述地如此引人深思,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件事,这种故事情节上的转折,即便放到许多现今的电影中也无法体现地这么恰到好处。
看完电影后,我总有一种习惯就是去看看影评,每次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思考点。例如,如果把这部片子从“揭露战争所带来的创伤”的角度为出发点,那它无疑是一个牛逼的作品。故事的背景设立二战期间,尽管这段历史给了世界相当沉痛的打击,但是此题材却为影视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突破口。

关于纳粹的作品大家一定不陌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二战文化背景算是影视文化的一大助推器。可《The Others》与这些批判纳粹的电影作品不同,第一是因为它以“惊悚、恐怖“的电影主题进行故事呈现,第二便是以一个家庭故事的角度来侧面凸显出纳粹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巨大伤害。而对于纳粹党的强烈斥责也在电影的最后用最简单的方式、最精简的时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女主一家早已成为鬼魂,女主丈夫死于二战,她接受不了独活,便用枕头憋死了两个孩子,自己最终自杀。故事结局所体现的情感是典型的,但是呈现方式却是一流的。而电影最妙的一处是在电影中插入了许多让观影者“怀疑”的情节,激发观影者对于“女主是否是鬼魂“产生越来越浓的质疑。电影精妙的利用观影者的好奇心,将观影者一步步引入”坑“,在最后时刻进行心智爆破。
看完《The Others》最让我感到惊讶的一点是,尽管在鬼片当中,他对人与鬼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不一样的呈现。刻板印象来说,鬼是人心中所惧怕的东西,人对鬼保持敬畏心情,天经地义。而在这部电影中,人与鬼的关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萌,在最后女主妈妈在卧室中看到一群她以为是鬼的人,结果画面一转变,以卧室中人们的视角来看,女主妈妈所撕碎的纸在空中飘舞的场景中,却没有女主的样子,真相受到了揭露。
主角人美,情节环环相扣,耐人寻味。老土的古宅主题,强大的呈现方式,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蕴意…构建成了这部经典。致敬历史,致敬影视,致敬让我一直爱不释手的恐怖片。
这部片用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人与鬼魂之间的关系,人也许害怕的就是自己,而逃避的也许就是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