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
【挪】托尔.海尔达尔 著,朱启平 译
法律出版社
评分:三星半
读起来像一部虚构小说,但它是真实记录——一个人类学家为了支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而进行的一场航海探险,虽然他的观点(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南美洲)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从主人公出发的动机,即证明自身学术观点,就有点不靠谱,在空荡荡的太平洋上漂流几个月,还是靠木筏,这靠谱吗?!原定计划就是木筏上要有六人,但在筹备过程中还真的就先后冒出来五个吹拉弹唱、斧钺刀叉什么都会的彪形大汉,造船的有了,做饭的有了,发无线电的有了,让主人公没什么纠结的就拉起一支队伍。更离谱的是,美国、挪威、秘鲁等国军方还提供物资支持,妥妥的小说男主角人设。不管多么不被看好,木筏还是开启了自己的大洋漂流之旅,本书接下来的部分,更是引人入胜。“因为缺少陆地输送的有机物质,大洋的中部是一片荒漠”我从前是这么以为的,但,看看这些环球旅行者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大鱼大虾小螃蟹小乌贼自发自动的跳上筏子,海豚、鲨鱼、鲸鱼、鲔鱼。。。俯拾即是,吃都吃不完,直接当宠物养着,筏板下面长满了海草和蛤蜊,寄居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这趟旅行发生在1947年,我深深的怀疑,是因为人类近五十年的急功近利,把当年那片海洋给糟蹋没了,我们再也不能领略到鱼群里三层外三层的景象。
人类是最高等生物,他们对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很重视,所以这趟寻根之旅受到各国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也被波利尼西亚人民真诚的欢迎。随着人类学发展,作者的学术理论被证明是错的,但是《孤筏重洋》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却流传,科学是冷静的,但文学更坚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