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在感情上做一个自信的人?
总有些人,在生活上是个巨人,却在爱情里是个矮子。
不能投入感情,一旦投入感情,必定委曲求全,必定患得患失,必定逐渐放低姿态退让容忍
但往往,在他爱得如火如荼感情达到巅峰的时刻,伴侣却会对这种生活感到腻烦,变得敷衍甚至不忠。
他越卑微,越得不到尊重;越寻求被爱,越得不到爱。
感情中的不自信,如果不被及时更正,最终走向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你为什么总是在感情中呈现出“低自尊”?
两人刚在一起时,双方的投入都恰如其分,感受到的多数是满足感;
但随着时间,你会增加自己的投入,甚至以牺牲自己来弥补对方,对方的地位会变得更高;于此相对的,你对感情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需求。曾经一句情话能满足你,如今同样的一句话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需要细节的完美,需要对方时刻的关注,需要他回馈给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投入和专注,导致个人需求的增加——而你为了自身需求被满足,则会想方设法去“讨求”这个结果。
讨求的过程,就是低自尊的开始。
于是你会:
1、恐惧被抛弃
你永远都在恐惧被抛弃,但对方却从来没恐惧被你抛弃。
双方仿佛达成的共识是:只要对方不离开,两人就会相安无事。
当这种模式成为默契,就已经证明你处在关系低位了。你是一个被动者的角色,所作所为都在留住对方,需求对方,而不是你来我往的共同经营。
2、计较自己的付出
爱得多的人已经爱得无私吗?恰恰相反,很多爱得越多的人,反而会比正常人更加计较自己的付出。
本质上,你不是在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而是计较对方回报多少。你过分敏感和机警,唯恐对方的少回报或不回报代表了他不爱你,代表了双方关系的结束前兆。
于是,你在做出付出时,会格外留意对方是否也愿意同样爱你,这种留意会衍生出判断标准,时刻提醒你对方的所作所为是好是坏。
3、无法接受感情中不好的一面
你的承受能力会下降。曾经两人有矛盾,你还会理智在线,妥善处理;
但当你处在感情低位,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就更加需要对方给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来证实对方的爱没有变质。
你要对方给你完美的结果,完美的爱情。如若不然,你宁可选择以“分手”的名义来胁迫对方。
4、百般讨好
也许从态度上很难辨认,你倒是不会点头哈腰,楚楚可怜。但你做的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迎合对方。
比如,逐渐变成对方喜欢的类型,刻意回避对方身上出现的问题,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用对方的方式评判事物等等。
利用毫无底线的讨好,试图获取对方的好感。
5、放大对方的优点,无视自己的长处
感情中还有一种低自尊,叫做“自我贬低”。
你会刻意放大对方的优点带来的光环,却对自己的优点采取无视态度。这种不公平的评判流程,会令你愈加哄抬对方,觉得双方的客观价值相差悬殊,从而更用力地讨好、卑微。
总地来说,你之所以在感情中感觉到自卑。不是因为你真的差——恋爱是两情相悦的开始,双方的真实价值大概率相差无几。
而是你的需求太多、反馈太少,加上为之解释的消极自我暗示,导致你的自卑。
所以,想在感情中站起来,首要任务是:减少多余的需求。
二、如何提升自己在感情中的自信?
1、减少多余的需求
多余的需求,可定义为“可自我解决的需求”。
比如,你想让对方每天削苹果给你吃。一两天尚可,但次数一多,对方会选择拒绝。也就是类似这种流程,才会一再挫败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怀疑感情。
在感情中有很多需求,其实都是不必要的。当然,偶尔不必要的需求是种情调,就像偶尔的作一作反而会促进双方关系。但仅限于作为偶尔的情调使用,无法构成长期稳定关系的组成要素。
所以,真正需要对方时,再去高质量地需求;而不是时时刻刻在大事小情上都去需求。
2、提升自身客观价值
客观价值的提升,是个慢功夫。
所以给你一针麻醉剂:学习或工作,能很好地缓解由“价值低”带来的焦虑感。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觉得对方比你成功比你优秀,而你一时半会儿还无法一蹴而就。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学习、工作、健身”此类对个人发展有利的举动,而不是“打游戏刷抖音”。
让自己的头脑感受到正向激励,会有效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3、相信自己在感情中的重要性,切勿让自己身居被动
首先,你得先有个清晰的认知:既然对方愿意跟你在一起,说明你身上存在足够吸引他的魅力。
有了这点认知,就不要总是想法设法证明对方爱你与否。
与其证明感情,不如去维护感情,因为后者才是你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
而不是在一次一次的质问和怀疑、自我折磨和折磨对方中,消耗彼此的信任和耐心——多数爱情就是这样消耗殆尽的。
提升自信的前提,是你要相信自己本就不差劲。
对方也会像你一样患得患失,也会像你一样焦虑不安,也会被你吸引得丢了魂魄。
你们完全平等。但当你赤裸裸地将对方推上圣坛,仿佛在证明“我比你更差,所以我自卑;我爱得更多,所以我讨好”,那对方也会顺势而下,反而放松自己的警惕,觉得自己完全吃定你了。
——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 ,深刻如此
推荐阅读:
《挽回爱情,教你怎么挽回前任》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年纪不轻,懂点道理,有些阅历,愿意分享我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