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 双十一背后的心理学
科普文 双十一背后的心理学 2020的双十一马上就到了,大家今年是否也要熬夜剁手呢。 从2009年双十一销售额0.5亿人民币 到2016年,,双十一全天的交易金额到达1207亿人民币,首次突破千亿 2017年1682亿人民币 2018年2135亿元,突破两千万亿人民币 再到2019年双十一销售额是2684亿人民币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今年的双十一可能会突破3000亿人民币。 随着消费额的不断提高,双十一的玩法也是越来越丰富多样,每一年淘宝和支付宝都会退出许多新的玩法,盖楼,高铁,撸猫,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却又连连吐槽。 2020年的双十一狂欢节,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甚至今年变成了两次活动从10.21号开始,各大电商平台,就争相推出了今年的促销规则,相关内容也迅速登上热搜。许多新的词汇也应运而生,尾款人,打工人,李姓消费,琦困无比。 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 价格先涨后降,真真假假看不清,各种套路让人抓狂。 是否满减,哪种满减,可否叠加,各种隐藏优惠券,考验着消费者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计算能力? 但即使吐槽千千万,十一人们为何依旧发出了“真香”的声音! 为什么?一个不一定能省钱、还容易买到残次品、快递又贵又慢、优惠费时费力费脑的双十一,却能让那么多人熬夜花钱。 接下来将为你介绍,是什么心理学现象造成了双十一的剁手盛况。 一、事件图式——双十一就要买买买 又称为“脚本”,对特定情境下被期待会发生的一系列亊件或行动的顺序。随着双十一十年的影响,双十一已经演变成购物和优惠的代名词,一提到双十一最先想到的就是买东西,仿佛如果这一天没有买东西,都对不起双十一的盛况。 二、锚定启发式———便宜省钱 锚定启发式则是指,人们在做数量判断的时候偏向初始数值(或锚点)的倾向,人们在对某物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认知偏见,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过分依赖之前被提供的信息碎片。 在双十一,各种打折优惠层出不穷,但是不少商家会玩一手“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实际上卖给你的并不便宜多少,就是利用“锚定效应”来促销。商家通常都会给商品打出好几个个价格:原价和折扣价,满减之后的价格,原价就是锚,让人感觉折扣之后价钱十分便宜,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兴奋心理。 三、从众心理——我也需要?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反映在双十一的全民狂欢中,是群体盲动的无集识,人们乐于在双十一中屈从消费,盲目攀比,享受从个体购物到集体竞争的双重刺激。本来并没有想买的东西,但是由于身边氛围的影响,就会开始想自己是不是也要买点什么。 四、稀缺效应——优惠只限今天 基于稀缺的技巧,最后期限技术:亊物越稀缺,越难获得,或是在“清仓促销”中出现, 它就越容易售罄。 “欲擒故纵”策略:显示出难以获得的同时,暗示有更多的竞争者,会有力地促使他人答应。 每年双十一,电商平台都会出现【促销清仓】【3折起售】【仅此一天】【最后100件】等字样,去诱导每个想要双十一省钱的人深夜拼网速抢货,这正是商家促成的一种“饥饿营销”,利用的就是心理学上的稀缺效应。 货物越少、越不容易得到,它的价值就会越高、它的吸引力就会越大。我们疯狂地抢,就怕买不到,就算东西用不上,也要抢来囤着。而且双十一秒杀竞争机制还会给人一种兴奋感,促使买家之间的竞购行为。 五、狄德罗效应—我应该拥有更多 狄德罗效应,是由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发现。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双十一买了化妆品买鞋子,买了鞋子买衣服,买了衣服买食物,你管住自己的手了吗?拥有越多,就越来越不能得到满足。就这样,我们经常可能为了满足感而购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商家们都喜欢搭配着卖,喜欢设置产品关联推荐,淘宝页面永远会根据你的浏览去给你推荐更多的东西,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狄德罗”。 六、沉没成本——加油尾款人 人们在做决策时,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还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这一概念可是重头戏,因为它很好地解释了双十一“交定金”。 当我们为某件商品支出了定金,那么这笔定金,就成了不可收回的沉没成本。
这个选项,你勾了多少次? 即使你变得犹豫和后悔。但这笔不大不小的沉没成本,会促使你变得不理性,无法舍弃它。这个时候,还夹杂了另一个概念:损失厌恶。它指的人们面对一定比例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最后想问一句,尾款人,你准备好了吗? 看了以上六种心理现象,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双十一这么火爆,根本原因是促销者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是生活是必须的,双十一为了省钱也可以理解,但我们需要牢记:量入为出,适度种草,适度消费。不要让理性消费,变成李姓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