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读书会 - chap22 依恋和性交配:不同动机系统的联合运作
读书会活动汇总 https://www.douban.com/note/779949295/
书目是这本: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98091/
本章原文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557365
本书由 @虾米米(https://www.zhihu.com/people/singerteeth) 负责,使用了 DeepL(https://www.deepl.com/translator) 翻译并校对。
第二十二章 依恋和性交配:不同动机系统的联合运作
Gurit e. birnbaum
性是许多成人依恋关系的一个基本方面。然而,性冲动和情感依恋,并不一定就会影响性生活。 例如,性行为往往发生在浪漫关系之外(如一夜情、短期的婚外交配),因此,它们可能没有感情联系,并被用于与关系无关的原因(如身体上的满足、自我增强、缓解压力)。此外,成年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并不总是包含性欲或性行为,如长期伴侣之间已经失去了对对方的性欲,停止了性生活,但仍然深深地依恋着对方。这些例子与性交配和依恋由不同的动机系统支配的观点相一致;也就是说,性欲和性爱结合的基础过程在功能上是不同的(分别是为生殖行为、保持与照顾者的亲近而产生动机;Bowlby,1982;Diamond,2003;Fisher,1998;Fisher,Aron,Mashek,Li,& Brown,2002)。 然而,性系统和依恋系统的共同参与是正在进行的浪漫关系的典型特征,在这种关系中,亲密者既是依恋者,又是性伙伴(Birnbaum,2010;Hazan & Zeifman,1994)。因此,在浪漫关系的背景下,性和依恋系统会互相影响,共同运作,从而影响关系的质量和寿命(Birnbaum, 2010, 2014)。 在本章中,我回顾了已发表的证据,指出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互惠关系。首先,我概述了依恋倾向对青春期和成年期性互动评价的贡献,以及对我们了解性-关系联系的贡献。在此过程中,我讨论了在关系威胁的情况下,性系统对依恋过程的从属地位。然后,我考虑了相反的因果方向,重点讨论了性作为情感纽带的促进者的作用。最后,我预先提出了性欲的关系阶段模型,并就性欲对关系的促进和恶化的双重潜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依恋关系定向对性互动评估的贡献
依恋系统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行为系统,它的进化是因为,通过接近抚养者保持亲密,能提高婴儿的存活率,以及将来繁殖的成功率(Bowlby, 1969/1982, 1973)。 在发展过程中,与这些依恋人物反复互动的质量逐渐形成了关系认知和目标的长期模式。与那些对自己的亲近请求有反应的依恋人物的互动,促进了依恋系统的最佳功能,促进了依恋的安全感(即相信自己是可爱的,重要的他人在需要时也会给予支持),并导致了人际关系目标的巩固,这些目标的目的是形成有滋养力的亲密关系。与此相反,经常性地达不到"感觉到的安全"这一主要目标,就会采取其他的调节策略来处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过度激活依恋系统,这就是焦虑型依恋的特征,而停用依恋系统,这就是回避型依恋的特征。 这两种防御性依恋策略中的每一种都与特定的人际目标和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现相关。依恋焦虑与极端的被抛弃的恐惧、合并的愿望、自我需要和无助的消极模型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和热心的积极期望有关(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Mikulincer & Shaver, 2007a)。相比之下,回避型依恋与希望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距离和自我依赖、将他人视为不支持性的消极模型和将自我视为有能力和控制性的积极模型相关联(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Mikulincer & Shaver, 2007a)。这些早期发展中的依恋策略通过影响与成年浪漫伴侣的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的期望水平,引导着整个生命周期的互动。因此,它们很可能影响性系统的调节功能,而性系统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成熟(Shaver, Hazan, & Bradshaw, 1988)。这一理论得到了研究的广泛支持,研究表明,依恋取向有助于解释青少年和成年人构建其性互动方式的变异(见Birnbaum,2010年;Mikulincer & Shaver,2007b)。
青春期的依恋和性
依恋过程对性接触的构建和体验的贡献可以 在青春期晚期首次被发现(例如,Cooper等人,2006年),当依恋需求通过亲密的人越来越多地得到满足时,性和浪漫的探索成为关键的发展任务(见Collins、Welsh和Furman的评论,2009年;Tolman和McClelland,2011年;也见Zeif-man和Hazan,本卷第20章)。因此,对这一时期的性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会特别有助于了解早期人际关系经历如何决定性行为在关系背景下的发展,包括青少年希望满足的欲望类型、他们寻求的关系类型以及他们认为潜在的和当前的伴侣在性方面的可取之处。 研究普遍表明,依恋系统的顺利运作有助于放松地参与性活动,并促使性欲望转化为坚定的亲密关系,甚至早在青春期就已如此。相反,童年时期的消极依恋经历和不安全的依恋模式的巩固,很可能在这一时期和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影响性系统的功能。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对被爱感到长期的不安全感,无论这反映在关系上的担忧还是对亲密关系的不适应,这个人的性系统都不可能不受干扰地发挥作用。然而,在焦虑型和回避型青少年之间,介入的性质是不同的(Birnbaum,2010;Miku- lincer & Shaver,2007b)。 对性领域的依恋动态的更详细的研究显示,与依恋安全感促进对性的自信的想法一致(Miku- lincer & Shaver,2007b),安全感强的青少年报告的色情恐惧症比他们的安全感较弱的同龄人更低(即,他们对性暗示的负面情感-评价性反应体验较少)。这种宽松的方法似乎服务于发展的需求特点青春期后期。事实上,安全的青少年既不倾向于推迟性交的开始,像回避的青少年一样,也不很少参与在性交,像焦虑的青少年男性和回避的青少年女性一样(库珀,沙弗,和柯林斯,1998年; Feeney,Noller,和Patty,1993年; Feeney,彼得森,Gallois,和特里,2000年)。相反,安全感强的青少年比不安全感强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参与长期的浪漫关系,探索他们的性方面,并享受其中(Tracy,Shaver,Albino,&Cooper,2003)。
更具体地说,安全感强的青少年与安全感较差的同龄人在发生性关系的原因和选择发生性关系的环境上有所不同(Cooper等人,2006)。他们更喜欢涉及感情的性关系(Potard, Courtois, Réveillère, Bréchon, & Courtois, in press),相应地,他们更有可能通过性行为来促进情感联系(例如,表达对伴侣的爱;Tracy et al., 2003)。安全感强的青少年也不太可能因为害怕被抛弃而发生性行为,因此不太可能顺从伴侣的欲望,也不太可能在性行为中做出危险的行为(例如,在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或在醉酒的情况下进行性交)或做出其他不受欢迎的性行为(Feeney等,2000;Paulk & Zayac,2013;Tracy等,2003)。这一点,加上他们的亲密关系目标,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太接受随意性行为,也不太可能参与其中(Feeney等人,1993;Tracy等人,2003)。总的来说,安全感强的青少年的性行为是他们表达其对关系的成长承诺的一种方式,促进了他们与浪漫伴侣建立满意的亲密关系。
而安全的心态能让人对性领域进行建设性的探索,依恋心理的不安全感可能导致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依恋焦虑的青少年通过性行为来满足他们对安全感和爱的强烈需求。然而,悲剧的是,他们长期的不安全感鼓励了功能失调的行为,证实了他们最严重的恐惧。特别是,他们比那些不那么焦虑的同龄人更有可能为了避免伴侣的拒绝而发生性行为(Tracy et al., 2003)。因为他们希望避免伴侣的不认可,并倾向于通过性默许(Tracy et al.,2003),他们发现自己从事的性行为,他们是不舒服的,在其他情况下,他们不会参与(例如,Szielasko,Symons,& Price,2013)。其中一些活动(例如,缺乏避孕药具的使用、酗酒和吸毒;Feeney等人,2000年;Paulk & Zayac,2013年)使她们面临风险情况,并导致不受欢迎的后果(例如,性传播疾病;计划外怀孕;Cooper等人,1998年,2006年)。他们的不安全感还可能导致他们将性接触强加给他们的伴侣,作为获得保证或重新建立联系的方式(Szielasko等人,2013)。这种破坏性倾向并不是真正亲密关系的满意替代品,降低了维持相互满意关系的可能性。
与他们的同龄人相比,回避型青少年对涉及性关系的性关系的偏好明显较低(Potard等人,正在出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贬低了情感关系的重要性,至少是有意识地贬低(Fraley & Shaver,1997),并受到性所暗示的亲密关系的威胁(Birn-baum,2010)。这种对性的亲密方面的不适应有很多表现形式。回避型处女青少年报告了更高层次的色情恐惧症和较少的非性交性行为(例如,亲热,抚摸)相对于她们较少回避型处女的同龄人(Tracy等人,2003)。当回避型青少年开始发生性行为时,他们的年龄较大(例如,Bogaert & Sadava,2002年;Gentzler & Kerns,2004年),自由度较低,而且是出于自我增强和声望的原因(例如,为失去童贞而松了一口气或感到高兴),而不是出于促进亲密关系的原因(例如,表达对伴侣的爱;Tracy等人,2003年)。 回避型青少年较少享受到 性经验,并倾向于在发生性行为前喝酒或吸毒(Tracy等人,2003年)。同时,他们放弃亲密关系的意愿可能有促进健康的好处,导致他们更有可能使用安全套(Feeney等,2000)。有趣的是,在青春期导致回避型青少年很少约会和回避亲密性经验的同一动机,即亲密关系厌恶,在他们进入青年期后,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特别是,他们倾向于采取短期的交配策略,涉及无情感、无承诺的性活动(Cooper等,2006;Del Giudice,2009;Jackson & Kirkpatrick,2007)。
成年后的依恋和性
在婴幼儿时期建立的调节亲密关系和情感的模式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模式,在整个青春期都在继续,似乎会影响成人浪漫和婚姻关系中性系统的功能(例如,Cooper等人,2006)。安全感强的个体追求承诺的亲密关系,他们的性自信感、对性亲密的舒适感和对相互回报的性互动的享受有助于维持令人满意的浪漫关系(Birnbaum,2010;Miku- lincer & Shaver,2007a)。特别是,安全感强的人是由促进关系的目标所驱动的(Mikulincer & Shaver, 2007b),因此比不安全感强的人更不可能进行随意的性行为。相反,他们倾向于在忠诚的亲密关系中寻求性需求和欲望的满足(例如,Brennan & Shaver, 1995; Paul, McManus, & Hayes, 2000; Stephan & Bachman, 1999)。 他们的安全心态不仅体现在对亲密关系的舒适感上,还体现在积极的性自我图式上(例如,把性自我看成是激情的、强大的和开放的;Cyranowski & Andersen,1998)。这种对性的自信方法使安全的个体在性活动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例如,Birnbaum,Reis,Mikulincer,Gillath,& Orpaz,2006),并对他们伴侣的性需求作出反应,而不损害他们自己的偏好。摆脱了依恋的顾虑和性表现的焦虑,也有助于形成一种"放手"的心态,使他们能够与长期伴侣享受探索性的性活动,从而促进双方性和关系的满足(Mikulincer & Shaver,2007b;Shaver et al.,1988)。
与此相反,对依恋问题的关注一直干扰着焦虑型依恋成年人的舒适性生活(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Mikulincer & Shaver, 2007a)。具体来说,他们利用性来尝试实现依恋-心智的目标(例如,Davis,Shaver,& Vernon,2003,2004)。例如,他们倾向于将他们对感情的渴望性化,并且很可能因为获得伴侣的保证和操纵他或她以减少被抛弃的可能性等原因而发生性行为(Birnbaum,Mikulincer,& Austerlitz,2013;Cooper等人,2006;Davis等人,2004;Impett,Gordon,& Strachman,2008;Schachner & Shaver,2004)。他们倾向于喜欢性的感情方面(例如,拥抱、拥抱、亲吻),而不是性本身(Hazan,Zeif- man,& Middleton,1994)。这种依恋需求的性化反映在焦虑型个体的"sexting"行为中。他们比不那么焦虑的人更有可能发送征求性活动的短信,可能是希望这能勾引伴侣建立更可靠的关系(Weisskirch & Delevi,2011)。 依恋焦虑症患者倾向于被那些似乎愿意提供他们所渴望的保证感的伴侣所吸引(Birn-baum & Reis,2012;Holmes & Johnson,2009;Wei,Mallinckrodt,Larson,& Zakalik,2005)。他们幻想在性活动中给予和接受感情,渴望在性交过程中得到伴侣的情感参与、温暖和关注(Birnbaum, Mikulincer, & Gillath, 2011; Birnbaum et al., 2006)。)他们的性幻想也涉及到顺从的主题,服务于他们不可抗拒的欲望。同时,这样的主题可能会暂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觉得他们的伴侣是一个更强大,更明智的照顾者(Birnbaum,2007b; Birnbaum,Mikulincer等人,2011)。不幸运的是,依恋焦虑的个体不仅将他们的关系希望转变为性领域,而且还存在过度的表现焦虑和关系担忧(Birnbaum,Mikulincer,Szepsenwol,Shaver,& Mizrahi,2014;Birnbaum等人,2006)。特别是,他们受到性表现失败和可能让伴侣失望的威胁(Birnbaum等人,2014)。因此,他们倾向于在性交过程中试图取悦伴侣,同时抑制自己性欲的表达(例如,Davis等人,2006),经常屈服于不受欢迎的性挑逗(Gentzler & Kerns,2004;Impett & Peplau,2002)。 总的来说,高度焦虑者对性的理解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的性爱倾向(Bogaert & Sadava,2002)似乎强化了性爱的愉悦性(Birn- baum et al.,2006)。另一方面,对被爱的怀疑会在性交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Birn-baum,2007a;Birn- baum et al.,2006)。这种侵入的想法和厌恶的感觉显然损害了焦虑的人自由享受性互动的能力,并挫败了他们对最终身体和情感合并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焦虑失调的人不仅容易遭受关系幻灭(Mikulincer & Shaver,2007b),而且还容易遭受性失望和困难(Birnbaum,2007a;Birnbaum等人,2006;Burri,Schweitzer,& O'Brien,2014;Stefanou & McCabe,2012)。事实上,由于他们在评估伴侣对他们的看法时,非常依赖他们关系中的性特征,他们的性困难很可能被误认为是被拒绝的标志,并对他们的关系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Birnbaum,2007a;Birnbaum等人,2006)。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回避型的人利用性这个可能是人类最亲密的互动之一来回避情感上的亲密关系。这种对情感亲密关系的厌恶表现在以各种疏远的方式对待性。回避型的人通常会否定与促进情感亲密度相关的性动机(例如,表达对伴侣的感情;Davis等人,2004年;Impett等人,2008年;Schachner & Shaver,2004年)。相反,他们追求的是机会性的、自我服务的目标,如通过性行为来肯定自我价值、应对负面情绪和给同伴留下深刻印象(Cooper等人,2006;Schachner & Shaver, 2004)。这种自我增强的动机可能是回避者倾向于进行一夜情和短期的婚外性行为的原因(Cooper等人,2006年)。 事实上,回避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是有前途的和不排斥的。他们对偶然的性行为持放任态度(Brennan & Shaver, 1995; Gentzler & Kerns, 2004; Simpson & Gangestad, 1991),并且不太可能体验到涉及浪漫主题的性幻想和与伴侣的亲密互动(Birnbaum, 2007b)。这些倾向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与各种伴侣进行未承诺的性行为(Bogaert & Sadava,2002;Gangestad & Thornhill,1997;Paul等人,2000;Stephan & Bachman,1999)。此外,回避型的人很可能在短期内对伴侣偷猎的企图(即,试图引诱他们离开当前伴侣的企图)做出反应,当然,当偷猎是为了建立承诺关系的长期目标时,就不会这样做了(Schachner & Shaver,2002)。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回避者对其主要关系的低承诺会使这种外向型欲望和事务产生(DeWall等人,2011)。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主要伴侣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加强了这种外向型参与的模式,这导致回避型个体进一步后退(Beaulieu-Pelletier, Philippe, Lecours, & Couture, 2011)。
亲密关系厌恶的目标也可能是回避者最初对具有类似独立需求的部分人的吸引力,以及他们对似乎渴望亲密关系的潜在伴侣的性不感兴趣(Birnabum & Reis, 2012; Holmes & Johnson, 2009)。有趣的是,虽然回避型的人表示更愿意从事自愿的非一夫一妻制关系,但他们不太可能真正从事这种关系(Moors,Conley,Edelstein,& Chopik,2014)。他们可能对合意的、非一夫一妻制的关系持积极态度,因为这些关系提供了一个淡化与主要伴侣的情感亲密关系的机会。然而,与此同时,回避型个体通常缺乏维持婚外恋关系所需的信任和亲密关系水平(例如,Barker,2005;Moors等人,2014)。 回避型的人采用其他策略,使自己与主要伴侣保持距离,阻碍真正的亲密关系体验。与他们极端的自我依赖性相一致(Mikulincer & Shaver,2007a),他们经常手淫(Bogaert & Sadava,2002),而不是频繁地与伴侣发生性关系(Brassard,Shaver,& Lussier,2007)。当回避型的人确实与他们的伴侣发生性关系时,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性需求,不太可能表达身体上的感情,也不太可能关注他们伴侣的需求。然而,他们更少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在参与性行为的时候,他们更可能经历带有厌恶性的疏离、疏远的感觉,伴随着侵入的其他想法 (Birnbaum & Reis, 2006; Birnbaum et al., 2006).这种疏离的立场甚至进入了他们的性幻想,在那里他们扮演了人际关系间距离和敌意的主题(Birnbaum,2007b; Birnbaum,Mikulincer,等人,2011)。这样的策略显然不利于最佳的性功能,和依恋焦虑者一样,回避者也倾向于出现性困难(例如,Birnbaum,2007a;Burri等人,2014;Cohen & Belsky,2008)。
性表达中的性别差异
不安全感
性领域的依恋动态可能对男性和女性来说是不同的(例如,Birnbaum & Laser- Brandt,2002年)。尽管进化模型(例如,Buss & Schmitt,1993年;Ellis & Symons,1990年)和社会心理学概念(DeLamater,1987年;Gagnon & Simon,1973年)将这些差异归因于不同的影响来源(即,进化与文化),但这两种观点都认为,女性比男性发展出更多的情感-人际关系取向。例如,女性更容易将性与接受和表达爱联系起来,因此更关注性交时的浪漫关系。出于这个原因,她们在性互动过程中也往往比男性更有感情,更有教养。相比之下,男性相对来说更多的动机是生理上的释放,并倾向于采取更多的个人化的娱乐取向的性行为。例如,他们更有可能是积极的,采取发起者的角色,并不仅专注于满足他们的伴侣在性活动中,但也关注体验性的多样性(Birnbaum&Laser-Brandt,2002年; Byers&Hein- lein,1989;Carroll,Volk,& Hyde,1985;Hatfield,Sprecher,Traupmann-Pillemer,Greenberger,& Wexler,1988;O'Sullivan & Byers,1992)。) 男人和女人对性的不同态度似乎影响了他们的依恋不安全感在性领域的表现。具体来说,虽然回避型的男性和女性都努力将性互动中的亲密表现降到最低(例如,Birnbaum等人,2006年;Cooper等人,2006年),但回避在男性的性行为中比在女性的性行为中更为显著。例如,与回避型女性相比,回避型男性更倾向于赞同随意性行为,从事双边关系外的性行为,并将性行为用于与关系无关的原因(例如,应付不快的感觉)(例如,Birnbaum,Hirschberger,& Golden- berg,2011;Cooper等人,2006;Sprecher,2013)。
性幻想提供了另一种媒介,在这种媒介中,回避型男性可以明显地与他们的现任伴侣脱离关系。事实上,回避型男性,而不是回避型女性,不太可能对浪漫主题进行性幻想(Birn-baum,2007b)。回避型男性也倾向于将女性和临时伴侣物化。特别是,他们更有可能观看色情作品(Szy- maski & Stewart-Richardson,2014),并在休闲约会的情况下(如搭讪、第一次约会;Davis,2006)对女性进行性胁迫。这种将性与情感剥离的极端模式表明,强调性征服、抑制脆弱性表达的男性性角色规范加剧了回避的破坏性影响:对他人的负面看法、性权利感以及对伴侣意愿的盲从。妇女习惯性的养育倾向可能会减轻这些影响。 依恋焦虑的性表现中的性别差异更为明显。由于他们的不安全感,依恋焦虑的男性可能会因为男性作为性发起者的传统性别角色的负担而过度疲劳(O'Sullivan & Byers, 1992)。由此产生的紧张和戒备可能会干扰性欲,尤其是在涉及脆弱性的情况下,例如,当与新伴侣开始性生活时。焦虑的男性倾向于在年龄较大的时候开始性生活,并且不太可能积极地看待偶然的性行为或欺骗他们的伴侣。因此,与不那么焦虑的男性相比,他们的性伴侣总体上较少(Allen & Baucom,2004;Cooper等人,2006;Gentzler & Kerns,2004)。正如预期的那样,他们压抑前悲剧性欲望的倾向在关系威胁的条件下尤为明显(Birnbaum, Weisberg, & Simpson, 2011),这很可能是他们的不安全感。因此,依恋焦虑不仅会导致男性在持续的关系中投入资源,而且会阻止他们将性作为自我价值的来源(Cooper等,2006)。 如果说幻想为性探索创造了一个更安全的渠道,那么人们可能会期望,焦虑依恋的男性的性幻想会弥补他们的不安全感;至少在那个幻想的领域里,他们可能会进行性行为来让自己感觉更好。相反,依恋焦虑使他们的幻想世界染上了满足伴侣的欲望,并专注于取悦他们(Birnbaum,2007b)。然而,他们确实倾向于用色情片来代替真实的亲密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色情片可以让他们满足自己,即使只是部分满足,也不用冒着被人拒绝的风险。不幸的是,选择这种性出口的来源与性不满和较差的关系质量有关(Szymanski & Stewart-Richardson,2014)。
男性依恋焦虑最具破坏性的表现是倾向于使用强迫性性行为(Brassard等人,2007),这反映了他们迫切希望重新接近被认为没有反应的伴侣。 依恋焦虑的妇女以不同的方式应对与依恋有关的不安全感。她们把性和爱混为一谈的倾向(Birnbaum,2007a;Birnbaum et al.,2006)会反常地增加从事不受限制和危险的性行为的可能性。与这一推理相一致,焦虑型女性比安全型或回避型女性更年轻就开始有性行为,对未承诺的性行为持积极态度,并倾向于从事婚外情(Allen & Baucom,2004;Bogaert & Sadava,2002;Gangestad & Thornhill,1997;Gentzler & Kerns,2004)。他们倾向于顺从他们的伴侣的性需求(Davis等人,2006年),往往导致他们从事无保护和自愿的意外性行为,并有较高的意外怀孕频率(例如,Cooper,Shapiro,& Powers,1998年;Impett & Peplau,2002年)。因此,似乎焦虑的妇女的关系忧虑在谈判性相遇中创造了困难,并促使他们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确保他们的现存伙伴的替代。事实上,她们的性幻想的特点是不受限制的性主题(即涉及各种性伴侣的场景,以及不太亲密的交媾姿势和无感情的性行为;Birn-baum,2007b)。
依恋和性对关系质量的共同贡献
无论针对性别的性观念是否会加剧或减轻依恋不安全感的一些有害的性影响,这两种不安全感都与男性和女性的厌恶性体验和糟糕的关系质量有关(Birn-baum,2010年;Mikulincer & Shaver,2007年a)。然而,它们的影响路径是显著不同的。依恋焦虑似乎放大了性经验对关系质量的影响,而回避则降低了影响。依恋焦虑的个体特别关注那些表明他们的伴侣是否仍然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态度的线索,而且他们倾向于将性互动作为这种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Birnbaum, 2007a; Davis et al., 2004)。令人欣慰的性体验很可能灌输一种被爱的感觉,并被解释为一种良好的浪漫关系的标志。相反,经历消极的性体验很可能被认为是被拒绝的标志,是严重关系困难的症状。相比之下,回避型的人倾向于将性生活与心理亲密关系隔离开来,因此不太可能将性活动与关系的幸福联系起来。他们的人际关系可能既不会受到性体验挫折的不利影响,也不会从积极的性体验中获益。 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依恋系统的最佳功能,如在安全依恋伴侣的情况下,既不涉及性和情感方面的关系中的高或低水平的相互依赖。相反,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的中间水平使性互动有助于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取决于伴侣在关系中某一特定时刻的性生活质量。关系的其他方面,如亲密关系、支持、沟通和承诺,从长远来看,对关系质量可能同样重要或更重要(Birnbaum,2010,2014;Birnbaum等人,2006)。一些对偶研究已经支持了这一概念化。在一项研究中(Birnbaum et al.,2006),异性同居夫妇的双方成员报告了他们的依恋取向,并提供了连续42天的关系质量和性活动的日常日记测量。此外,每次他们发生性关系时,参与者报告了他们在性爱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在性爱过程中,我感到无聊和冷漠","在性爱过程中,我的伴侣让我感到被需要")。研究结果表明,正如预期的那样,性经历与焦虑型伴侣的夫妻关系质量有关,但与回避型伴侣的夫妻关系质量无关。这些结果表明,性对焦虑型亲密伴侣的关系可能不仅最有利,而且最有害。
最近对新婚夫妇的日记研究显示,在非威胁性的关系条件下,性活动可能不仅有利于与焦虑不安的伴侣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与回避型伴侣的关系(Little,McNulty,& Russell,2010)。特别是,从事高度频繁和令人满意的性活动可能会导致缺乏安全感的伴侣期望对他们关系中的感情和信任水平更加满意,从而减轻依恋不安全感的不利关系影响。换句话说,令人满意的性活动可以使焦虑和逃避的伴侣在他们的重新关系中感到更满意,只要它有助于他们认为他们的伴侣更容易获得和回应他们的需求,并减轻通常会破坏他们关系的恐惧。
不幸的是,从长远来看,回避型伴侣的关系不仅可以从令人满意的性活动中获益,而且他们也可以受到性困难的相对影响,正如最近的一项纵向研究所证明的那样(Szepsenwol, Mizrahi, & Birnbaum, 2015)。这项研究考察了性系统和依恋系统中的慢性失活策略如何在8个月的时间里在新出现的关系中相互影响关系满意度。在研究开始时,新约会的夫妇双方成员完成了依恋取向的测量。他们还完成了一个工具,用于评估性亢进,这是一个倾向,包括激烈但焦虑的性欲表达(例如,"在性活动期间,我担心我的性表现"),和性抑制,这涉及抑制性行为(例如,"关于性的想法并不特别兴奋或我感兴趣")。此外,他们在研究期间三次报告了他们的关系满意度。我们发现,性抑制对关系满意度有不利影响。不出所料,伴侣的依恋相关逃避使性失活效应长期存在。
附属关系和性在困境调节中的协调性
在关系威胁的情况下,性系统特别容易从属于依恋过程(例如,对伴侣的爱的安全感,可能的配偶偷猎,预期的分离)。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痛苦进行调节,并激活依恋行为,如寻求接近(例如,Davis等人,2003;Mikulincer,Gillath,& Shaver,2002;Simpson,Rholes,& Phillips,1996)。因为性是成年人寻求身体共鸣的一种突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性系统也可能被激活,以提供所需的亲密和保证(Davis等,2004)。随着依恋心理需求的规范性激活,这些引起焦虑的情况很可能引起不安全的依恋个体的依恋关注和相关的防御策略(例如,Mikulincer & Shaver, 2007a; Simpson & Rholes, 1994)。如果性行为是为了达到依恋系统失活或过度活跃的目的(例如,在性活动中限制亲密关系以保持距离,参与性活动以避免被拒绝,分别为Birn- baum,2010年;Davis等人,2006年),有理由期待在关系威胁的情况下,这些策略的性表现会特别明显。
这种理论化得到了几项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探讨了对各种关系威胁条件(如假设的关系威胁场景、实际的麻烦互动)的性反应。例如,在两个系列实验中,参与者想象了关系威胁场景(例如,考虑分手的伴侣、伴侣的不忠)、非关系威胁场景(考试失败)或非威胁场景(例如,伴侣去杂货店)。按照这个程序,参与者评价或描述他们的性行为,从事性行为的原因(Birn- baum,Weisberg,等人,2011),以及他们的性幻想(Birnbaum,Svitelman,Bar-Shalom,& Porat,2008)。我们发现,焦虑型依恋者对关系威胁的反应是不安全感和愤怒的混合。具体来说,他们在幻想中表达了强烈的满足伴侣性需求的愿望,但同时,他们也表示,他们对自己的性关系威胁的反应是不安全的。 在这些幻想中,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异类和敌意(Birnbaum等人,2008)。关系威胁显然加剧了焦虑依恋的人习惯性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用维持关系的行为来回应,同时放弃自己的性偏好和满足。由此产生的挫折感引发了对威胁伴侣的愤怒,并放大了他们习惯性的消极自我表征(例如,Campbell & Marshall,2011;Mikulincer & Shaver,2007a)。关系威胁在焦虑型依恋者中引发的矛盾再行动阻碍了他们追求性满足的能力,正如他们降低的享乐主义动机所表明的那样(Birnbaum, Weisberg, et al., 2011)。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也表现为破坏关系的行为(例如,反复发作的无法控制的愤怒,前强迫性的伴侣监视;Guerrero,1998年;Mi- kulincer & Shaver,2005年),最终破坏了他们修复受威胁的关系的尝试,证实了他们对关系损失的最严重的恐惧(例如,Campbell & Marshall,2011年;Campbell,Simpson,Boldry,& Kashy,2005年;Simpson等人,1996年)。奇怪的是,虽然焦虑不安的人在被关系忧虑淹没时难以享受性爱,但他们似乎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当死亡,最后的分离,是很显著时,他们会采取"抓住今天"的方法(Birnbaum,Hirschberger,等人,2011)。有可能是死亡意识释放了他们的恐惧,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性爱的快乐,因为他们不太可能受到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失去的东西的威胁。
与焦虑依恋的人不同,他们用性来修复他们受到威胁的关系,回避型的人对威胁的反应是,从他们的伴侣那里退出性行为,并机会主义的利用性操作。特别是,关系威胁降低了回避者与伴侣发生性关系的欲望(Birnbaum,Weisberg,等,2011)。此外,对死亡的提醒增加了回避者出于自我肯定的原因而发生性关系的倾向,而回避型男性则倾向于进行无情感的、随意的性行为(Birnbaum,Hirschberger,等人,201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回避型人群试图通过进行补偿性的自我增强,以及与可能被拒绝的伴侣进行防御性疏远,来保护自己免受死亡和依恋问题的影响。 在一项幻想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模式,即在面对威胁时,习惯性防御倾向的强化在一个更自然的背景下(Birnbaum,Mikulincer,等人,2011)。在这项研究中,异性同居夫妇的双方成员都报告了他们的性取向,然后连续21天提供了他们关系互动的每日日记测量。此外,在研究期间的每一次性幻想之后,参与者立即以叙述的形式描述它。研究结果表明,痛苦的关系事件导致焦虑型依恋者从对依恋主题的幻想,即他们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并将他们幻想的对象表现为温暖和亲切,转而幻想他们的需求性(例如,将自我描绘为软弱和无助)。回避型的人,比较而言,他们对现实世界中麻烦的互动反应是增强幻想(例如,把自我描绘成强壮和强大)和与距离有关的愿望(逃避现实)。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性心理意象参与处理依恋相关的应激事件,并暗示这些事件诱导了补偿过程,放大了典型的依恋相关的愿望和自我表现。在回避者中,威胁性事件加剧了对拒绝的担忧,从而触发了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旨在保护自我免受拒绝。这些机制包括补偿性的自我增强(Andersen & Chen, 2002; Bartz & Lydon, 2004)和防御性的远离潜在的拒绝伴侣(Murray, Derrick, Leder, & Holmes, 2008; Murray, Holmes, & Collins, 2006)。在焦虑不安的人中,同样的拒绝关注导致了自我最小化,甚至是羞辱,希望从一个强大的一部分人那里获得关怀(Birnbaum,2007b;Davis等人,2004)。这些补偿性关系恢复策略旨在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受到威胁的关系。
前面回顾的研究表明,对威胁的反应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威胁可能会挑战不同人的不同目标(即与不同依恋取向相关的目标)。像这些研究(Birnbaum等人,2008年;Birnbaum,Weisberg等人,2011年)中所研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部分人明确地考虑结束一段关系或从事婚外情,很可能会同时挑战促进关系和自我形象的目标。因此,它们可能会在个体中引起旨在为特定的威胁关系而斗争的反应,同时也会引起旨在促进关系和自我形象的反应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至于进一步受损(例如,Birnbaum、Weisberg等人,2011年)。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对威胁的反应可能会变得一致,这取决于威胁的类型和最有可能受到特定威胁挑战的目标。例如,绕过有意识地评估依恋相关经验的威胁性环境可能会产生一般的拒绝关注(例如,对被爱感到不安全)。这些拒绝关注可能反过来导致自我保护目标优先于连接性目标(Bartz & Lydon, 2004; Cavallo, Fitzsimons, & Holmes, 2010),这与通常激励回避者的目标相似(Mikulincer & Shaver, 2007a)。 这一点已经在一系列研究中得到了说明,这些研究考察了被激活的心理不安全感对性幻想内容的影响。在其中两项研究中(Birnbaum,Simp- son,Weisberg,Barnea,& Assulin-Simhon,2012),参与者被潜移默化地暴露在安全感或不安全感的画面中(母性关怀或母性拒绝的图画表现),之后他们叙述性幻想(研究2)或完成幻想清单(研究3)。结果显示,潜移默化激活的依恋不安全感对性幻想的语境施加了一致的回避效应。具体来说,无论性情依恋取向如何,隐性不安全感的启动抑制了依恋主题(例如,将自我和幻想中的伴侣描绘成亲切和讨好的样子),并激发了涉及人际距离和敌意主题的幻想(例如,将自我和伴侣描绘成攻击性和疏远的样子)。这些研究结果暗示了无意识过程的参与,其中拒绝关注自动激活自我保护的幻想反应。这种幻想包含了逃避的动机,旨在保护自我免受进一步的拒绝痛苦,同时抑制关系促进目标。
伴侣的依恋取向的贡献 到性动力学
虽然性可能是一种单独的求爱行为,但性经验往往被纳入一种关系背景中,影响着性经验的构建。因此,对威胁性和非威胁性环境的性反应可能不仅由每个人的特征决定,而且还可能由每个人的性欲望、性经历,和他们伴侣的这些特质决定。一些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研究表明,例如,焦虑依恋的人的伴侣与不那么焦虑依恋的人的伴侣相比,并没有报告更多的性不满,至少在非临床样本中是这样(Butzer & Campbell,2008年;Impett & Peplau,2002年;但见Brassard,Péloquin,Dupuy,Wright,& Shaver,2012年,在寻求婚姻治疗的夫妇中的不同结果)。 考虑到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性互动中倾向于取悦他们的伴侣,并遵从他们的愿望(例如,Davis等人,2006),他们的伴侣对他们的性生活感到满意是很难令人惊讶的。这并不是说焦虑依恋型伴侣的行为可能不会造成性和关系上的困难,而是说他们在性领域的行为可能会弥补他们关系上的一些不足。举个例子,有焦虑依恋的男性确实在消极的性互动后经历了关系上的困扰,这可能是由于这种经历在他们的伴侣身上引发的破坏性行为。然而,焦虑依恋伴侣的补偿行为似乎抵消了他们的行为最初引起的负面反应,至少在卧室内是这样(Birnbaum等人,2006)。与此相反,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回避型人群的伴侣与回避型人群的伴侣相比,他们通常对性生活的饱和度较低(例如,Butzer & Campbell,2008)。此外,与焦虑不安的男人的伴侣不同,回避型男人的伴侣不太可能在性互动后表现出较少的关系破坏行为,也不太可能从这种互动中获得总体收益,这可能是因为与回避型男人的性行为不太可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也不太可能安慰他们(Birnbaum等人,2006)。 当夫妻面临关系冲突时,这种动态甚至更加突出,正如最近的一项探索关系冲突对性动机影响的研究(Birnbaum等人,2013)中所阐述的那样。参加实验室会议的夫妇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条件之一。一半的人在讨论他们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时被录像,而其他人作为对照组,讨论他们的日常工作。讨论结束后,双方独立完成了对伴侣性吸引力和性动机的测量。我们发现,有冲突的讨论抑制了特定的性动机 (e.g., 体验快感、获得减压、感受到伴侣的情感价值)在有回避型伴侣的人之间,但增加了为了感觉更好而从事性行为的可能性,在有较少回避型伴侣的人之间。这些发现意味着,人们不太可能在某些时候"补偿性性行为"的情况下,转向回避型伴侣寻求性安慰。事实上,回避型的人倾向于拒绝他们伴侣的性和非性需求,以及在冲突性互动中与他们-自己保持距离(Birnbaum等人,2006;Mikulincer & Shaver,2007a;Reis,2007;Simpson等人,1996)。因此,他们不太可能被他们的伴侣认为是重新支持、缓解压力的人物,无论是在卧室内外。
这些研究表明,对偶关系的透视可以为日常性经验中依恋动态的表达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不过,为了充分揭示夫妻性行为的互动性,研究应考虑到双方依恋取向的独特配置。这种方法的预测能力已经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了描述,在这项研究中,已建立的夫妻双方成员都报告了他们的依恋取向和性经验(Brassard等,2007)。这项研究强调了一种对立的互动模式,即如果他们的男性伴侣也是回避性依恋的,那么回避性依恋的男性很可能在他们目前的关系中避免性活动,经历性困难,或者减少性生活的次数。这很可能是因为亲密关系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亲密关系恐惧给双方带来负担,使他们无法解决性和关系问题。 另一种对偶模式表明,回避型男性受到亲密关系的威胁比失去亲密关系的威胁更大,这就是回避型男性和焦虑依恋型女性的对偶模式。这些夫妇也报告说,有性生活的频率较低,可能是因为焦虑依恋的妇女需要保证与他们的回避型伴侣对亲密关系表达的消极立场相冲突。另外,如果他们的女性伴侣更少焦虑,焦虑型依恋的男性会更少发生性关系。有可能是焦虑型依恋的男性对性的努力使焦虑型依恋较少的伴侣望而却步,他们可能认为这种过度的要求是耗费精力和令人恼火的。然而,同样的性要求可能会被具有类似时间需求的伴侣所接受,正如发现两个焦虑依恋的伴侣有较高的性交率所表明的那样。
性对依恋纽带发展的贡献
迄今所审查的文献表明,依恋过程如何影响各种关系背景下性互动的构建。其他研究表明,从性过程到依恋过程的反向影响也是可能的,例如,性可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影响依恋关系。事实上,尽管性行为系统的进化是为了激励生殖行为(Buss & Kenrick, 1998),但在祖先的环境中,对人类后代的生存来说,性行为经常是不够的,因为人类的后代有很长的发育期和脆弱性。这种长期的利他性使双亲照顾成为一种适应性的繁殖策略。也就是说,选择压力产生了使人类性伴侣彼此保持联系的机制,这样他们两人就可以共同照顾后代,增加后代的生存和繁殖机会(Birnbaum & Reis,2006年;Eastwick,2009年;Fisher,1998年;Hazan & Zeifman,1994年;另见Zeifman & Hazan,本卷第20章)。 这样的机制可能会促进接近和亲密接触的行为(例如,长时间的眼神接触、拥抱、亲吻),这使依恋关系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关系(例如,亲属关系)和其他类型的性关系(例如,一夜情)不同。这种复杂的接近和亲情接触的组合对任何年龄段的依恋关系的形成都至关重要(Acevedo & Aron, 2014; Hazan & Zeif- man, 1994)。然而,增强亲近感的主要动机在婴儿期和成年期经常有所不同。安全需求在生命的两个阶段都促使亲近感的寻求和纽带的发展,而性需求(或更具体地说,性欲)仅在成年后才促使亲近感的寻求和纽带的发展(Bers- cheid,1988年;Diamond,2004年;Hazan & Zeifman,1994年)。
人类性行为和情感纽带的独特特征
关于性系统被进化过程"利用"以促进性伴侣之间持久联系的说法,来自于对区分人类性伴侣的一系列特征的仔细研究。
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倾向于私下进行性行为,并且在事后同床共枕(Ford & Beach, 1951)。人类也经常以"传教士体位"(Ford & Beach, 1951; Reinisch & Beasley, 1991)进行性行为,这与大多数哺乳动物(如犬科动物)的典型性体位不同,使伴侣在性交过程中能够保持面对面、腹与腹的接触,并能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的行为倾向增加了经历长时间亲密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可能会加强性伴侣之间的情感联系(例如,Birnbaum,2014;Hazan & Zeifman,1994)。 关于性-依恋关系的其他提示性证据来自于神经影像研究,该研究表明,在性欲体验中被激活的某些大脑区域(例如,尾状体、岛叶、丘脑)在浪漫爱情体验中也被激活(见Diamond和Dickenson,2012年的评论)。这种神经反应的重叠表明存在一种神经生物学途径,通过这种途径,性欲可以影响爱和依恋的体验(反之亦然)。参与性和依恋行为的神经肽会调节其中一些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Bethlehem, van Honk, Auyeung, & Baron-Cohen, 2013)。特别是,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人类在前戏、性爱过程和性高潮前的时刻分泌(例如,Carmichael等人,1987;Carter,1992;Filippi等人。2003;Murphy,Seckl,Burton,Checkley,& Lightman,1987)-促进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结合(例如,Acevedo & Aron,2014;Carter等人,2005;Ditzen等人,2009)。 这项研究表明,性互动激活了人类和其他物种的依恋过程的激素介导机制。不过,人类性行为的独特特征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性交时催产素的释放,并放大其情感纽带效应。例如,人类是唯一的物种,其中男性表现出永久性的乳房增大,是独立于哺乳期的。这种具有性吸引力的特征在性活动中进一步刺激乳头,从而加强了催产素的释放。此外,人类在哺乳动物中是罕见的,因为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的暴露,由于他们的倾向于在整个月经周期中进行性生活,而不是仅仅在排卵期之前。 总的来说,从事经常涉及乳头刺激的定期性活动的趋势可能会增强人类的性关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性伴侣之间的依恋关系(Young & Wang,2004年)。
性-依恋联系的精神性表征
性与情感纽带之间的理论联系的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性经验的现象学描述。在这些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描述他们对性行为的意义(Birnbaum,2003年)以及他们对性活动的感受、期望和信念(Birnbaum & Gillath,2006年;Birnbaum & Reis,2006年)。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都普遍提到,性活动促进了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对我来说,性是与伴侣真正亲密的重要部分"),并培养了他们的情感纽带(例如,"对我来说,性活动是形成感情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仔细研究人们对性动机的描述。一系列广泛的潜在目标促使人们进行性行为(例如,Cooper、Shapiro等人,1998年;Hill & Preston,1996年;Meston & Buss,2007年)。这些目标因个人、环境和伴侣而异(例如,Birnbaum等人,2013年;Birnbaum、Weisberg等人,2011年)。例如,与双边关系外伴侣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例如,对新奇和性多样性的渴望)可能与那些在正在进行的浪漫关系中激励性行为的原因(例如,阻止伴侣在其他地方寻求性满足)有所不同。不过,一些在男性和女性中最常被认可的性爱原因反映了基于关系的动机,比如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和加强关系(例如,Meston & Buss, 2007)。综合来看,这些关于性经验、意义和动机的现象学描述说明,人们习惯性地将性与促进关系联系起来。 随后的研究扩展了这些 通过提供证据,为所提出的从激活性系统到依恋形成和维持的因果途径提供研究。在一个系列实验中,参与者潜移默化地接触到色情词汇或图片 (vs.中性文字或图片),然后完成对发起关系的意愿(例如,向潜在的浪漫的一部分人自我披露)或参与增加维持现有浪漫关系的可能性的活动(例如,为自己的伴侣牺牲)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潜意识中暴露于性刺激(与中性刺激相比)会增加向潜在的新伴侣披露亲密信息的意愿,以及与现有伴侣进行关系促进行为的意愿(Gillath, Mikulincer, Birnbaum, & Shaver, 2008)。因此,仅仅想到性,即使没有意识到它,也可能放大关系促进的目标,鼓励人们使用策略,使人们更接近潜在的新伴侣或加强与现有伴侣的关系。
性欲关系阶段模型
Birnbaum和Finkel(2015a,2015b) 基于性行为系统已被进化力量改变以促进性伴侣之间的持久纽带这一论点,制定了一个模型,划定了性欲在关系发展中的功能意义。该模型的核心原则是,性欲是成人浪漫关系中依恋关系的启动、发展和维持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特别是,对一个人的伴侣(或潜在伴侣)的性欲具有评估本能层面的相容性和决定所有阶段的关系持久性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的主导地位在不同阶段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模型澄清了对谁来说,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在哪个关系阶段性欲最可能影响结合过程和关系的命运。 在考虑性欲对关系动态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再关系阶段发生变化时,该模型划分了五个这样的阶段。在单边意识阶段,A意识到并形成了对B的一些评价态度,但两人并没有互动(例如,A看过B的网上约会资料)。在表面接触阶段,A和B有过互动,但他们的相互依赖程度非常有限(如A和B见面喝了一杯咖啡)。在新兴关系阶段,A的行为和经验正在受到B的行为和经验的影响,反之亦然(例如,A和B已经开始每周在一起度过几个晚上)。在已建立关系阶段,A的行为和经历已经开始受到B的行为和经历的强烈影响,反之亦然(例如,A和B一起买了一套公寓,最近还收养了一只小狗)。在火热的边缘阶段,A和B已经分手,但他们仍然体验到对对方的性欲(例如,A和B已经分手,住在不同的住所,但他们仍然被对方吸引)。 当然,一般意义上的性欲,甚至在A意识到任何特定伴侣的存在之前,就可以鼓励关系的启动。例如,如果A没有恋爱关系,如果她的性欲很强而不是很低,她可能更容易去酒吧(Birnbaum,2014,2015)。在这种情况下,她的欲望并不特别针对任何一个人。相反,性欲的功能是促进追求一个潜在的伴侣,这个伴侣可能会作为(除其他外)一个短期或长期的性出口(例如,Fisher等人,2002)。通过这种方式,这些性冲动增加了A将自己置于可能遇到这样的伴侣的情境中的倾向。下面对性欲在五个关系阶段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完全集中在针对一个特定人的性欲上。
单边意识
在这一阶段,代表了关系的最低定义,一个人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例如,网上约会资料、大学课程、当地的舞蹈俱乐部)意识到另一个人的存在。在这个阶段,有几个因素影响着个体主动与另一个个体接触以探索浪漫联系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评估这个个体的浪漫可用性和对他或她的兴趣)。根据性欲的关系阶段模型,愿意努力与潜在伴侣见面(例如,发送第一次接触信息)的关键预测因素之一是个体对这个人的性欲体验程度。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特定的人引起了一个人的性欲,那么与他或她开始潜在的浪漫接触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表面接触
在这一阶段,代表了关系的最低限度定义,两个独立的人至少有一次互动,但只是略微的相互依赖。当个体遇到对方时,他或她会评估这个潜在的伴侣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进一步探索浪漫联络的可能性所需的标准(例如,Li等人,2013)。在这种择偶背景下,与潜在伴侣发生性关系的欲望可以作为评估这个伴侣的配偶价值和关系兼容性的一种手段(Birnbaum & Reis,2006)。因此,它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守门人,确保只有兼容的合作伙伴将被追求(另见Bredow,Cate,& Huston,2008)。对一个新认识的人的性欲增加可能意味着高伴侣价值或兼容性,因此很可能促使个体努力开始追求与这个理想的人的关系(例如,要求后续约会)。与此相反,缺乏性欲可能意味着不相容,因此会促使个体从未来与此人的互动中退出(Birnbaum & Reis,2006,2012)。 如果是这样,配偶价值的信号性特征,如那些理论上通过父母投资或"好基因"来促进生殖成功的特征(如:温暖-可信度、吸引力-无活力;Eastwick & Finkel, 2008; Fletcher, Simpson, Thomas, & Giles, 1999; Fletcher, Simpson, Thomas, &, 1999温暖-值得信赖,有吸引力-无活力;Eastwick & Finkel,2008;Fletcher,Simpson,Thomas,& Giles,1999)可能会提高追求具有这些特征的个体的性兴趣,并增加与他们结合的欲望(Fletcher,Kerr,Li,& Valentine,2014;Lemay,Clark,& Greenberg,2010)。尽管如此,只有当潜在的伴侣的行为举止表明他们是能支持一个人目标的兼容伴侣时,他们才有可能唤起性交往的欲望(另见Holmes & Johnson,2009)。对这一说法的支持来自于探讨对潜在伴侣提供的响应性的性反应的研究(Birnbaum & Reis,2012)。尽管认为一个潜在的伴侣对一个人的需求做出回应可能意味着这个伴侣愿意在这段关系中投入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对这种亲密关系的表达做出反应。特别是,伴侣的回应性会提高回避性较低的人对这个人的性兴趣,但会降低回避性较高的人的性交往兴趣。因此,通常追求亲密关系目标的人很可能将回应性视为潜在伴侣的优点,而追求独立性目标的人则可能将回应性视为潜在威胁,并担忧回应性下暗含的亲近性。
新兴关系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伴侣,对这个伴侣的性欲可能会促使一个人努力建立一种深刻的亲密关系(例如,花更多有意义的时间在一起;Birnbaum & Gil- lath, 2006; Gillath et al., 2008)。然后,随着再关系从最初的相遇到稳定的约会,伴侣们通常会表现出关系维护行为和对对方的爱的上升(例如,Berg & McQuinn,1986)。在这一关系出现的阶段,性行为和由此产生的性活动可能是这样一种纽带加强工具。具体来说,人们越是渴望他们的伴侣,他们就越不可能考虑结束他们的关系并开始新的关系(Regan,2000)。虽然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渴望一个人的伴侣帮助一个人集中资源在这个伴侣,他们并没有表明情感的过程,通过性欲在约会的早期阶段有助于巩固依恋伴侣。 最近的一项长期研究指出了这种机制(Mizrahi, Hirschberger, Miku- lincer, Szepsenwol, & Birnbaum, in press)。在这项研究中,伴侣双方约会不到4个月的成员完成性欲,性交频率,和关系特定的依恋焦虑和回避的量表结果是8个月时的3倍。我们发现,关系特定的依恋不安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只有在报告相对较高水平的性欲和高频率的性交的个体里。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性的唤起携带的潜力,在约会的早期阶段有减少依恋防御—关系的不安全感的特有特征的潜能(Eastwick&Finkel,2008)。通过这样做,它产生了一个关系环境,有利于形成真正的亲密关系(另见Rubin & Campbell,2012年)。
已建立的关系
一旦伴侣之间的依恋关系得到很好的巩固,性欲仍可能有助于维持这种关系(如Bell,Daly, & Gonzalez, 1987; Birnbaum et al., 2006),但对于关系的质量来说,可能比关系的其他方面不那么重要(例如,Kotler, 1985; Sternberg, 1986)。然而,在关系威胁的情况下,性可能会变成对大多数人的关系特别有利,当依恋相关的接近性寻求目标特别突出时。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利用性来恢复他们的濒危关系(例如,Birnbaum,2014;Birnbaum等人,2008)。频繁的性活动也可以缓冲更多慢性关系缺陷的有害关系后果(例如,神经不稳定性,沟通不良;Litzinger & Gor- don,2005;Russell & McNulty,2011)。这样的发现表明,性接触中固有的亲密关系为满足安全和爱的依恋需求提供了一条补偿性途径,否则就无法满足。
火热的边缘
关系的恢复并不总是可行的,伴侣可能会渐行渐远。关系破裂后,前伴侣可能永远不会见面。然而,前伴侣经常会在几天、几周或更长时间内保持联系,并且仍然可以体验到深厚的情感亲密关系。更多的是,他们可能会继续体验到彼此的性欲,甚至发生性关系(Davis等人,2003;Mason,Sbarra,Bryan,& Lee,2012;Spiel- mann,Joel,MacDonald,& Kogan,2013)。火热的边缘阶段就是这种分手后的状态。愿意考虑复合而不是固守分手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是性欲:如果这个时期性欲很弱,那么伴侣们很可能要么成为朋友,要么分道扬镳。相反,如果性欲很强,那么伴侣们很可能要么回到他们已建立的关系,要么徘徊在火热的边缘,并努力继续经历亲密接触,等待他们是否愿意复合的决定。
结论性意见和未来方向
性有可能促使人们产生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其性质和质量可能因人和环境而异。性可能会引起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而且它还可以肯定一个人的可取性或威胁一个人的自我价值。 性可以作为一种约束力,促进性伴侣之间的情感联系。然而,性可能是导致伴侣之间逐渐疏远的原因,例如,当性冷淡促使他们寻找更理想或更相容的伴侣时。正如本章所指出的那样,性爱过程可以解释这种性经验中的一些异性差异。特别是,从早期人际经验中形成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每个人都将其带入成人的互动中,显然决定了人们想从性接触中得到什么,他们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性在其亲密关系中的功能意义。显然,其他力量影响着性的潜在功能及其对再关系发展的贡献。本章所提供的人×情境×时间的互动框架可以明确性对谁、在什么情况下、在哪个关系阶段可能影响关系的发展。如前所述,当关系相对脆弱时,如在新兴关系的早期阶段,以及在具有某些负面特征或经历关系威胁事件的伴侣中,性可能服务于基于依恋的目标,并缓解依恋的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性作为关系的促进者,因此最有可能发挥这种功能。本卷中大多数章节的作者被要求说出自2008年,即本手册第二版出版的那一年以来,研究的发展和理论的变化。在依恋和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都是在那之后出现的。这一新的一章之所以被包括在内,是因为这个主题在理论上和临床上都很重要,而且现在已经为未来的理论和经验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性影响情感纽带的机制,并进一步澄清早期依恋经历与当前经历(如:反应能力的供应性、安全庇护的照顾)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关系发展过程中性的构建。未来的研究还应该探索性系统的双重潜力--一方面,作为一个强大的关系主宰机制,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力量,促使人们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趋势(例如,新的性沟通模式和"广告",以及社会对替代性生活方式的接受度增加,如开放关系和一夫多妻制)的世界中追求替代性伴侣。在这一专题领域,研究者们还只是停留在表面。
-
洗铅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14 1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