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的球衣故事
球衣文化来自足球运动而高于运动本身
球衣,是足球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所着,用以区分对手、标记个人的专业装备。
我们看球,正如我们看剧、看画、看山水一样,是一种精神享受。
除了关注结果、关注表现,它更是一种我们的精神寄托,一种对喜爱球队、喜爱球员的惦念。
一场比赛、一个赛季也许转瞬即逝,但球衣就像是凝固的瞬间,封存了那场比赛、那个赛季的所有记忆。
我们看足球,因为那是我们的热爱;
我们买球衣,因为那是热爱的承载。
我们的青春有足球陪伴是幸运的。
青春时代我们没有买球衣的渠道和财力,是一种遗憾。
成年之后,球衣成了我们生活琐碎中私藏的一个花园,我们愿意拿出一部分花销,反哺青春。
我是2016年才入的球衣坑,实属晚辈。
2016年去普吉岛旅行,在彪马专柜买了我的第一件球衣:1516阿森纳主场球迷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阿迪耐克彪马专柜、淘宝、闲鱼,甚至自行摸索到了CFS这个网站。CFS是classic football shirts的缩写,是一个英国卖球衣的网站,主要是老球衣,而且整理得很有序。另外还有国际版的闲鱼ebay。因为正好有visa信用卡,所以彻底败起了家。
自我记录时期
因为每一件都视若珍宝,所以特意开了一个微博记录纪念。
后来图片纪念还不过瘾,架起了单反录起了一镜到底完全不剪不修的初代《马老师聊球衣》。
在微博上的发布让我结识了第一波来自天南地北的球衣同好者,我开心极了。因为球衣这么小众的爱好竟然能遇到同类,大家彼此都格外兴奋。
初入球衣圈
后来,2018年10月22日,一位好友领我认识了“球衣圈”,在微信。
那是个淘宝球衣卖家的客户群,那么多国内球衣爱好者齐聚一堂让我兴奋找到了组织。我太开心了,拿本子像记球星名字一样记下了群内前辈们的名字,并且逐一发送了好友请求。这一花痴行为我现在想来也确实有点令人反感,它后来成了一个梗“马老师的小本子”。一个愣头青,如饥似渴地结识前辈、交流心得,完全是班门弄斧的笑话。
受到微信群的启发,我继续摸索,发现了百度贴吧的“球衣吧”。我原以为又发现了新大陆,却在发帖分享自己球衣时,被人莫名地泼脏水说是倒卖球衣。尽管对方后来称是认错了人,但戾气十足的整体氛围让我对球衣吧敬而远之。
2018年底微信群的解散与新生
2018年年底,微博上出现了与球衣吧吧主的撕逼大战,战火波及了我所在的微信群,群连续遭到内鬼的举报,直至被封。
由于我先前加了不少前辈,在群被封后很快就请大多数人组成了复活群,老群主依然是群主。为了避免再被举报,我们很小心地排查内鬼。然而由于群成员来源复杂,复活群依然遭到了举报。老群主退群自保,我也退出了复活群。
我对失去了这样一个球衣爱好者聚落非常不甘心,尽管我再三邀请,群主依旧不肯出山。
我喜欢球衣这样一个小众的爱好,喜欢以衣会友,喜欢同好者欢聚一堂。于是在邀请群主出山未果后,我和几位熟悉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叫“球衣爱好者之家”的小群。为过滤内鬼,群采用邀请制,一个平和的球衣爱好者聚落又有了。
一些人直到今天还认为是我为了篡权夺群,故意举报的老群。因而在马老师群的朋友们在别的群时常收到脏水。
从交流群中新生出的商业群
“球衣爱好者之家”小群是希望为球衣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欢聚一堂的空间,大家以交流为主。但由于球衣流通的需求存在,在征询了群友们的意见之后,我新建了一个供大家流通球衣的商业群,大家自由加入。
在交流群,我们倡导平和交流球衣文化;在商业群,大家可以自由流通球衣、自由争辩。
办了4届的民间球衣拍卖
彼时老群主依然没有出山,大家非常怀念曾经的0元球衣拍卖。
我与一些朋友聊过后做了这样一个尝试:在商业群中征集有意拿球衣出来拍卖的朋友。报名的朋友还挺多,于是我决定效法老群主在每周举行一次群内球衣拍卖。由于老群主是拍卖自己的球衣,而我们这是拍卖群友的,所以我们起名叫“民间球衣拍卖”。
贡献球衣的朋友们真的非常慷慨,因为0元起拍,而且都是朋友,所以成交的价格特别低。是这些朋友,他们的慷慨,让我们有了4届的快乐。
之所以没继续办第5届,一是因为过年,二是我确实有点不忍心让朋友们继续这样割肉,三是因为完全自发所以拍品的吸引力起伏不定。
因背后议论他人而引发的战火
民间球衣拍卖在第4届后无限期停办,但开放的“商业群”和邀请制的“交流群”依然两群并存。
在交流群的一次聊天中,群友对一位不在群内的朋友说了不尊重的话。这话传到了他那里,于是几人在商业群对峙,烧起战火。
背后议论他人是不好的行为,这一条一直到今天都是我们群的准则。
另一方面,关于消息是如何流出的引发了我的思考。虽说没有不通风的墙,但监听行为也并不高尚。我征求了群友的意见,大多数人投票希望移除监听者。我移除了监听者,的确冒犯了他,我后来有认真地向他道歉,但群是大家的空间,保证平和愉快的氛围是首要目标。
老群主再出山
2019年4月,老群主时隔半年后再出山建了新群,我第一时间扫码入群支持。群内的拍卖由于没有我心仪的球衣我没出过价,但关于出价的一件事依然烧到了我。
我们交流群的群友在围观拍卖时打趣要去抬价,这话传到了得标者那里。在拍卖群中,得标者让我定夺此事,此事确实违背了我们群不背后议论他人的原则,我便请打趣者离群,此事至此。但另一方对于我的讥讽依然,我向来是不接受脏水留身都是直接回应,我在认真回应中,接到了老群主解散此群的通知。
我也将我们的交流群改名为“球衣朋友”,是希望群友们彼此都以朋友相待,避免敌意和争执,平和交流、愉快玩球衣。
今天的马老师
今天的马老师
收藏夹里依然有无数的心仪球衣,时不时得买之聊以慰藉
租了一个工作室,解放了家里的衣柜,球衣都拿工作室里挂了起来
出了正式的《马老师聊球衣》节目,在微博、B站、公众号甚至抖音都发了,聊了94、02、04、06意大利。
和一位音乐人、一位画家在玩跨界“球衣x音乐人x艺术”
微信群“球衣朋友”人不多,但一直平和友爱。
微信群“球衣流通会”活力不高,但随缘。
微博粉丝量快一万了,继续努力输出好内容。
想与各地的球衣朋友见面、相聚。
梦想是球衣文化在中国健康地发展起来。
马老师的球衣收集思路
集了贝克汉姆
从96年成名吊射那件10号之后的
每个赛季至少一件球员版或球迷版
把94年罗伯特巴乔
踢飞点球的这件球衣
买了除落场之外的各个版本
还做了仔细研究
让自己保证
从9697赛季至今
每个赛季都至少一件球衣
形成时间上的连贯
对设计特别的球衣格外钟爱
喜欢的球队和球员不止一个
因此遇到他们的任何赛季
任何一款都会心动
欲望无止
也越来越没有了死敌意识
觉得天下球衣迷应该是一家
马老师关于球衣流通的看法
商家以销售为目的,着急卖出去
玩家以流通球衣为乐,特随缘
球衣就像主教练手底下的球员,
球衣流通就跟转会一模一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