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电台—海马星球
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女性,都是不易的。
——沈书
周五值班忙到晚上10点才忙完,在值班室写完上一篇《be a real doctor》就12点了,收起电,睡觉。
然而,在床上辗转反侧,都未能入睡。在脑海里回忆这一天没喝咖啡没喝奶茶,无明显诱因突如其来的失眠。无奈之下,只能打开手机上的电台-小宇宙,设置了睡眠定时。

红姐的故事,我曾经无意间在豆瓣刷到过,但是这期访谈还是让我非常震撼。
听到红姐曾经抑郁到同意自己去死,但是死之前想完成一些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画师,她选择去意大利看美术馆,去美国背包旅行,睡机场睡大街睡车站。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家当只有一个15KG的背包。因为不想背洗发水就剃了个光头。心态调整回来以后,住在工作的公司住了4年时间,只因为觉得通勤太费劲儿了。35岁“高龄”因为感受到国内的职业瓶颈选择去澳大利亚留学。等等。
作为听众的我,全程都在惊叹这个女人的活力和生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很多想做的事儿,但同时也有更多借口阻止我们。红姐改变的契机是死都不怕何不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呢?我们每个人拥有的都是不会再重来的唯一一次生命。
在红姐谈到35岁“高龄”的女性在国内面临不易跳槽和职业歧视的时候,我深表认同。似乎,女人只要迫近三十岁,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歧视了。今年,有个比我大一些的女同事曾经告诉我,如今“高龄”女医生工作非常难找。曾经,科室主任在一次聚餐的时候表示希望我们几个年轻女孩子在他的任期内不要生孩子,我只当是句玩笑,虽然一点都不好笑。更多的时候我觉得35岁不仅仅是对女性的歧视,男性也不可避免,所以整个微博才会弥漫着35岁的焦虑。说到底还是,通道太窄,选择太少。
听到这期电台节目,我找到了红姐的公众号——卑贱的人类。随意点进了一篇,写她自己备考雅思的文章,着实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可能因为上一个电台节目听得我太开心了,我又点开了这个电台的另外两期节目。从标题就可以感觉到这个电台的女权主义倾向,但是完全没有煽动性别对立的意思,可以放心地听。

减肥对我来说,也是个永恒的话题。虽然我每次在朋友圈吼自己要减肥跟玩一样,但是我自己偶尔还是会介意自己的身材,不是因为穿衣服不好看,而是因为有天如果躺在手术台上皮下脂肪层的厚度因为会被吐槽。
如果为了要更健康而减肥,无可厚非。但是,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有些大腹便便的男性会好意思要求女性要注意身材注意形象管理呢???
如今的审美,已经单一到我们不好意思在嘲笑隔壁国家相似的整容脸了。鉴于我从来不上某音和某红书,确实不太知道减肥有着越来越低幼的倾向。初高中的女生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减什么肥。为什么在那么年轻的年纪就要取悦别人呢,为什么不是想着以后变成大哥呢?哎。
我们这些大姐姐们到底给妹妹们创造的什么社会氛围啊?

父权资本主义这期节目也很有趣,我还蛮赞同如今的状况是一场父权和消费主义的合谋。
经济发展需要消费,于是借助父权的话语去诱导女性消费,再经由女性倒逼男性要更有事业心,然后把男男女女都牢牢地绑在工作岗位上。所以,男性会觉得女性越来越物质,女性会觉得男性越来越没用,然后,结婚率下降。
女性被要求要穿着得体,要妆容精致。试想,如果对女性的要求和男性一样的话,护肤品、化妆品、名牌包包、鞋子、减肥产品要卖给谁呢?曾经我也深受“土气”的困扰,老实讲,“洋气”对我这种农村成长起来的女性来说真的挺难的,意味着我得学习怎么化妆怎么搭配衣服。还好,我这个人够懒够穷,一直都不太肯折腾这些。
同时,还要感谢外科医生这个职业,让我每天上班只能穿白大褂,并且足够忙让我没时间折磨衣服搭配,我最近已经开始有了“买几件一模一样的衣服”的想法,非常省心。而且,我的职业还很尊重知识和技艺,它更要求我有一个好用的脑子而不是脸,更要求我有个灵巧的双手而不是保养得当的手,这也算是这个职业的优点了。
我经常拿“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来开玩笑,是因为在商家的话术里,精致的定义太单一。生而为人,为什么不是以风趣幽默或者独立自主为目标,而是要去做什么妆容精致打扮得体的白瘦幼呢?WTF。
听这期节目我还学到了一个词叫“经济话语权”,类似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必须要经济独立,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尽管如今的社会更倾向于把女人赶回家去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却不给家庭主妇足够的保障,让家庭主妇这个选择变得百害无一利。可是,女人和男人都不能照顾家庭,那还组成家庭做什么呢?还生孩子做什么呢?政策倾向于把这样的难题交给个人,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这就怪不得个体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了。
我昨天跟饲养员说,我既要满足工作上主任对我的期许,还要满足生活中你对我的需要,你觉得我累不累?这还是没孩子的情况,要是再生个孩子,我可能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我肩膀上,连我这么不典型的女人都觉得累,更何况那些深受各种偏见荼毒的女人们。
曾经有个男性朋友建议我要装糊涂少思考才能过得比较开心,但是,我tm就爱思考,痛苦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