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医理论自产生以来,不断走向丰富和成熟。古代中医学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思想,在有限的科技水平下,总结了生命的规律、探明了大量疾病的病因、拥有丰富的治疗手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的生命过程遵守熵增原理。在《丁小平的学术贡献及其启示》一文中,介绍了丁小平先生关于元气和熵增原理的思考。丁小平先生认为元气消耗是人的生命过程遵守熵增原理另一种说法。
元气是中医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不太好用现代的语言进行解释。一般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身体内的能量。中医学理论认为元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微。《灵枢·本神》中讲到“生之来谓之精”,就是说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给的。这种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包括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因为这类精气是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故称后天之精。因此,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有关,而且与脾胃运化功能、饮食营养及化生的后天之精是否充盛有关。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导致元气虚弱者,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育补充而使元气充实。
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生理作用,与肾气的功能类同。由于肾精的主体成分是先天之精,肾精所化生的肾气也主要是先天之气,因而元气与肾气的构成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发挥的功能也基本类似。元气的盛衰变化体现于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人从幼年开始,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化生元气,促进生长发育。经过一段时期,从婴幼儿成长到青壮年,此时由于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强健,同时具备了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于生理和病理性消耗,肾精渐衰,化生元气渐渐减少,形体出现衰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直至元气衰亡,生命终止。因此,元气不足则易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低熵系统,通过不断地“做功”才能维持人体低熵的复杂性。比如,饮食、呼吸、消化、吸收等过程。随着年龄的衰老,身体的细胞及器官功能减退,不能有效的“做功”。比如,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从而,不能维持身体的复杂性结构。所以,导致身体疾病、衰老及死亡。这一过程与上述元气的演变几乎一致。因此,丁小平先生认为元气消耗是人的生命过程遵守熵增原理另一种说法,是具有科学依据,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力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
小蜜蜂啊采蜜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06 2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