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记
还记得很多年前读《皮囊》,作者说在他生活的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有魂灵,人与鬼神亲近地生活着,是我对泉州模糊的第一印象。
旅途并没有从泉州市内开始,选了青阳山下的五店市,漂亮的红砖厝在太阳底下并不刺眼,反而有种厚重又带着几份新颖的感觉,泉州这边房屋叫厝,意思就是大房子,屋檐角都是燕尾脊,轻盈又傲娇。被高楼大厦包围的祠堂,总是带你在古代和现代不停穿梭。
坐在大理石桌椅上要了一份拳头母和冰糖豆花,拳头母吃起来有一点点像老北京白色蒜肠,本身并没有什么新意,但配的酱是米醋+甜咸的味道,突然让人一口一口很难停下来,冰糖豆花中规中矩,但配着拳头母吃,就多了几分清爽。




逛完五店市,晃晃悠悠来到了泉州最出名的开元寺,在看到东西主塔之前,着实被里面各色各样的石狮子萌到了,看到主塔之后,震撼难以言表,东塔叫镇国塔,南宋嘉熙二年的作品,集古老,沧桑,庄严,壮观,美丽,厚重于一体,西塔仁寿塔,同样有着无法言说的厚重萧瑟,寺里非常清净,你根本想象不出来隔着一道墙,就是熙熙攘攘的西街。





溜溜达达逛完开元寺,来到了号称泉州最好吃的街—西街,正式开始吃货之旅,先来了一角热气腾腾的满煎糕,荞麦做皮,花生核桃做馅儿,荞麦微苦的口感中和了花生核桃的甜腻,很快就全部吃光。

然后是网红芋泥店—海丝金凤,老板娘会帮你加热芋泥,芋泥混着芝麻、猪油、白砂糖,口感很厚重,不过说实话,还不够惊艳。

拿着芋泥,买了一杯饮品,就迅速爬上了传说中西街最佳拍摄位,一家饮品店的露台,运气真的好到爆,唯一一张天台小桌刚好没人,于是惬意的看着西街川流的人群,也看着不远处的东西双塔,慢悠悠喝完了一杯草莓沙冰,过程中遇到了另一个独自旅游的小姐姐,对我的位置念念不忘,总来拍照,于是邀请她坐下,两人一起拍景,互拍,只拍照,不说话。🤷

等太阳已经下了20度的时候,抖擞了一下精神,从软绵绵懒洋洋的状态清醒,准备继续回到熙熙攘攘烟火人间,于是一个人穿街走巷,路过一家没什么人的艺术馆,路过一口家门前的水井,也路过一排大风车和红灯笼修饰的小巷,路边有卖水果的老奶奶,熙熙攘攘的人群,又在清净与热闹中不停穿梭

最后来到粉红色的花巷天主教堂,刚好遇到唱诗班在排练,轻盈的声音配上好天气,让人身心舒畅。

天主教堂出来,发现离爱啊石花膏很近,见过很多攻略都在安利,毫不迟疑的奔赴,7元一份,石花膏打底,可以加三种不同用料,于是看着攻略选了芋泥,芋圆和白粿。芋泥真的惊艳,配上清凉的糖水,每一口都很舒适,芋圆嚼劲十足,一口停不下来,石花膏是现打的,原是海边石头上的一种石花,老板当场用梳子一样的餐具把块状打成细条状,白粿应该也是某种薯粉打成的团,一碗下去,嘴巴里糯叽叽,肚子里满当当。

爱啊石花膏出来拐个弯儿,就是本地人都推荐我的鸡腿怣(同有),去的时候虽然刚开门,但已经排起了大长队,冰柜里种类不多,仍然看着攻略选菜,拿了其貌不扬的鸡腿、鸡翅、黑米糕、不知道什么的丸,和黄瓜,然后开始了长达半小时的等待,但吃到第一口就觉得,好值!出彩的部分有二,一来火候掌握的真的很好,鸡翅和鸡腿就是外焦里嫩,鲜香俱佳,二来仍然要夸酱,花生酱为主调配出来的酱,带有一点甜味,真的好吃,配上烤黄瓜尤其。

逛吃逛吃的一天被仓促的任务打断,匆匆回程,想起这个城市又叫刺桐城,然后幡然醒悟我一直骗某人说这个花叫凤凰花,原来是人家的市花刺桐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