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四)——如何达到最佳分辨率
我们有瑞利判据和衍射极限可知一个成像系统具有的分辨率极限,那么我们如何调整我们的成像系统使其达到自身的分辨率极限呢?
采样对图像的影响:
探测器取样距离过大,不但会让成像系统的分辨率降低,甚至还会产生错误的图像信息。如图一所示,随着采样间距的减小,图像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却由于欠采样的原因,导致应该是黑白相间的斑马纹变成了棋盘纹路。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为了避免由于采样产生的artifact,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采样,也就是减小采样距离,提高采样频率,那么要如何采样才能恢复原信号,保证样品信息且不丢失。无限大的采样对于数字探测器来说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需要给出了最低采样频率,以保证信号的准确和完整,最低采样频率是图像信息中最高频信息的两倍。最高频信息也就是物体上最小尺寸的特征,要最少用两个像素来表示,才不会因为采样产生错误的信息。

如何采样:

我们成像系统的探测器,对0.61λ/NA这样的衍射极限,至少用2个像素来表示。那么下面我们做一个就具体的计算,一个60倍放大倍数,数值孔径为1.4的成像系统,用480nm的光源照明,CCD的尺寸为12μm*12μm,那么此时我们是否达到该系统的分辨率极限呢?
首先我们计算该系统的衍射极限:
0.61*480nm/1.4=0.21um
因为放大倍数为60,投影到探测器上的尺寸为:60*0.21um=12.6um
此时我们需要用至少12.6um/2=6.3um的探测器来成像
因此我们没有达到衍射极限。
如何解决
我们是否可以减小CCD探测器的的尺寸呢?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系统已经固定了,更换探测器并不现实。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更大的放大倍数*100,让衍射极限的尺寸放大后为21um,此时我们用12um的探测器来探测是合理的。
提高分辨率方法:
因为瑞利判据为0.61λ/NA
1)短波长光源,λ减小;
2)高折射率介质:用水和油,N增大;
3) 给不同观测目标染色;
4)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将在下一节中具体介绍;
4)突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技术,将在超分辨系列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