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瘾!不光有「北大还行」凡尔撒,还集结了“央视顶流天团”的声音
撒贝宁再次成为了广大网友的快乐源泉。在《你好生活》节目中,几位央视主持人在一起聊天。
聊到高考时张蕾说:我当时是艺术类第一名。尼格买提:我也是第一名。康辉:谁不是第一名?

撒贝宁:跟你们这一群还需要考试的人坐在一起,唉,真的是。

随即,全网展开了对小撒的全面“起底”。
既有保送北大后的“爽文男主生活”,什么“行走的记忆面包”、上课少也靠实力保研……大学时期的撒贝宁,活生生就是流传在学弟妹耳中的传奇学长……总结了撒贝宁的各种“人设”,再搭配上他让人捧腹大笑的“凡言凡语”,新title“凡尔撒”由此而生!
除了小撒,“央视顶流天团”的每位主持人都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自带反差萌。有当代怼言大师康辉的严肃正经,偶尔呆萌;有撒贝宁活泼外放,芳心涌动;有朱广权段子亲民,日夜说唱……想要一次性听到央视天团领读经典,就在《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经典有声伴读版》这套书中。

这样一套超豪华的有声读物,集齐了10位“新闻联播”、“央视春晚”主持人专业领读,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任鲁豫、段纯、海阳、贺红梅、李梓萌、任志宏、朱迅等人的声音,也有新晋爆红组合“央视boys”:撒贝宁、康辉、朱广权,带领近百位家长孩子共同尝试阅读,领读经典。
每一个篇章,都单独配有二维码,扫一扫,即可收听!经典好书,配上有声朗读,随时随地读好书。
这本聊斋志异,就是由凡尔赛代表人物撒贝宁版领读的。

我有一个姐夫,他的祖父叫宋焘,是县里的秀才。
宋先生年轻时,有一天,他生病了,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突然,他隐约看见一个官差,手里拿着一份官府的文书,牵着一匹马,朝他走来。那马的额头上,长着白色的毛。只听这个官差对他说:“先生,请你立刻动身,去参加考试。”
宋先生问:“主持考试的学台老爷还没有来,怎么能开始考试呢?”官差没有回答宋先生的疑问,只是一个劲儿地要求他快点上路。无奈之下,宋先生只好忍着病痛,骑上马,和那官差一起去了。
路上,经过的每个地方,宋先生都觉得十分陌生。没过多久,他们两人来到了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气势宏伟,看起来像是帝王居住的地方。过了一会儿,一座官府出现在他们眼前。这是一座十分华丽的宫殿,大堂上面有十几个官员,正坐在那里。这些人里,除了关壮缪之外,其他的宋先生一个也不认识。大堂的殿檐前,有几张书桌、两个坐墩。这时候,已经有一个秀才,坐在了第一张书桌边上。宋先生便紧挨着他坐下来。桌子上面,放好了纸和笔。过了一会儿,一张卷子从殿堂之上飞下来,落到书桌上。宋先生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一个人有两颗心,一颗是有心,一颗是无心。”
两个人写完文章后,就交了上去。宋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虽然做了坏事,但不是故意的,可以不受到处罚;而有的人虽然做了好事,却是故意的,可以不给他奖励。”大堂上的官员,一个接一个地传看。每一个人看到后,都不住地点头称赞。最后,宋先生被召唤到大堂上。
那些官员对他说:“河南地界缺一个城隍,正好由你去任职。”宋先生这才明白过来,一边磕头,一边哭诉着说:“承蒙诸位大人的厚爱,让我担此重担,我哪里敢犹豫呢!只是,家中的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身边没有人照顾。所以,请允许我回去奉养母亲,直到她老人家归西。之后,我再来上任。”
有个帝王模样的人听到这里,命人查看宋母的阳寿。一个官员嘴上留着胡须,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翻了一翻,说:“宋母还有九年的寿命。”
一时之间,诸位官员也拿不定主意。关公说:“眼前还有一位张秀才,何不让张秀才先代劳,等九年之后,再让他去接任。”
于是,帝王模样的人对宋先生说:“原本你应该即刻赴任的。念你对母亲一片孝心,便给你九年的时间。过完这九年,你再去任职。”说完这些,他又对一旁守候的张秀才叮嘱了几句。

一切安排稳妥之后,两位秀才叩首谢恩,并一起走到了大堂门外。张秀才为宋先生送行,一直来到郊外。路上,张秀才告诉宋先生,他姓张,是长山人。临别前,张秀才还作了一首诗,算是留作纪念。这首诗的大部分内容,宋先生已经忘记了,隐约只记得两句:“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先生与张秀才挥手作别之后,便上马离去。
很快,宋先生就回到家中。他感觉仿佛做了一场梦,而这会儿刚从梦中醒来。实际上,他已经死去三天,并被放进了棺木。这时候,他呻吟了几声,正好被宋母听见。接着,他被母亲从棺木中扶起来。又过了半天工夫,宋先生才能张口说话。他连忙派人去长山打听,那边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与他在同一天死去。
九年之后,宋母真的去世了。料理好母亲的后事,宋先生洗漱一番,走进自己的屋子后就死了。宋先生的岳父家,就在城中西门里。这一天,岳父看见宋先生骑着骏马,身后跟着一班仆役,走进了自家的内堂。宋先生对着岳父,恭敬地拜了一拜,便扬长而去。宋先生这时已经成了神仙,只是全家人并不知道,因此他们感到很惊异。岳父派人到宋先生家打探消息,得知宋先生已经去世了。
关于自己的生平,宋先生曾经写过一本小传。后来,经历多次战争,那些传记也遗失了。这里所讲的,只是他经历的一些片段。
(限于篇幅,本文有所删减)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