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行吟记 - 中产阶级的美学生活

这是我第三个换宿家庭,也是目前遇上的换宿家庭里地理位置最好,风景最美,最富裕的。虽然不同于大部分本地人,这对夫妻在刚开始让人有距离感。我做了三年家具行业,现在在这个能上《elledecor》的房子里住了一周。
客厅墨绿色的漆是他们自己刷的,配上酒红色的天鹅绒沙发,这样大胆的撞色,再加一点金属就可以是现代轻奢风或art deco。拥有让人羡慕的估计有4米的中岛,放瓶瓶罐罐的抽屉设计非常实用,如果是平放,要找半天。家里所有的灯都是可调亮度的。进门一打待挂上墙的画作。女主人有着绝佳的艺术品味,餐桌花瓶上黄白粉三色的芍药混着杜鹃。院子里种着金合欢和棣棠,当然还有无数香料,随用随取。
很奇怪啊,高端酒店,或者说酒店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像在家,或者满足普通人无法实现的对于家的幻想。可是现在家就是酒店的样子,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而现在高端酒店的布置永远都是理想家的样子,永远都走在普通人的前面,也许偶尔可以去住几晚,但却够不着。


小镇家庭
打下“小镇家庭”这四个字的时候我觉得并不合适,但从人口与城市规模层面,这户人家住的还是小镇。之前的两个地区都是400户人家,这次我查了维基,写着截止2020年6月瓦纳卡人口为8900。中国随便一个小区都差不多是这么个人数了,但瓦纳卡是世界级名胜。
除了冰川那家是我非常坚持地追了三周才争取到的换宿,基督城北和瓦纳卡这家都是主人们主动发信息邀请我的。我到之前并不报期望,因为冰川那家给我的印象太深太好。对这家我觉得公事公办,干活之后享受自己的空间就好。
事实证明也是。
Brenda & Tony

一开始女主人Brenda 给我的感觉真的非常难亲近。午饭时间我们交谈,我询问她从事什么工作,她只回答说做兼职。这并不令人信服。因为这个家庭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用电脑办公。要知道我之前接触的都是农民,手机都很少看,至多用来娱乐。
后来我理解这么说大概是为了显得谦虚一点?
从一个层面上看,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工作收入不同。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她自动拉开距离的一种表现。第一天我想,是了,富人都有种气场,并不好亲近,除非他们主动放低姿态。相处几天之后发现她确实没有某种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具体表现是,她不会也不能很快对陌生人变得热络且放开自己。我现在在主动攀谈及释放善意这块已稍显熟练,因此我能感觉到,带不动就是带不动,聊天聊不出什么来。
后来大概是我吃苦耐劳又愿意在各种事物上帮忙,她对我有所转变。但她这种是性格问题,因此我并不会有许多情感上的期待。

其实多去几家换宿家庭,对于什么叫热情好客,什么叫平易近人,会有很明显的感受。
别说主人愿意带换宿的人去自己的社交活动,愿意带你去日常活动就是种参与。他们家就不会。不会说桌上的水果你随便吃,不会说我要去散步你要不要去。他们漂亮的沙发我不敢坐,因为他们很明显地让你感受到这是他们的私域。他们不会像冰川的Paul 一样跟我说“my home is your home”。
Because it's not.
It's their home.Their lovely and beautiful home.
比起女主人,男主人Tony 就好相处很多,也健谈。妻子强势冷漠,丈夫相对就热情周到一些,也算互补。其实Brenda 长得并不算优雅型女主人,是那种多年操劳导致的长相。我没有get 到她的魅力,只能判断大概她的内在很美。

Brenda 生于1961年,想来Tony 也差不多,他们的大儿子已经38岁了。倒推回去Brenda 21 岁就生了孩子。他们结婚很早。事实上,这对夫妻是我见到的三户人家中关系最和谐,感情最好的。每天早上醒得很早,7点多就开始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聊天。妻子做饭如行云流水,之后所有杯盘狼藉,都是丈夫处理。一个做饭,一个洗碗,合理分工。之后他们会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剧,某个美剧还是英剧吧,反正他们没邀请我一起看。
我真的是苦命。在各种状态下都可以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家是一家五口太幸福圆满显得我多余。这家只有夫妻两个,但他们的生活安排也十分充实圆满,我又又显得很多余。作为换宿者而言一直被排除在外自然不算什么开心事。然而就个人而言,我很欣赏这样的夫妻关系。相处了至少39年了,却依然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怎么样都好,无论什么样的生活节奏都合拍。

在某段光谱上(小康以上超级富豪以下),婚姻幸福度与财富值成正比。我这些年见到的中国中产及真正的富豪阶层,婚姻幸福度很高。夫妻基本三观相同,而且在家具采购这一块,许多都是女主人拍板。即,哪怕我们和男主人挑挑拣拣半年,最后老婆来了一句话就能推翻。
年纪越大越了解到门当户对这件事很有智慧。富豪们的选择:一、强强联手,意味着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基本相同;二、正常社交场合相识,三观相同,意味着能力可能不相上下。三、女方或男方有特殊优势。我印象很深的一对夫妻,女主人穿着lv 风衣,妆容精致,不算很美,但很嗲。女方在和我们聊家居构思及家具选定,男主人带着电脑在一边工作,完全不在乎我们聊了什么。谈定,老婆娇嗔着让老公刷卡。
自然女方不会差到哪里去,但这段确实非常像小说情节了。毕竟这是十几万的东西。
原谅我又在评判而不专注于描述事实。我想记录这户人家很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他们家的装修和生活方式让我想起了我之前的工作与工作中遇到的客户。这些感受很私人。
这篇记录对我而言并不好写,也拖了很久。一来是相同模式的文章写两篇已足够,二来是我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的有很大不同,生怕写成仇富。

Brenda 和 Tony 有两个孩子。大儿子Alfred 在附近的山上自己建了个小木屋,帮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家做栅栏。小儿子去了北岛。后来Tony 告诉我,他自己是做门窗清洁的。Brenda 在帮大儿子的业务做会计和一些档案工作。Tony 说他喜欢户外,不喜欢一直做办公室工作。我觉得也不尽然,他大概还是有所保留,说着做清洁工一样的工作,他自己守在电脑前的时间也不少。
这大概也是富人给别人留的一些体面和尊重吧。
换宿工作与生活
我在他们家呆了五天,周一到周五。
因为周三要去爬山,可能会花很久,于是他们说周一周二做六个小时,周三放假。道理是没错的,但其实可以变通一下,可以不那么精确地计算。在他们家,那种免费劳工的感觉也时常出现。
周一在清洁门,把所有的门都拿苏打粉喷水擦一遍,再用清水擦一遍。
周二一开始在给院子除草,后来就开始了噩梦般地给石子路除草。



看着美丽的石子路一旦长了草简直是牛皮藓,花了我三个早上,暴晒着。这些草都长得非常细碎,所以很难除。后来和他们聊的时候我说有除草剂之类的吧,可以预防。Tony 说,嗯,我们不想用。
好吧,你有钱你任性。


周四那天是他们大儿子Alfred 的38岁生日。我一边心想有这样的父母真好,孩子这么大了还自己给他做生日蛋糕,一边想,我们是去和Alfred 一家一起过生日,还是Alfred 没结婚呢?
Alfred 没结婚。是个很酷的男人了,一个人在山里造了个房子,准确来说,一个女性朋友帮他设计了房子,一个叫Jamie 的朋友帮他造的。他有一只黑色的牧羊犬,个头很大,但非常温顺。感觉就这样一人一狗快乐地生活。不能算相依为命,因为他一直得到老父母的照料。
我不知道我是运气好总是能遇上每个家庭有活动还是他们平时就是这么多活动。我和他们一起去了Alfred 的生日宴。一开始以为是带食物去某个特定可以吃东西的地方,后来以为是一家人要去山上吃烧烤,后来才发现,是他们自己带着食物,到儿子居住的山上,帮他迎来送往,办聚会。

不能说大儿子是个妈宝,但确实心智与年龄不匹配。他自己的生日聚会,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来,除了坐在那儿烤肉,什么都不管。都是老父母在操心带的食物够不够吃。
那个夜晚对我而言又极其漫长。我一直保持着哪里有活去帮哪里的状态,可是从下午3点多帮忙做蛋糕,到5点出门,到8点才吃上主食。太费力了。大家会聊天,但也没有人主动和我聊很久。我也不好意思看手机。就硬熬。10点多终于要走了,回到家才有一个惊喜。我们看见了满天繁星。

原来作文里的描述是真的。天空像一块丝绒,星星们如同钻石一般闪烁,发光。之前我见过两次星空。都是在旅行结束后归程时。第一次是初见大量星星的惊艳,第二次是见整条银河跨过苍穹。而这一次,是群星闪烁。真的非常闪亮,如钻石一般镶嵌在天空中。Tony 也有点被震惊,他说这可不常见。他指给我看南面靠近地平线处的南十字星,同时在北面,有一颗红色的星星,是火星。
我问是瓦纳卡星空不常见?他说星星多的夜晚很多,但这次确实与众不同。也许是因为我在,欢迎我从中国远道而来。回去就见不到一模一样的天空了。我没接受这波彩虹屁。因为北半球本来就看不到南十字星啊。我们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
-------------------------------------------------------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
如何判断一个家庭富裕与否?
我没有答案。
这是个太过宽泛的答案。富裕只是个概括性的形容词,甚至是个相对形容词。我想,如果要客观一些评价,可能要从房价,物价和收入综合考虑。自然这不是这类生活随笔会讨论的内容,我不可能用这么专业的角度说明,毕竟这是我个人的感受与经历。这些年频繁更换住所,加上本来就对家居这块无甚研究,可能有点落伍,不是很了解大部分家庭的配置,我现在描述和想象的,也许国内很多家庭已经有了。
虽然我的工作是家具,但... 接下来的话可能要挨骂。
高端家具和普通家庭的生活可能还是有些距离?原谅我,行业相关,我不太能忍受看到一件件我能说出历史和设计师名字的家具以一种仿版的形态出现在许多家庭中。
去逛逛红星美凯龙之类的家具大卖场,触目惊心。

变富的第一个信号
变富的第一个信号大概是家里有若干有牌子的产品,我指的是大件,口红化妆品什么的只能说明舍得给自己的身体投资。他们的洗衣机是miele,高端德国电器品牌。餐椅是thonet, 价格不算大牌,但有其独特历史性,是现代家具开端时期的经典设计。
我想有钱人家就是所有他们用的东西都让你感觉在别处。许多我们需要去到公共场合才能进行的活动,他们都可以搬到家里。小到健身房的跑步机,一个拳击台,或者是大到你觉得如同身处在一个专业餐厅的厨房,吐司机,面包机,咖啡机(他们家有两种咖啡机)瓶瓶罐罐能塞四、五个大抽屉。或者是自己家里的地下室放着一整套乐队的乐器,或者拥有一个泳池,一个高尔夫球场。
好玩的事情:他们家的洗衣机有各种材质洗涤可选,比如棉,丝绸。但即使是正常的棉材质,洗一次也要3个小时。那次我的衣服基本是黑色裤子,白色T恤,和一条粉色毛巾。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染色。那次洗完,我打开洗衣机,拿出来一块紫色的像抹布一样的东西。第一反应是:上一轮洗的抹布没拿走吗?仔细看了很久,是我粉色的毛巾没错了。

第二个信号是食物
Brenda 是个专业的厨师。而我一开始并不知晓这一点。他们好像在惠灵顿开过餐馆,现在,他们也拥有一辆装备齐全的移动餐车,接受预定。而在知晓这一点之前,Brenda 震惊到我的是她的刀功,切的所有东西,葱姜蒜,都是以毫米计。
第一天中午食材简单,两片法棍+炒蛋,法棍上抹了黄油。摆盘却非常美。晚上做了凉拌荞麦面。天知道我有多久没有吃荞麦面了。味道很好。虽然我吃东西完全不挑,但也很少有食物会让我第二天也继续想吃,他们家做到了。荞麦面我觉得我可以吃一周也完全不会厌。

很快我就意识到他们家非常崇尚健康的饮食。意味着正餐时有许多绿色菜(蔬菜+香料),也意味着他们买的许多东西都是粗粮。比如早餐,是我非常喜欢的museli, 烤过的麦片。这是他们自制的,加了许多杏仁,夏威夷果,总之就是充满坚果等许多硬质的东西。面包也是如此。通常不讲究的话,其他家庭都是白面包。他们家是那种麸质质感的很有嚼劲的面包。总之吃个早饭要嚼很久。
第二天晚上Brenda 很抱歉地告知我他们要去餐馆,给我准备了印度咖喱汤配馕(都是需要烹调的)。他们在饮食这一块非常包容多元,也愿意吃辣,爱吃川菜。我也爱吃印度菜,但既然自己有选择,他们一出门,我就马上去车上从自己的垃圾食品箱中拿出了火鸡面。
笑。火鸡面才是辣中王者。
第三天晚上吃的是三文鱼土豆泥+芦笋。

我以前很不喜欢肯德基的土豆泥,觉得味道很奇怪,但身边很多朋友喜欢。这次吃了他们家的土豆泥,让我想自己做了。我想于我而言非常好吃的食物就是我想一直吃而且想自己研发。我只看见Brenda 往里面加了黄油和小葱。他们家的晚饭让人感觉身处餐馆。特别是他们还会调暗灯光。音乐是必须的。生活的细节都藏在这里。
更不要提他们精美的盘子。各式各样,满足所有需求。

我有一阵子对斐济果的味道很痴迷,就像我有一阵子对斑斓这个元素很痴迷。水果蛋糕谁不爱呢?这种搭配于我确实是第一次。我很期待口感。结果是,挺甜的,也不软,就很像超市卖的那种。是我想多了。

最后一晚最夸张。他们把蜡烛点上,吃的是西班牙腊肠炒饭。Tony 主厨,还放了贵贵的番红花。红酒,美食,灯光,音乐。只要他们想,每顿饭他们都可以这样吃。气氛的营造其实很简单,普通家庭都可以做,只是没有那么大的餐桌,宽敞的厨房,以及院子外无与伦比的景色。
早上Tony 会给我们做一个纯奶茶(伯爵红茶茶叶+奶),晚上自己调一杯琴酒。喝红酒还是香槟看心情。他们可以用七八种语言说干杯。

第三个信号是话题
我终于遇上一个家庭可以和他们聊包豪斯,聊现代设计。女主人的衣帽间里一看就有很多宴会使用套装。 如所有偏左的精英一般,他们关心气候变化,聊美国政治,谈起川普一脸头大却又拿这个不知道从哪个山头蹦出来的山大王无可奈何。
Brenda 说,你看,我们垃圾分类做的这么细,可我们还是无法控制不用塑料。
我询问他们南极臭氧层空洞和澳洲大火之后的后续细节。我们聊计划生育的原因。聊杭州马路上跑的基础款的车型是奥迪,再上一个层级是宝马,宝马之上是路虎,再上是奔驰,再上保时捷,一般走在杭州路上,每隔几天就能看见跑车经过。
他们说何必呢?要知道在新西兰大部分家庭用车是连个车载音响都没有的。在他们眼中车只是工具,哪怕他们拥有那么多铺设完美适合飙车的高速公路。
因为品牌啊,因为奢侈品这三个字本身就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能够像马云一样穿着布鞋不在乎表面光鲜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我和他们聊星座他们竟然和我聊生肖。他们竟然还知道三峡大坝工程。

新西兰这种装修的家庭不算少,他们不算old money。然而他们对细节的追求让我觉得,在美学这个层面,我们确实还可以走得更远。
少就是多的现代审美观是我们欠缺的。
舍得让空间留白是大部分中国家庭还无法实现的,毕竟寸土寸金。
而更重要的是,即使我们审美和钱都有了,拥有窗外这般景色仍是奢求。
上海佘山那边上亿级别墅也不少,很多都是度假专用。大部分时间院子和别墅都空着,也许管家和打扫卫生的阿姨偶尔看到满园盛开的蔷薇会称赞一句,真好看。
反正是不指望这些户主们来一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可我不会想成为他们。大概是出身草根,我更喜欢充满生命力的民间生活。在某个层面而言,相对弱势的人更乐于分享,哪怕他们拥有的很少。而有了些权势或财富的人,会更多地漠视他人的付出与苦难。我想,大概是一旦成为了强者,那种强者思维会让他们觉得是别人不够努力所以没有达到他们相同的水平。
我始终认为有人人平等观念的人极少,这令尊重他人这个动词实施起来十分艰难。或者说,一旦人们进入某个固定阶层,就很容易陷入同温层,下意识的行为不过是他们固化思维的外在表现。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许多年后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年少时最讨厌的人。令人讨厌的人其实拥有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征:虚与委蛇,两面三刀,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而这些经常被用来形容商人。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
我不厌恶财富,只是当代获得财富的方式大部分都是通过剥削他人。
虽然用李诞的话说没富过说自己视钱财如浮云是个伪命题。
这是大势,也是世界的本质。
我只能说,我尽自己所能,不成为一个对别人颐指气使,呼来喝去的人。
我尽自己所能,平等对待所有群体。
-
小蜗蝸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19 00:59:00
-
我的狗头方又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06 18:03:53
-
露路88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06 16:27:35
-
我的哆啦A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06 12:53:05
-
西柚维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01 23:50:09
-
阿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31 21:27:34
-
悠悠是颗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31 00:37:49
-
潇湘翠竹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7 18:30:06
-
涘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7 17:44:15
-
今天吃白菜了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6 01:08:37
-
今天吃白菜了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6 00:58:38
-
Morg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15:31:50
-
__daydrea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02:22:16
-
赵小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2 18:55:46
-
归期未有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22:58:06
-
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9 10:40:35
-
摊大饼的猫叽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22:14:17
-
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1 11:17:50
-
作者三界横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1 02:59:17
沈知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影院兼职窥见城市一角 (1人喜欢)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 2024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