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
如果一定要为纳博科夫的小说寻求一个主题,那应该是“艺术表现本身,即寻求超越时空的存在、形成片段化、零散化、复杂化内在时空的错乱表现形式的诗性组合物。” 对内在诗性的追求取代对思想性的追求,这也正是《洛丽塔》的主题含混模糊的原因之所在,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追求。
但是这样的诗性混合物,又不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似是而非、朦胧多解,李商隐式的意蕴暧昧、含蓄蕴藉,而是有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丰富感、复杂感、刻意感。随意援引一例,“上帝让亨·亨·至少多活上两三个月,好让他使你活在后代人们的心里。我现在想到欧洲野牛和天使,想到颜料持久的秘密,想到预言性的十四行诗,想到艺术的庇护所。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我的洛丽塔。”可见其意识横流,纵横交杂。
如此一本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与继女洛丽塔之间的畸恋的自白式病历,常被误解为旨在提醒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注意那些潜在的危险,以更大的警觉面对恋童癖和早熟,防范那些具有强大影响的邪恶。但纳博科夫在名为《关于一本题名<洛丽塔>的书》的后记中写道,“不管约翰·雷说了什么,《洛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这鲜明的也体现出了其拒绝价值判断的特征,美感和肉欲的界限是朦胧的,其追求是以大量情欲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凸显美感,伴随着中心和普世价值观的消解与沦落。
纳博科夫在谈及创作起始的时候说,“一直不曾完全停息的脉动又开始让我不得安宁”。
是灵感,是关联情节的相互影响,也是那低沉的喘息和隐约的脉动,使他在蝴蝶纷飞之地迸溅出了蜂蜜味的奇特、疯狂的明黄色。
-
小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5 10:50:53
-
词不达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5 00:14:46
-
豆友G195-bZLF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4 00:13:06
-
一个小小小角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20:31:27
-
有风塘公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6:18:35
-
十四號門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1:18:0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1:08:06
-
Star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0:48:00
-
一颗wan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0: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