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爆火后,除了为家乡代言,还做了什么?
最近一个来自中国四川甘孜理塘县的20岁藏族小伙丁真引发了一场“抢夺大战”,无疑丁真眼下已成为国内的“顶级网红”。点击关注更多扶贫故事



凭借着一个摄影师无意间拍摄的一段10秒的视频,让全国人民都粉上这个纯真而充满野性的男孩,火得是一塌糊涂。

更甚者,随着外交部华春莹连续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出“三连推”,一步直接让丁真火大国外,外国媒体、博主、网友纷纷关注其中国这个“甜野男孩”。

大家都知道,丁真最后选择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了了劳务合同和代理合同。


要说四川当地这次签下丁真,马上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可谓是让人拍手叫绝,牢牢的抓住丁真这个超级流量大IP。


为了宣传当地旅游资源,甘孜文旅以丁真的视觉拍摄了一部当地风光的微型纪录片《丁真的世界》,一经上传迅速刷屏。

再加上“理塘丁真”命名的抖音,微博大V全面上线,仅仅9天7条微博收获了100多万的粉丝。抖音上各种丁真视频更是点赞数百万,甘孜更是借着这股东风,推出各大机票和酒店折扣、景点免费礼包,双管齐下。


根据携程数据显示,丁真家乡“理塘”从11月20日后的关注持续增涨,到11月的最后一周“理塘”搜索量猛增620%,比国庆翻了4被,除四川本省旅客外,广东、山东、云南、江苏、北京、重庆等地热搜理塘,理塘或成元旦旅行黑马的目的地。
可以说,丁真的爆红后,四川甘孜理塘文旅迅速的一系列的行动,让理塘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得到了质一般的飞跃。

有人说,丁真一个20岁的小伙子从视频引爆社交媒体,到成为家乡旅游的“代言人”,这次的爆红最躺赢的莫非于就是甘孜理塘了。还有人会说:“理塘这次真是赚大发了”。
但是如果你有关注理塘的发展,你会发现,理塘作为贫困县,直至今年的2月份才摘到贫困县这个“帽子”。

如果你说丁真的爆红带动了理塘的发展,是丁真一人之力,那真的是千错万错。
要知道,在丁真爆火之前,无论是甘孜也好,还是理塘也好,为了帮助当地实现脱贫,已经是做了巨大的工作的,他们一直在努力,他们沉淀了太多年了,也压抑了太久,直到丁真的爆火,他们才能一下子跃起,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网上曾经有过“背包书记”的报道,但丁真之前,鲜少为人关注。
从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当地的国企,当地的政府,对于脱贫,一直默默的努力,丁真仅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突破口,他们抓住了,也紧紧的拽住了,否则即使丁真多火,也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果。
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场双赢的盛宴中背后隐藏着的是扶贫工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从丁真到丁真IP精准扶贫的创新操作,让人叹为观止,拱手佩服。

说起“脱贫”二字,看似简单,实则艰难。
要知道自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的多少人走在扶贫的艰难道路上,所有人使出浑身解数默默的努力着。

最近新疆伊犁一个女副县长策马奔腾为当地宣传的视频也让很多人看到,一个不会骑马的女孩,为了推广当地旅游,亲自上马奔腾。
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县长、镇长都纷纷化身主播,只为帮助当地脱贫,给当地的水果、农产品做推介。

有人说看到20岁的丁真爆火,各大网红都酸了,那你可知道,最酸的是谁?
是那些全国各地扶贫的工作人员,他们多么想自己当地也出现一个“丁真”。
其实脱贫攻坚多年来一直都在行动,你会发现每年有各行各业的人参与进来,甚至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都积极参与。

朋友小宇是一个来自阿拉善腰坝村的小伙,毕业了就回到了老家阿拉善工作,当时要走跟我说要回家种小米,我说你不要开玩笑,后来毕业联系也变少了,仅有的联系仅限偶尔相互节日问候下。

后来一次小宇给我转发了一篇名叫“食一斤优质沙漠小米,节一方珍贵绿洲之水”的文章,但未说一句话,我不知道他是群发的还是专门给我发,但我还是随手点进去看了。

文章是关于阿拉善的沙漠小米品牌任小米的一个助农行动,由于土地荒漠化严重,阿拉善的农民经常要接受沙尘暴的侵害,庄稼都被摧毁了,农民苦不堪言。
后来2009年,随着小米种植试验成功,阿拉善的农民开始播种适宜的小米,每产出一斤小米,就能节约一方地下水,最后因为农民种植出高品质的小米,不仅实现增收,也保护了腰坝的环境。

晚上我主动找小宇语音聊了下天,这才知道原来小宇当初毕业回家说的:回家种小米,并不是一句玩笑,他真的回去种小米了!!还当了当地的扶贫干部,给我发的文章里卖的是来自他们阿拉善沙漠的节水小米。
“你知道吗,因为我们阿拉善在北纬39度,这里有1300米的海拔,昼夜温差和全年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种的小米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小米要高出18%,因为我们种植小米,我们这里农民都实现收入,我们小米真的很好,我给你寄一些过去,你尝尝。”

听着小宇滔滔不绝的跟我讲完他们的小米,可以感受到他的自豪,结束通话我直接就购买了6斤任小米。

跟小宇的对话,也让我知道其实扶贫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精准扶贫才是有效的。
中国扶贫之路上有千千万万像小宇这样的人或者组织,他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致富,因地制宜,创新不同的扶贫方式,为扶贫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就像丁真的爆红带火家乡理塘一样,丁真的背后有美丽的理塘风光,也有一群奋斗在扶贫工作上的默默努力的人。

丁真的故事只不过是许多中国式扶贫故事中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扶贫故事一直都在这片960万公里的土地上默默发生着,丁真就像是这批充满热情和伟大理想扶贫干部们的代言人,中国扶贫路上,他们才是主角。